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产业转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欧洲传统工业分布呈“香蕉带”形状,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促使欧洲传统工业分布由“香蕉带”形状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 B.交通 C.劳动力 D.政策
2.制造业移入后,“金足球”东部地区( )
A.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B.研发中心大量迁入
C.劳动力出现短缺 D.交通拥堵严重
【答案】1.C
2.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随着产业升级,欧洲传统工业基地出现了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现象,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工资成本较低,促使欧洲传统工业分布由“香蕉带”形状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故C项正确。故答案为:C。
2.制造业向东转移后,促使“金足球”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西部“香蕉带”地区顺利实现产业升级,A项正确;东部移入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不会使研发中心大量迁入,B项错误;东部地区劳动力充足,不会出现短缺现象,C项错误;制造业转移不会带来严重的交通压力,D项错误。故答案为:A。
“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搬回本国或者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移师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税收政策 B.土地成本 C.生产成本 D.劳动力质量
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移出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纺织业和高级服装设计 B.饮料工业与服装加工业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5.中国制造业要摆脱此类困境应该( )
①依靠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3.C
4.D
5.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3.东南亚、非洲比中国有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地价等,使其生产成本低于中国,导致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移至东南亚、非洲。故答案为:C。
4.最先移出中国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等;高级服装设计是技术导向型工业,饮料工业、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是市场导向型工业。故答案为:D。
5.中国制造业要摆脱此类困境,应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产品利润。故答案为:D。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①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②黄河的便利水运 ③劳动力丰富廉价 ④科技、教育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大面积草场被占用,草场面积缩小
B.就业机会减少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重
D.对当地原有工业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6.C
7.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特别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6.“黄河金三角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相对于东部经济地带,其经济、科技水平较为落后。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7.“黄河金三角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没有大面积的草场,产业转移会占用一定的耕地;产业转移会增加迁入地的就业机会;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是加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产业转移会加快迁入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戊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9.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镇化水平 D.交通密度
【答案】8.D
9.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8.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布局在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布局在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戊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符合题意;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错;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D项正确。故答案为:D。
9.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故答案为:B。
美国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 730万急速下跌到1 150万。自2009年11月奥巴马政府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外国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回归本土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化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B.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就业机会
C.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D.增加国内税收收入,吸引投资资金回国
11.美国某品牌汽车公司自1995年在中国投资建厂,最先转移到我国的生产环节是汽车组装环节,近年来该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其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12.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巢”,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②加快发展我国优势的传统制造业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④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0.美国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 730万急速下跌到1 150万,说明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回归本土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故答案为:B。
11.近年来该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有助于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故A项正确;研发机构在美国本土,故B项错误;汽车产量的大小与市场需求量有关,故C项错误;汽车生产各个环节是分散布局,不宜集聚,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2.①我国应该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①正确;
②应该适度发展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②错误,③正确;
④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④正确。
故答案为:A。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 )
A.软件设计 B.知识产权 C.整件组装 D.售后服务
14.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1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答案】13.C
14.C
15.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生产环节,据此结合选项可知为整件组装。故答案为:C。
14.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故答案为:C。
15.计算机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所以我国若能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就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6.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下面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 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原料、劳动力、地价等角度进行分析,新疆为长绒棉主要产区,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另外新疆经济相对落后,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域分工协作方面考虑。浙江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产业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产业转入对新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来说,产业转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区 迁出区
有利影响 促进迁入区的产业升级 研发新产品,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迁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影响着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7.(2021高二下·盘锦开学考)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增长。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
(2)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3)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析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答案】(1)相同点:海陆位置:濒临海洋;交通:铁路和海运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北部湾经济区纬度较低,辽中南工业区纬度较高;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辽中南工业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低。
(4)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去比较,相同点中海陆位置和交通可以从图中和图中的图例得出,两区域均濒临海洋,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中的纬度位置可以从两图中两条纬线的纬度数得出,北部湾地区纬度更低,辽中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资源可以从图例中得出,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而辽中南地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该题可以借鉴与迁移德国鲁尔区的知识进行回答和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经济方面要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重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注意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相比于广东省而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和地租等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从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分析。有利的方面主要在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主要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不利的方面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大量人口迁入,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主要从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
【点评】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 / 14.3产业转移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欧洲传统工业分布呈“香蕉带”形状,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促使欧洲传统工业分布由“香蕉带”形状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 B.交通 C.劳动力 D.政策
2.制造业移入后,“金足球”东部地区( )
A.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B.研发中心大量迁入
C.劳动力出现短缺 D.交通拥堵严重
“哭泣曲线”是指企业的制造能力强,而品牌和市场能力弱,嘴角下弯,形似哭泣。下图示意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近年来,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搬回本国或者转移到东南亚、非洲已经渐成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移师东南亚、非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税收政策 B.土地成本 C.生产成本 D.劳动力质量
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移出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纺织业和高级服装设计 B.饮料工业与服装加工业
C.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 D.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
5.中国制造业要摆脱此类困境应该( )
①依靠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②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③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④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①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②黄河的便利水运 ③劳动力丰富廉价 ④科技、教育水平较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大面积草场被占用,草场面积缩小
B.就业机会减少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重
D.对当地原有工业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发展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戊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
9.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镇化水平 D.交通密度
美国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 730万急速下跌到1 150万。自2009年11月奥巴马政府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外国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回归本土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工业化发展,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B.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就业机会
C.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
D.增加国内税收收入,吸引投资资金回国
11.美国某品牌汽车公司自1995年在中国投资建厂,最先转移到我国的生产环节是汽车组装环节,近年来该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其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C.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12.应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巢”,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②加快发展我国优势的传统制造业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④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 )
A.软件设计 B.知识产权 C.整件组装 D.售后服务
14.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1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培育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降低成本
二、综合题
16.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下面为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3)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两省级行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17.(2021高二下·盘锦开学考)我国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弱,发展较晚,近年来大量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经济快速增长。下图为辽中南工业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比较辽中南工业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条件的异同点。
(2)辽中南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北部湾经济区借鉴辽中南工业区的经验教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3)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4)分析承接广东产业转移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利与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对转入地来说,利:加速当地企业转型,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弊: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对转出地来说,利: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促进经济发展。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1.随着产业升级,欧洲传统工业基地出现了土地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等现象,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工资成本较低,促使欧洲传统工业分布由“香蕉带”形状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故C项正确。故答案为:C。
2.制造业向东转移后,促使“金足球”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西部“香蕉带”地区顺利实现产业升级,A项正确;东部移入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不会使研发中心大量迁入,B项错误;东部地区劳动力充足,不会出现短缺现象,C项错误;制造业转移不会带来严重的交通压力,D项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C
4.D
5.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3.东南亚、非洲比中国有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地价等,使其生产成本低于中国,导致跨国企业将业务重组,移至东南亚、非洲。故答案为:C。
4.最先移出中国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是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等;高级服装设计是技术导向型工业,饮料工业、陶瓷杯制造与汽车制造业是市场导向型工业。故答案为:D。
5.中国制造业要摆脱此类困境,应重视科技,提高自主创新水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高产品利润。故答案为:D。
【答案】6.C
7.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特别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6.“黄河金三角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带,相对于东部经济地带,其经济、科技水平较为落后。C①③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7.“黄河金三角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没有大面积的草场,产业转移会占用一定的耕地;产业转移会增加迁入地的就业机会;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是加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产业转移会加快迁入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8.D
9.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8.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一般布局在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布局在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戊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故B项不符合题意;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故C项错;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D项正确。故答案为:D。
9.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故答案为:B。
【答案】10.B
11.A
12.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0.美国在2000-2010年的10年间,制造业岗位数从1 730万急速下跌到1 150万,说明美国政府鼓励企业回归本土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民众就业机会,故B项正确。故答案为:B。
11.近年来该公司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有助于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故A项正确;研发机构在美国本土,故B项错误;汽车产量的大小与市场需求量有关,故C项错误;汽车生产各个环节是分散布局,不宜集聚,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
12.①我国应该重视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①正确;
②应该适度发展传统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②错误,③正确;
④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产业,④正确。
故答案为:A。
【答案】13.C
14.C
15.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环节是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生产环节,据此结合选项可知为整件组装。故答案为:C。
14.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故答案为:C。
15.计算机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计算机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所以我国若能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就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故答案为:A。
16.【答案】(1)接近原料产区(或原料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对新疆:增加就业机会;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 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原料、劳动力、地价等角度进行分析,新疆为长绒棉主要产区,纺织工业的原料丰富,另外新疆经济相对落后,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2)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域分工协作方面考虑。浙江接近东部科技发达地区,人才聚集;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或原有的销售渠道好,或消费市场广阔);易于获取市场信息。
(3)产业转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产业转入对新疆来说,可以增加就业机会;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对浙江来说,产业转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区 迁出区
有利影响 促进迁入区的产业升级 研发新产品,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减少人口外迁 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不利影响 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迁入加大了当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影响着迁入人口的数量,并对迁入人口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7.【答案】(1)相同点:海陆位置:濒临海洋;交通:铁路和海运交通发达(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北部湾经济区纬度较低,辽中南工业区纬度较高;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辽中南工业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低。
(4)利: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交通和资源的角度去比较,相同点中海陆位置和交通可以从图中和图中的图例得出,两区域均濒临海洋,水陆交通发达。不同点中的纬度位置可以从两图中两条纬线的纬度数得出,北部湾地区纬度更低,辽中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资源可以从图例中得出,北部湾地区有色金属(钨、锡、铝土)矿产丰富,而辽中南地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
(2)该题可以借鉴与迁移德国鲁尔区的知识进行回答和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考虑。经济方面要延长产业链,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重工业比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排放;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3)注意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相比于广东省而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和地租等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从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分析。有利的方面主要在于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主要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不利的方面有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同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大量人口迁入,社会治安、交通、居住等压力增大(主要从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
【点评】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