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5:0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创新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和本组课文的学习,展开想象,续写诗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难点:续写诗的内容。
四、教学用具: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揭示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 理解题意: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雷锋叔叔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范读课文。
2.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指名分节朗读,纠正字音。
4. 说说雷锋叔叔到哪里去了?(到需要的地方去)
5.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又读懂了什么?(雷锋叔叔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品质一直在我们身边)
(三)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 学习第一节诗歌
(1)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问:“泥石道”在哪里?找一找诗中哪儿提到了“泥石道”。(四处找找)看清楚是谁在找?(无名战士)你怎么看出来的?(冒着火光)是怎样的冒着火光?(从战士的神态、动作想象他的心情)看,这就是泥石道,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泥和石头?(发生了火灾)就在这样的时刻,无名战士……(引导学生想象并表达)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
(2)小结方法:刚才小朋友们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2. 学习二、三、四小节。
过渡语:无名战士在找寻雷锋叔叔,还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小节抓关键词“滴答”;学习第三小节抓关键词“晶莹”;学习第四小节抓“捧”字并拓展。)并出示相关诗句读好它们。
(3)过渡语:小手、树叶、小白花……这些都是无名战士的杰作呀!她在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是怎么想的?让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放录像)看了录像,你明白了什么?再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体会。(抓“捧着、到处”等词语)无名战士做了这么多的事,多累呀!让我们来一起把小诗补充完整。
(4)过渡语:无名战士做了这么多,她是怎么做的?谁来接着说下去?(引导学生说第五小节抓关键词“轻轻地”。)为什么要轻轻地?(怕吵醒了她)这就是——(轻轻的举动,深深的情意)再读好诗句。
3. 小结学法。抓重点诗句仔细读,联系上下文思考、表达,把诗读得更动情。
4. 尝试自学后两小节。运用方法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后两小节。老师巡视点拨。交流反馈并评议。要求:说清楚怎样需要的地方,雷锋在哪里。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好诗句。教师相机出示雷锋助人为乐的图片或诗句内容,让学生观察或朗读,并说说在哪里找到过雷锋。(提醒学生可在书上做批注)
5. 雷锋虽然不在了,但雷锋精神还在哪里?你找到雷锋了吗?(小组交流讨论)
6. 总结汇报。哪些地方让你最感动?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并表达)并说说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教师总结:只要人人都有一颗爱心,人人都能像雷锋一样去帮助别人,那么生活中就没有找不到的地方的雷锋。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歌,比比看谁能背下这首诗!
7. 巩固生字。(练习朗读诗句)在黑板上把诗补充完整。背诵全诗。
8.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
9. 讲解课文: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语句和段落。
10. 探讨问题:教师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
11.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雷锋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外作业:作业本相关练习。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1.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和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在探讨问题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身边的人等。
(五)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雷锋同志的其他书籍和文章,如《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等,以更全面地了解雷锋同志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内容创作,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希望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