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15: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复习
【 基础·梳理夯实】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溶液的概念,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知道二者之间的转化方法。
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
4.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初步学会配置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会进行有关计算。
二、知识网络
1.概念
溶质:(1)定义 、(2)状态
2.组成 (3)溶液中存在形式
溶剂:(1)定义 (2)常用溶剂
3.溶质、溶剂的判定方法
饱和溶液:定义
溶质溶解的限度:
(
区别与联系
)
溶 4.分类 不饱和溶液:定义
液 溶质含量多少
定义
影响因素
5.溶解性定量表示:溶解度 曲线上某一点的意义
(固体) 各物质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溶解度曲线
概念
6.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具体计算:
【 知识·归纳整合】
知识点一:溶液
例1.下列关于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少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澄清、透明的纯净物
例2.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①豆油滴入到汽油中,并充分搅拌 ②冰水 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浑浊液体 ④透明、澄清的海水 ⑤少量硫酸锌放入水中并搅拌 ⑥牛奶放入水中,并充分搅拌
练习:
1.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碘酒 硫酸铜溶液 澄清石灰水 盐酸 生理盐水 稀硫酸
溶质
溶剂
2.如右图所示,在小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向试管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进行溶解时,会造成U形管中液面出现b低a高的情况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知识点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例1.若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练习:
1.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 )
A.升高温度 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 D.倒掉一部分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②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③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④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⑤同温度下,同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
A.①③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知识点三: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例1. (
溶解度
/g
温度
/



t
3
t
1
t
2
O

)根据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练习: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
(3)t2℃时,100g水中加入20ga物质,溶液不饱和,
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 g,或使
其温度降到 ℃
知识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0℃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20℃时,100g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36g
D.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例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 )
A.取出NaCl B.称量NaCl C.量取水 D.溶解NaCl
练习:
1.在常温下向100克10%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5克硝酸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2.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 随堂·自我测评】
1.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 ②明矾 ③面粉 ④芝麻油 ⑤蔗糖 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
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 ①④⑥ B. 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 ①②③⑤
2.对长期放置在密闭容器中的氯化钠的稀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平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B.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
C.平底有一定量的固体 D.瓶内溶液各部分的密度相同
3.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后,发生反应CaO+H2O=Ca(OH)2当温度不变时,溶液的质量变化为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 )
4. 30℃时,在100g水中溶解45.8g硝酸钾恰好达饱和,关于硝酸钾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B.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C.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 D.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5. 要使Ca(OH)2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不可行的办法是 ( )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增加溶质 D.降低温度
6.把室温下饱和硝酸钾溶液和蒸馏水区别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
A.各取几滴滴于玻璃片上烘干 B.降低温度 C.恒温下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 D.观察颜色
7.打开汽水瓶盖,气体从水中逸出的原因是 ( )
A.温度升高 B.压强变小 C.气体蒸发 D.碳酸分解
8.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时,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液面读书。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5% B. 大于5% C.小于5% D.不能确定
9.下面的表格中列出了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由上表可推测出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2)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H4Cl,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10.一定量的石灰石与5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2)所用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