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2022高二下·长治月考)下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建设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航运 C.灌溉 D.防洪
2.与图中甲河相比,乙河( )
A.径流量小 B.水流平缓 C.结冰期长 D.流程短
3.该调水工程可( )
A.增强乙河的航运功能 B.减少甲河入海口海水入侵
C.恢复乙河的生态健康 D.减轻甲河沿岸土壤盐碱化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掌握资源调入、调出区域地理背景的分析方法:
(1)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出区的气候特征、水文和水系特征;调入区的气候特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2)针对水电输送工程:水电丰富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流量、地势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3)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天然气输出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1.大分水岭西侧为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麦牧羊带,地处雨影区,水资源成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利工程,实施东水西调,凿通大分水岭将东侧水资源调往西侧地区,缓解农牧业用水紧张的问题,主要是农田灌溉,C正确;该工程同时也兼有发电、减小乙河防洪压力,改善甲河的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但发电、航运、防洪不是调水的主要目的,ABD错。故本题选C。
2.乙河位于大分水岭东部,为水源调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A错;大分水岭东侧紧邻海洋,乙河流程短,落差较大,甲河流经墨累--达令盆地,流程长,水流相对平缓,B错,D正确。甲、乙两河流域属于亚热带,不存在结冰期,C错。故本题选D。
3.乙河为水源调出地,调水工程会减少水量,影响航运,A错;甲河为受水区,东部水资源调入,有利于河流生态环境改善,减少甲河入海口海水入侵,B正确;由于乙河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加剧,不利生态健康,C错;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蒸发旺盛,水资源调进后,不合理的灌溉会加剧土壤盐碱化,D错。故本题选B。
(2021高二上·金台期末)“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5.“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堆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堆积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答案】4.C
5.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4.“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但不是为了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故答案为:C。
5.由材料分析可知,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
6.(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3.2.2西电东送与北煤南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练习)图示内容的名称是( )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川气东送 D.西电东送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路线可看出西端为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东端为上海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相对富余,而上海市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因此图示内容应为“川气东送”。故选C项。
【点评】川气东送引总投资626.76亿元,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
7.(2020高二下·宾县期末)“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①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②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能够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④可以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2023高二下·东阳月考)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数量。读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完成下面题。
8.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9.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答案】8.B
9.B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国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调出区资源富集,资源存储量大,供大于需;资源调出区,资源贫乏,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
8.A、西气东输一线的能源输入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误;
B、②线路是晋煤,来自山西,相较越南,山西距离珠三角地区远,煤炭的运输距离长,成本高,B正确;
C、③线路是越南煤,越南煤炭运输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采用海运,而不是河运,C错误;
D、④线路是西电东送,将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转换成电能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B。
9.A、由图可知,煤炭主要采用水路运输,天然气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电力主要依靠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运输,A错误;
B、煤炭、天然气是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的太阳能,西南地区的电力主要是水电,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B正确;
C、②③线路是煤炭输送,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④线路是输电,①线路是输送天然气,相较煤炭而言,电力和天然气对输入地的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
D、③线路是煤炭输送,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2高二下·嘉兴期末)下表为2021年四川、湖北、浙江、黑龙江四省部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下列关于四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省份 GDP总量(亿元) 常住人口(万人) 三次产业比例(%) 城镇化率(%)
甲 50012 5775 9:38:53 63
乙 53850 8372 10.5:37:52.5 57.8
丙 14879 3831 25:25:50 65.6
丁 73516 6540 3.3:40.8:55.9 72.7
A.甲省是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源地 B.乙省当前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
C.丙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D.丁省主要的地带性土壤为紫土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信息,丙省农业占比重最大,说明丙省为黑龙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错误;四省中四川的常住人口最多,且农业所占比重较大,所以乙为四川省,当前承接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错误;四省中经济最发达的是浙江省,所以为丁省为浙江省,地带性的土壤为红壤,D错误,最后剩甲,为湖北省,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的源地丹江口水库所在地,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2022高二下·葫芦岛月考)贵州省水能资源丰富,在乌江(注入长江)、南盘江(注入珠江)、北盘江(注入珠江)等河道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贵州省水电主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是我国“西电东送”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在近海开发海洋风电,在冬季将海洋风电“东电西送”到贵州省。下图示意贵州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乌江注入的长江流域相比,南盘江注入的珠江流域( )
A.汛期更长 B.航运价值更高
C.面积更大 D.结冰期更短
12.贵州省水电较少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主要是因为( )
A.长三角电力缺口小 B.输电距离较长
C.贵州省电能不足 D.贵州省交通闭塞
13.“东电西送”兴起的原因是贵州省( )
①径流总量有限
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高耗能产业的兴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1.A
12.B
13.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国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调出区资源富集,资源存储量大,供大于需;资源调出区,资源贫乏,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
11.我国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东南季风)带来的,位置更南的珠江流域雨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雨季更长,因此汛期更长,A正确;由于长江流域具有通航里程更长、面积更大、联系地区更广、水量更丰富等优越的自然优势,因此航运价值更高的是长江流域,BC错误;两流域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都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答案为:A。
1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工业基地,电力缺口大,A错误;贵州省水电较少输送到长三角地区,是由于贵州距离长三角较远,输电成本更高,B正确;由材料可知,贵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充足,C错误;输电与交通闭塞没有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B。
13.近年来,东电西送至贵州省,是由于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水电不稳定,冬季供给量少,②正确;与径流总量有限关系不大,①错误;贵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充足,不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错误;贵州由于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冶炼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的兴起,能源供应紧张,需要东电西送来补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4.(2021高二上·浙江期末)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但优质煤集中在天山以南。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为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的需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加快天然气开发,推行以气代煤
C.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
D.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
【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由材料“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但优质煤集中在天山以南。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可知,新疆实行“北煤南运”,将普通煤运往南疆,同时将转换出的优质煤运往外省,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的需求,C正确;集装箱不适合运输煤炭,减少运输损耗和节省优质煤炭,推行以气代煤等措施都不是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需求的应对措施。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15.(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下列工程最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A.南水北调 B.三峡工程
C.三北防护林 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水多,北方和西北地区水少,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峡工程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沙;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防止土地荒漠化。故A正确,B、C、D错误。
【点评】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综合题
16.(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下图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A是 工程,B是 工程,C是 工程。
(2)解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地理原因。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 ,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
【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2)资源分布不均,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
(3)水电;①降水多,河流水量大;②落差大,水流急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A是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C是南水北调东线方案。(2)分析要从资源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两方面进行;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能源、矿产丰富,但经济落后,资源和能源需求量相对少;东部地区能源、矿产短缺,但经济发展快,资源、能源需求量大;我国的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3)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主要是把云贵地区的水电调往珠三角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主要与河流的落差及径注量大有关;云贵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调配。A、B、C分别代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地理原因分析要从资源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两方面进行;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能源、矿产丰富,但经济落后;东部地区能源、矿产短缺,但经济发展快,资源、能源需求量大,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主要是把云贵地区的水电调往珠三角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主要与河流的落差及径注量大有关;云贵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点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17.(2019高二上·滁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珠江三角洲低端产业“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2)①经济腹地比长江三角洲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江三角洲好;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江三角洲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江三角洲雄厚
(3)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产业转移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台湾,劳动力和地价较台湾低,电子组装企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工厂转移到广东,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广东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2)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依托城市广东没有长三角依托城市上海经济发达。(3)珠三角低端产业搬家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产业转移的影响,珠三角将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有利于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但对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珠三角转移到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国家政策的调整
⑤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⑥地价昂贵
⑦环境污染
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 / 14.2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2022高二下·长治月考)下图为横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调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建设调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航运 C.灌溉 D.防洪
2.与图中甲河相比,乙河( )
A.径流量小 B.水流平缓 C.结冰期长 D.流程短
3.该调水工程可( )
A.增强乙河的航运功能 B.减少甲河入海口海水入侵
C.恢复乙河的生态健康 D.减轻甲河沿岸土壤盐碱化
(2021高二上·金台期末)“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5.“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堆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堆积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6.(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3.2.2西电东送与北煤南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同步练习)图示内容的名称是( )
A.北煤南运 B.西气东输 C.川气东送 D.西电东送
7.(2020高二下·宾县期末)“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新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主要有( )
①能够使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财政收入
②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能够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④可以减少对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高二下·东阳月考)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从越南中部进口的煤炭数量超过了从山西调入的优质煤数量。读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完成下面题。
8.关于图中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一、二线的能源输入地均为广东
B.②线路比③线路运输距离长、成本高
C.③线路的煤全部采用河运
D.④线路以输送火电为主
9.下列关于四条调配线路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线路的输送方式相同
B.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
C.对输入地来说,①④线路比②③线路产生的环境问题更严重
D.③线路对珠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
10.(2022高二下·嘉兴期末)下表为2021年四川、湖北、浙江、黑龙江四省部分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下列关于四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省份 GDP总量(亿元) 常住人口(万人) 三次产业比例(%) 城镇化率(%)
甲 50012 5775 9:38:53 63
乙 53850 8372 10.5:37:52.5 57.8
丙 14879 3831 25:25:50 65.6
丁 73516 6540 3.3:40.8:55.9 72.7
A.甲省是南水北调工程重要源地 B.乙省当前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
C.丙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D.丁省主要的地带性土壤为紫土
(2022高二下·葫芦岛月考)贵州省水能资源丰富,在乌江(注入长江)、南盘江(注入珠江)、北盘江(注入珠江)等河道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贵州省水电主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是我国“西电东送”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东在近海开发海洋风电,在冬季将海洋风电“东电西送”到贵州省。下图示意贵州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乌江注入的长江流域相比,南盘江注入的珠江流域( )
A.汛期更长 B.航运价值更高
C.面积更大 D.结冰期更短
12.贵州省水电较少输送到长三角地区,主要是因为( )
A.长三角电力缺口小 B.输电距离较长
C.贵州省电能不足 D.贵州省交通闭塞
13.“东电西送”兴起的原因是贵州省( )
①径流总量有限
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④高耗能产业的兴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1高二上·浙江期末)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但优质煤集中在天山以南。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为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的需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加快天然气开发,推行以气代煤
C.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
D.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
15.(2020高一上·上海期末)下列工程最能够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A.南水北调 B.三峡工程
C.三北防护林 D.退耕还林还草
二、综合题
16.(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下图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A是 工程,B是 工程,C是 工程。
(2)解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地理原因。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 ,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① ,② 。
17.(2019高二上·滁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但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落在长江三角洲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江三角洲,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在“搬家”。2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2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从繁华的珠江三角洲放眼四顾,它周边还有大片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背后有一场悄悄的企业“搬家”行动。
材料三 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示意图。
(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珠江三角洲低端产业“搬家”时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掌握资源调入、调出区域地理背景的分析方法:
(1)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调出区的气候特征、水文和水系特征;调入区的气候特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2)针对水电输送工程:水电丰富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流量、地势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3)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天然气输出地区的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1.大分水岭西侧为墨累--达令盆地,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小麦牧羊带,地处雨影区,水资源成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所以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的发展水利工程,实施东水西调,凿通大分水岭将东侧水资源调往西侧地区,缓解农牧业用水紧张的问题,主要是农田灌溉,C正确;该工程同时也兼有发电、减小乙河防洪压力,改善甲河的航运条件等综合效益,但发电、航运、防洪不是调水的主要目的,ABD错。故本题选C。
2.乙河位于大分水岭东部,为水源调出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A错;大分水岭东侧紧邻海洋,乙河流程短,落差较大,甲河流经墨累--达令盆地,流程长,水流相对平缓,B错,D正确。甲、乙两河流域属于亚热带,不存在结冰期,C错。故本题选D。
3.乙河为水源调出地,调水工程会减少水量,影响航运,A错;甲河为受水区,东部水资源调入,有利于河流生态环境改善,减少甲河入海口海水入侵,B正确;由于乙河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入侵加剧,不利生态健康,C错;甲河流域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蒸发旺盛,水资源调进后,不合理的灌溉会加剧土壤盐碱化,D错。故本题选B。
【答案】4.C
5.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4.“引汉济渭”的意义主要是增加渭河流域(关中平原)供水,包括为西安、咸阳等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增加生态用水、农业用水等。但不是为了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故答案为:C。
5.由材料分析可知,受水地区为渭河平原,其成因为内力断裂下陷,外力流水堆积,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路线可看出西端为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东端为上海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相对富余,而上海市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因此图示内容应为“川气东送”。故选C项。
【点评】川气东送引总投资626.76亿元,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达州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7,全部达产后预计为中石化增加销售收入200亿元。
7.【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是:增加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答案】8.B
9.B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国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调出区资源富集,资源存储量大,供大于需;资源调出区,资源贫乏,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
8.A、西气东输一线的能源输入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A错误;
B、②线路是晋煤,来自山西,相较越南,山西距离珠三角地区远,煤炭的运输距离长,成本高,B正确;
C、③线路是越南煤,越南煤炭运输到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采用海运,而不是河运,C错误;
D、④线路是西电东送,将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转换成电能输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B。
9.A、由图可知,煤炭主要采用水路运输,天然气主要采用管道运输,电力主要依靠高压输电线路进行运输,A错误;
B、煤炭、天然气是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的太阳能,西南地区的电力主要是水电,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故四条线路输送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来的,B正确;
C、②③线路是煤炭输送,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④线路是输电,①线路是输送天然气,相较煤炭而言,电力和天然气对输入地的环境影响较小,C错误;
D、③线路是煤炭输送,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加重输入地的环境污染,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利,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信息,丙省农业占比重最大,说明丙省为黑龙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C错误;四省中四川的常住人口最多,且农业所占比重较大,所以乙为四川省,当前承接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错误;四省中经济最发达的是浙江省,所以为丁省为浙江省,地带性的土壤为红壤,D错误,最后剩甲,为湖北省,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的源地丹江口水库所在地,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答案】11.A
12.B
13.D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和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是国家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资源调出区资源富集,资源存储量大,供大于需;资源调出区,资源贫乏,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量大。
11.我国降水主要是夏季风(东南季风)带来的,位置更南的珠江流域雨季开始最早,结束最晚,雨季更长,因此汛期更长,A正确;由于长江流域具有通航里程更长、面积更大、联系地区更广、水量更丰富等优越的自然优势,因此航运价值更高的是长江流域,BC错误;两流域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都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答案为:A。
1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工业基地,电力缺口大,A错误;贵州省水电较少输送到长三角地区,是由于贵州距离长三角较远,输电成本更高,B正确;由材料可知,贵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充足,C错误;输电与交通闭塞没有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B。
13.近年来,东电西送至贵州省,是由于贵州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水电不稳定,冬季供给量少,②正确;与径流总量有限关系不大,①错误;贵州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充足,不需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错误;贵州由于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冶炼工业等高耗能产业的兴起,能源供应紧张,需要东电西送来补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由材料“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但优质煤集中在天山以南。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可知,新疆实行“北煤南运”,将普通煤运往南疆,同时将转换出的优质煤运往外省,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的需求,C正确;集装箱不适合运输煤炭,减少运输损耗和节省优质煤炭,推行以气代煤等措施都不是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需求的应对措施。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因此出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资源跨区域调配使区域间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能获得为最终目的。
15.【答案】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我国南方水多,北方和西北地区水少,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峡工程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三北防护林主要是防风沙;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防止土地荒漠化。故A正确,B、C、D错误。
【点评】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
16.【答案】(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2)资源分布不均,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
(3)水电;①降水多,河流水量大;②落差大,水流急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A是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C是南水北调东线方案。(2)分析要从资源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两方面进行;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能源、矿产丰富,但经济落后,资源和能源需求量相对少;东部地区能源、矿产短缺,但经济发展快,资源、能源需求量大;我国的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3)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主要是把云贵地区的水电调往珠三角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主要与河流的落差及径注量大有关;云贵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调配。A、B、C分别代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工程。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地理原因分析要从资源生产和消费分布不均两方面进行;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西部地区能源、矿产丰富,但经济落后;东部地区能源、矿产短缺,但经济发展快,资源、能源需求量大,资源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匹配。B西电东送南部通道,主要是把云贵地区的水电调往珠三角地区;水电资源丰富主要与河流的落差及径注量大有关;云贵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点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17.【答案】(1))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低廉
(2)①经济腹地比长江三角洲小;②经济基础不如长江三角洲好;③大城市依托作用不如长江三角洲强大;④科技力量不如长江三角洲雄厚
(3)低端制造业的向外转移,促进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承接新的产业和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这些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分析】(1)产业转移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早期,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台湾,劳动力和地价较台湾低,电子组装企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工厂转移到广东,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广东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低。(2)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同时,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依托城市广东没有长三角依托城市上海经济发达。(3)珠三角低端产业搬家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产业转移的影响,珠三角将原主导产业向外转移,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有利于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但对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珠三角转移到接受产业转移的地区。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国家政策的调整
⑤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⑥地价昂贵
⑦环境污染
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