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数学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开学摸底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4月5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约亿剂次.其中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B. C. D.
2.在下列各平面图形中,是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3.把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若恰好平分,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4.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此规律,第个图形中的个数为( )个.
A. B. C. D.
5.计算机利用的是二进制数,它共有两个数码,将一个十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只需把该数写出若干数的和,依次写出1或0即可.如:
,则十进制数30是二进制下的( )
A.11101 B.10111 C.11110 D.11100
6.某商场举行促销活动,有两种优惠办法:第一种,顾客所购买商品一律按9折算;第二种,采取“满一百元送十元,并且连环赠送”的酬宾方式,即顾客消费每满100元(100元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购物券,或二者合计)就送10元购物券,满200元就送20元购物券,依此类推……现有两位顾客甲和乙,甲顾客选择第一种优惠办法,共付费10000元;乙顾客选择第二种优惠办法,第一次就付了10000元购物,并用所得购物券继续购物.按所享受的折扣算,谁享受的折扣更优惠?(精确到十分位)( ).
A.甲、乙折扣一样 B.甲 C.乙 D.无法比较
7.希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计算程序,若开始输入的数字是2,那么最后输出的结果为( ).
A.231 B.131 C.123 D.31
8.若,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如图,某海域有三个小岛,,,在小岛处观测到小岛在它北偏东的方向上,同时观测到小岛在它南偏东的方向上,则 .
10.方程的解为 .
1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中填入21个不同的正整数,每个小空格填一个数,使得每行(每列)三个相邻的数中,中间的数为左、右(上、下)两个数的平均数,则阴影部分的空格填入的数为 .
12.已知关于的方程无解,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
13.如图,已知线段上有一个不同于点的任意点,线段的中点为点的中点为点的中点为点的中点为点,则 .
14.若正整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
15.一个三位数,现在把这三个数字打乱再组成一个新三位数,新三位数比原来的三位数少153,原来的三位数最大是 .
16.已知在数轴上与实数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的值为 .
三、解答题
17.为方便学生接种疫苗,卫健委安排甲、乙两支医疗队去某校开展专场接种,甲队比乙队每小时多接种50人,乙队的接种速度是甲队的.已知该校共有2100名学生参加接种,按照此速度,全部接种完毕需要多长时间?
18.古埃及人处理分数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只使用分子为1的分数,例如:用来表示,用来表示.现有99个分数:,,,,,.
(1)从这99个分数中挑出4个分数,使它们的和等于;
(2)能否从这99个分数中挑出9个分数,加上正、负号,使它们的和等于0?若能,求出满足条件的9个分数;若不能,说明理由.
19.已知有理数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化简:;
(2)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求的值.
20.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并把排在上起第行、左起第列的数记为.
(1)用表示,用表示;
(2)当时,求的值;
(3)求第行、第列上的数.
21.已知在一条直线上有五个点,其中线段,点为线段的中点,点为线段的中点,且.求线段的长.
22.如表是2023年12月的月历表,用如图所示的L形框去框其中的四个数.
(1)设被框住的四个数中从上往下数第二个数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出被框住的这四个数的和;
(2)被框住的四个数的和能等于72吗?如果能,求出这四个数;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23.如图1,两条直线相交于点,且,射线从开始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射线同时从开始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速度为.运动时间为秒.(,本题出现的角均不超过平角).
图1 图2
(1)若所在的直线平分,求的值;
(2)如图2,直线交于点,交于点,交射线的延长线于点,当射线在内部,且是定值时,求的取值范围,并求出这个定值.
24.情境背景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B在点A的右侧),点A表示的数为,A,B两点的距离是点A到原点O的距离的4倍,即.
(1)在情境背景下,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 .点C为数轴上的动点,当时.可知点C表示的数为
能力提升
(2)动点P,Q分别从点B和A同时出发向左匀速运动,点P,Q的速度分别为每秒7个单位长度和每秒3个单位长度.
①当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时,求此时点P和点Q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
②设运动时间为t,点M为数轴上P、Q两点之间的动点,且点M始终满足,点M在运动到点O的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分析】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n可以用整数位数减去1来确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一定要注意a的形式,以及指数n的确定方法.
【详解】解: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故选:D.
2.C
【分析】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注意圆锥的平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组成.结合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底面展开是一个圆.
【详解】解:圆锥的展开图是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形组成的图形.
故选:C.
3.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角平分线的计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恰好平分,
∴,
∵,
∴.
故选:B
4.C
【分析】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图形的变化寻找规律即可,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的变化寻找规律,总结规律.
【详解】解:第个图形有 :(个);
第个图形有 :(个);
第个图形有 :(个);
;
第个图形有 :(个);
当时,(个);
故选:.
5.C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此题只需估计最高位是乘以2的几次方,由,,再逐步确定即可.
【详解】解: .
故选:C.
6.A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计算第二种优惠享受的折扣是解题的关键.按照题中给出的优惠办法,计算出第二种折扣,与第一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解:甲顾客选择第一种优惠办法,享受9折优惠;
乙顾客选择第二种优惠办法,第一次付了10000元,赠送的购物券金额为,
1000元赠送的购物券金额为,100元赠送的购物券金额为,因而用10000元购买的商品的价值是(元),
,
,
甲、乙折扣一样.
故选:.
7.B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运算流程图,理解计算程序图是解题的关键.将代入程序图,根据有理数运算法则,直到计算结果大于100即可求解.
【详解】解:输入时,输出的结果为,
输入时,,
输入时,,
输入时,,,则最后输出的结果为.
故选:.
8.A
【分析】本题考查了乘方运算,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可知a与b互为相反数,由此即可判断答案.
【详解】解:,
,
,
,
A正确;
,且不一定等于0,
B不正确;
,且不一定等于0,
C不正确;
,且不一定等于0,
D不正确.
故选:A.
9.
【分析】本题考查了与方向角有关的计算题,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10.
【分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把原方程化简、移项、合并同类项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详解】解:原方程可化为,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
11.21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列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则先填入一部分可得39的左、右两个空格中分别为、,
∴,
解得,
∴其他空格中所有的数,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21.
12.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无解求参数的取值.将原方程变形化简后再按方程无解时求即可.
【详解】解:去分母得,
合并同类项,得,
解得,
当时,方程无解.
故答案为:.
13.2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线段的和差关系,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结合,可得,即可求解.
【详解】解:的中点为点的中点为点,
,,
,
,,
,
,
故答案为:2.
14.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乘除及正整数的概念.根据题意,将用含的式子表示,再由、、、为正整数即可求解.
【详解】解:
,,,
,
、、、为正整数,
的最小值为8,则,,,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15.
【分析】本题考查数字的规律探索,理解三位数的数字关系是关键.
首先确定原三位数中必有一个数字8,然后分原三位数的十位数是8,原三位数的百位数是8,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
【详解】解:原三位数减去的个位数为8,因此和中必有一位是8,
先假设原三位数的十位数是8,则原三位数
∴新的三位数的十位数为2,
∴原三位数的百位数为2,即原三位数为,满足;
假设原三位数的百位数是8,则原三位数
∴新的三位数百位数为7,原三位数为,满足
综上,原来的三位数最大是,
故答案为:.
16.2
【分析】本题考查数轴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先根据数轴,求出的取值范围,依此确定的取值范围,再去绝对值符号计算即可.
【详解】解:根据数轴得:
∴,,,,
∴,
故答案为:2.
17.6小时
【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准确找到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设甲队每小时接种x人,根据“甲队比乙队每小时多接种50人,乙队的接种速度是甲队的”这一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甲队每小时接种x人.
根据题意,得,解得,
∴乙队每小时接种人数为,
.
答:全部接种完毕需要6小时.
18.(1)
(2)能,
【分析】(1)本题考查了对题干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根据用来表示,将化为2个分子为1的分数相加,再继续分解下一个分数,得到4个分子为1的分数相加,即可解题.
(2)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数的规律,根据,将此式再减去1加上,即可解题.
【详解】(1)解:可以用来表示,
,
,
,
,
∴.
(类似的去分解也可).
(2)解:∵
,
∴,
∴.
19.(1)
(2)或
【分析】本题考查绝对值化简,相反数定义,倒数定义,代数式运算,数轴等.
(1)根据题意利用数轴化简绝对值;
(2)根据相反数及倒数定义计算出代数式的值即可.
【详解】(1)解:∵根据数轴得知:,,
∴,,
∴,
,
,
;
(2)解:∵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
∴,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的值为:或.
20.(1)当x为奇数时,;当x为偶数时,;当y为偶数时,;当y为奇数时,;
(2)
(3)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的规律的探索,找到数的排列规律是关键.规律是:奇数行的第一个数是该行数的平方,从左至右再从下至上,各数依次小1,下一行的第一个数比上一行数大1;偶数列是该列数的平方,数的排列是从上至下再从右至左,各数依次大1,下一列的第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1)分x为奇偶进行考虑即可;分y为奇偶进行考虑即可;
(2)根据表中排列规律,从列的第一个数开始往下数10个数即可;
(3)第行、第列上的数分别为1,3,7,13,21,31,……,找出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1)解:当x为奇数时,;当x为偶数时,;
当y为偶数时,;当y为奇数时,;
(2)解:上起第10行左起第12列的数即为,也可从左起第12列第一个数往下数第10个数即为;而左起第12列第一个数为,从上往下依次小1,第10个数为135,即;
(3)解:第行、第列上的数分别为1,3,7,13,21,31,……,
而,,,,,,……,
第行、第列上的数为.
21.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1,
,
由点C为线段的中点,得,
由点D为线段的中点,且,
得,
由线段的和差,得.
如图2,
,
由点C为线段的中点,得,
由点D为线段的中点,且,
得,
由线段的和差,得,
综上所述:的长为或.
22.(1)
(2)不能,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字变化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列代数式,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目中隐含的规律.
(1)根据表中的数据规律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第一问的结果列出方程求解,在结合图中L形的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1)解:从上往下数第二个数为,
第一个数为,第三个数为,最右边的数为,
这四个数的和为:.
(2)若这四个数的和是72,则有,解得,
则这四个数分别是:9,16,23,24.
但是从图中观察发现,要框住这4个数,无法用图中的L形框,故框柱的四个数的和不能等于72.
23.(1)56.25
(2)当时,是定值,定值为7.
【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和差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注意分类讨论.
(1)分在外部和在内部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答即可;
(2)先确定时t的值,再分和两种情况进行计算,解题即可.
【详解】(1)解:当在外部时,,
解得:;
当在内部时,,
解得:.
(2)解:当点P在点E的左边时,,
解得,
t秒时,,,
,
∴.
当点P在点E的右边时,,,
∴,不是定值.
∴当时,是定值,定值为7.
24.(1)45;或51
(2)点P表示的数为或,点Q表示的数为或
【分析】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距离及数轴上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求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再分点C 点A左侧或点C在点B右侧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2)设当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x秒,分两种情况:相遇前相距4个单位长度;相遇后相距4个单位长度;进行讨论可求点P表示的数;
(3)设点M表示的数为y,根据求出y,分别求出,,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1)解:∵点A表示的数为,,
∴,
∵点O为原点,点B在点A的右侧,
∴点B表示的数是,
∵,
∴C在A,B的两侧,
∵,
∴点C 点A左侧时,点C表示的数是.
点C在点B右侧时,点C表示的数是.
综上所述,点C表示的数为或51.
(2)①设当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时,运动时间为x秒,相遇前相距4个单
长度,依题意有,
解得,
则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
相遇后相距4个单位长度,依题意有,
解得,
则点P表示的数为,点Q表示的数为;
②设点M表示的数为y,依题意有,
解得,
∵,
∴,
∴的值不发生变化,其值为6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