(共29张PPT)
相传大禹治水时代,阳澄湖有一种夹人虫,长相凶恶,每到夜晚就爬上岸边偷吃稻子,并且用那双强有力的钳子夹伤人。大禹派壮士巴解督工,巴解想出一个办法:在湖边挖沟。傍晚,夹人虫爬上来进入沟里,巴解用事先准备好的开水浇进去,夹人虫就被烫死了。
一会儿,一阵微风吹来,巴解闻到一股从未体验过的香味,于是好奇地把夹人虫外壳剥开,壮着胆子咬了一口,发现味道鲜美。
这个故事很快在阳澄湖区域传开了,于是
人们再也不怕夹人虫,而是将其作为餐桌上的美食。
后来大家为了感激巴解,便在“解”字的下
面加了个“虫”字,然后将夹人虫称为“蟹”。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学习演讲词,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梳理本文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3.了解演讲词写作的基本特点,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丁肇中(1936-),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发现J粒子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四川大学(川大)名誉教授 。
课后作业
作者简介
视频观看
复习讲演词文体特点:
第一、考虑听众对象,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第五、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开头提出问题,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议论文·文体常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
2、论据可分为_____ 、 _____ 。
3、议论文按结构可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_____ 、______ 、____ 、 _____ 。
论点
论据
论证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事例,真实具体的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论点,从而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鲜明突出地论证了……的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更吸引读者)
预习检测
瞭望 缅怀 彷 徨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cuò
pánɡ huáng
xiù
liào
miǎn
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知,知识、认识。
“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4.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段——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1)提出中国学生应当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解释什么是“格物致知”。
(3)-(5)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致知”。
(6)-(10)强调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11)-(12)中国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
(13)归纳格物致知的意义,对中国学生提出希望。
演讲思路清晰,结构层层推进。
5.传统的中国教育对待格物致知是怎样的态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6.文中第4段列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5.传统的中国教育对待格物致知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段)
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实践”,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第5段)
6.文中第4段列举王阳明的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举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首先,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以后人称之“唯心主义哲学家”。
明确: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世界的。从而更有力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一观点。
1.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请同学们朗读文章第13段,思考以下问题,从文中标出相关语句。
研读课文
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有哪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拓展迁移
学习了这篇文章,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呢?
同学们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不做消极的袖手旁观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做一名新时代的有为少年。
伽利略第一个站出来挑战亚里士多德
16世纪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人。所有的人都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做真理。 伽利略不这么认为,他公开说,要从自然中发现真理,而不是背诵亚里士多德的书本。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所有人反对的情况下,在比萨斜塔上作了两个质量不等的小球抛下的实验,小球同时到达地面,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错误理论。
走过千山万水方知地球是圆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李时珍与曼陀罗花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时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叫你唱你就唱,叫你跳你就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演讲词的特点
有针对性
主题鲜明,观点明确。
演讲思路清晰,结构层层推进。
关注听众,注意拉近和听众的距离
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
针对社会现状,是听众关注的话题
课后作业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