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015年高二人教版历史课程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两弹一星”; 杂交水稻
难点: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
原因;科技进步对我国的作用中国科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
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自主学习新中国科技的振兴表现在哪些方面?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杨立伟) 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新中国科技的振兴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可以造桌子椅子,但是我们不能造大炮、飞机,甚至一颗铁钉也不能造。 ——毛泽东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思考一: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制造“两弹一星”?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中苏关系破裂,苏联制造流血事件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原因)国际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国内①政治
(目的)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②经济百废待兴,经济、技术力量薄弱(一)“两弹一星”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2007感动中国的评语“两弹元勋”——邓稼先
长期受核辐射伤害,全身大出血病逝,年仅61岁。
思考二: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1964年10月16日
下午15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爆发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物理学家;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当年返回祖国。他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核试验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卫星技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重视支持,坚持统一领导;
自主创新,艰苦奋斗;
全国人民协作,集中有限力量办大事;
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等;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充分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邓小平说:“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影响(意义):
①国际关系: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②政治:“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③军事:同时,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④经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⑤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使之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⑥科技:缩短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方面存在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领域进入了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你是如何解读中国政府这一声明的?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思考三:怎么利用核能?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立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世界首位太空人”——加加林(苏)(二)载人航天 阿姆斯特朗说:“对一个人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行动2003年“中国第一位太空人”
——杨利伟(神舟5号)神州6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05年,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2013年6月11日神舟
10号飞船成功发射2013年6月26日神舟
10号飞船成功返回
神10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 中国“嫦娥奔月” 计划第一期是在最近2到3年,向月球发射月球探测卫星。
第二期将发射月球探测器机器人登陆月球。
第三期中国人登上月球。
月球探测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是地球首次对“战神”进行近距离探测。嫦娥三 号预计将于2013年12月初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2013年11月26日月球车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看了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想?看一看二、生物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73年-南优二号
——“东方魔稻” 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生物科技—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色列沃夫奖
泰国金镰刀奖
世界粮食奖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要点归纳】
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意义
1.地位: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
2.生物技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大成就,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对中国粮食:实现了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衡,缓解了人口迅猛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保证我国内部粮食安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物质保障。
4.对世界粮食: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进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为缓解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面对功绩和荣誉,作为学术带头人的王应睐,想到的是集体和他人,甚至没有在科研报告中署上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专程来到中国,研究评选有关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获奖事宜。由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我国众多科学家集体研究的成果,不符合该奖授奖对象最多为三人的规则,因此,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生物技术人类基因草图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埃历阿克,1946年2月14日问世,运算速度每秒钟5000次加法。二、计算机技术—“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1983年研制成功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 我国的巨型计算机之父——金怡濂 美洲豹,每秒1.8千万亿次的运算速度
美洲豹”是一台民用计算机,将主要用于
模拟气候变化、能源产生以及其他基础
科学的研究。 天河一号” ,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天河一号”将广泛应用于航天、勘探、气象、金融等众多领域,为国内外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探究讨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二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 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 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0。可以说,航天产业是一个联动效应极强的高技术产业。
——2012年4月13日《西安晚报》请分析:
(1)结合材料一指出我国20世纪50-7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理由。
提示: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
理由: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关系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材料二阐述了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原因。
提示:侧重点:发展经济。
原因: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环境趋于缓和。(3)有人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是否发展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请阐明理由。
提示:同意。理由: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巨大,破坏和平,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发展等。
不同意。理由:发展核武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提高国际地位等。课堂小结:新中国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 加强了国防能力,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打破了苏、美的核垄断,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世界的和平。世界第五进入航天时代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航天大国。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馑问题。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居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今天的学习中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独立、政治制度和经济
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
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科教兴国。
4.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5.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
为人类造福。 学史感悟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