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同步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5: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名言导入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书籍就像永不熄灭的圣火,照亮了我们蒙昧的心灵, 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现代社会中,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阅读。当我们获取知识,增长信息时,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段语录,当我们看完一幅画后,我们的心灵会产生一些共鸣和震荡。当我们把这些点点滴滴的感想记下来的时候,便成了一篇读后感。
学写读后感
单元写作指导
学习目标
1、加深对“读后感”这种文体的认识和理解。
2、明确写作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写作时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
3、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了解读后感
读后感: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部分内容、某个细节、某些语句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1.什么是读后感?
了解读后感
2.读后感与议论文的区别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
“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了解读后感
3.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目的是训练阅读能力和积累知识。方法有摘要式、提纲式、评注式和索引式等。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有助于抓住零碎的感想,感悟出有价值的和真实深刻的感想来。写作读后感要注意“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4.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学写读后感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作思路
第一步 研读原作:读是感的基础
读原文时,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不仅理解文章的字词句,弄懂句子的含义,掌握文章的内容,赏析文章的特色,而且要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受到哪些启发,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
记叙文,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写作思路
第二步 写作感受:感是读的升华
针对感想,要写出“观点句”,可以只议论,也可以叙议结合。
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如何找感点?
1.抓住原作的主题写
2.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写
3.抓住最令自己感动的一个人物写
4.抓住一句或者几句闪光的语言写
5.抓住文中最巧妙的一种表现手法写
如何找感点?
1.感受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产生。
2.感点可以在逆向思考中产生。
3.感点可以在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因探寻中产生。
《小石潭记》自然山水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美,只有遇到了懂得欣赏的人,才能被发现
《小石潭记》这种遭遇完全是不幸吗?作者个人的不幸恰恰促成了写作上的“幸运”
《桃花源记》探究寻而不得的原因,感悟到理想的“桃花源”在陶渊明时代是根本不存在的。
经典回顾
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 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触动人心。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 读《小石潭记》有感
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
拟题目
一、单式标题(单行标题)
题目可以直接写:《……》读后感;我读《……》;有感于《……》
二、复式标题(主副标题)
主标题是概括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副标题是“——读《××》有感”;分两行,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如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读后感
金钱重于亲情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醒目,就像一个人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样。注意标题一定要结合感点,否则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写好开头,读后感就成功了一半,开头写的好,读者才会对文学作品感兴趣,才会愿意去感受你的感受,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如何写好开头
单刀直入,直接引用原文,一般不易出错,也较为寻常,在没有思路的前提下可首选。
《过零丁洋》读后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是出自《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今天我阅读了《过零丁洋》,一幅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文章复述型
开头提出问题后,引起读者深思,然后联系作品回答疑问。这样的开头往往能带动读者的好奇,比较适用科普、奥秘、侦探一类的文章。
提出疑问型
《昆虫记》读后感
你了解昆虫吗?尤其是了解节腹泥蜂吗?寒假我看了一本书,专门描述节腹泥蜂的,名字叫《昆虫记》。下面就跟我一起进入昆虫的神秘世界吧。
陈述自我阅读的经历,说出书籍最大的特点,及印象深刻的理由,利用文章的主题来吸引读者。万能的公式,基本适用所有读后感,但前提是对著作的主题有较深理解。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在我看过的书中,给我印象的不多,但是《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无它,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不仅是当时的历史,而是世间最深沉的灵魂,最深沉的呼唤。
百里挑一型
通过自我描述阅读的画面,结合文学作品中经典的人物画面,展现一幅活灵活现的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自我代入。适用有特定历史社会背景下的著作。
情景再现型
《红岩》读后感
深夜,周围一片肃静。微风习习,吹拂着握的头发,吹拂着我烧得滚烫的面颊。我凝视着这和平而又宁静的夜晚,眼前渐渐呈现出一座巨大的浮雕:在一块壮丽、鲜红的岩石上,屹立着高大、魁梧的许云峰,旁边是风华正茂怀抱“监狱之花”的江姐,手握《挺进报》的成岗,……
【学写读后感】
有了好的开头,就不能虎头蛇尾。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重点学习
(一)不抄录或简单地复述
(二)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
(三)真情实感,发人深思
(四)以“体会”为主,议论相辅
读后感注意
切忌写成流水账哦!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学写读后感
(1)拟,拟定一个好的题目。
(2)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3)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4)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5)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大概可以归纳为五个字: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1.在通常情况下,文章开头就是围绕感点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
2.注意引述原文要简洁、准确、有针对性,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材料的具体内容。
3.可直接引述,也可间接引述。
读后感常见的写作模式
紧承前一段“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做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做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1.用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基本观点
2.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引述材料
3.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选择的
(2)亮——简练概括内容 ,把感点旗帜鲜明地亮出来。
(3)议——依据原文,论述感点。
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正面论证,或反面论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论证时要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联,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收束全文时,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引→亮→议→联→结,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流浪地球》观后感
中国首部硬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创造了44.68亿的票房,成为2019年春节的一个话题。故事讲的是,未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实施了庞大的地球逃亡计划:用2500年时间奔向比邻星。故事就发生在地球逃脱了太阳引力,即将进入木星轨道时期。

我喜欢看科幻故事。之前看到许多,故事一般是以宇宙飞船一样的小规模,或者是宇宙舰队般的大规模逃离,“轻装”逃走,似乎是正常思维下的一般选择,而中国拍的科幻片却是把地球搬走!影片上一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漆黑的宇宙背景下,地球带着一束长长的气体尾巴,缓缓向前移动着 ……
  这种设想真可谓“前所未有”!

在惊叹此种设想新颖之余,我心中升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设计情节?为什么不选择人类“只身”逃离而非得把地球一块儿带走?
我想,这跟中国人的性格有关系。我们相信努力的力量,相信勤能补拙,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们相信团结的力量,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中国人也是最爱家、恋家的民族,“穷家难舍”,“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胡马北风”,故土难离。

但有趣的是,这世界上许多事情,也真的是因为相信才最终成功的:因为相信邪不压正,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才能最终胜利;这个世界也是因为许多善良人们的同心协力而改变的:因为一代代中国的团结奋斗,中国才成了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个世界,也是因为爱家爱亲人,才有了灵魂的憩息所,精神的动力源。

《流浪地球》,了不起;中国,了不起!愿我们的国家、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继续秉承相信努力、相信团结、爱家爱国的精神,变得更为强大,更为温暖。
祝中国好运!

文题展示(二选一)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二、观看2023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其中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