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分课时设计
课题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第5课时)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一是介绍了地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让学生认识地域文化。二是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城乡景的体现,让我们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建筑格局、建筑结构等的影响。三是通过案例案例:特色民居建筑一福建客家土楼,分析了土楼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本节共安排了三个,第一目是地域文化。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域文化。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材安排了知识窗“地域文化的主要特点”,并通过“探究地域文化”活动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第二是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城乡景观,再以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城乡景观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由于城乡景观极为复杂,常常在一个景观里体现多重文化,教材并没有系统地理地城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只是举些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城乡观中的地域文化表现。第三目是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上楼案例,活动以云南红河哈梯田景观为例,探究城乡观体现的地域文化,并介绍了探究乡村地文化的一般步骤。
2.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政治课及媒体、报刊等多渠道的学习,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对地域文化现象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通过之前的地理学习对区域有一定的认知,对城乡景观有一定了解。虽然大多数学生来自同一个地区,但因生活环境不同,有的生活在农村,有的生活在城市。不同生活经历对不同城乡景观认识与体会不同。因此学生间存在一定学习差异。但总体上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我让学生课前进行准备,农村的学生重点观察农业景观和乡村景观,继而分析地域文化在这些景观上如何体现;对于城市的学生重点观察城市建筑景观,比较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景观上是如何体现。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城乡景观如何体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关系。
4.教学评价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瓦尔帕莱索--智利艺术之都
思考: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联系? 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堂,引出地域文化。
任务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1)图中展示的哪些现象属于文化范畴? (2)图中展示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域文化?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性 (2)多样性 (3)独特性 (4)相对稳定性 3.地域景观 (1)自然景观 (2)人文景观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 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何谓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服饰、舞蹈、建筑等 (2)云南 分类: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学生回答: (1)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地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4)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学生回答:(1)较少或未受到人类的影响。 (2)人类文化留在地表的印记,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1.让学生学会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2.让学生学会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总结出地理规律。 3.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学习任务。
任务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乡村景观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1.学生了解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2.学会归纳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关系
任务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思考问题: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建筑空间布局有何特点?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阅读材料】【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1.总结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的特点 2.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规律
案例分析1: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3.梯田景观属于什么类型的景观? 4.结合已有知识,解释“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的原理。 5.分析哈尼族人的村庄、梯田布局的合理性? 6.根据以上分析,说明哈尼梯田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关系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1.完成表格: 2.可以。已存在千年、连绵不绝,说明可以代际间传承;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 3.人文景观(乡村景观) 4.森林能够减慢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量,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合理性: (1)在梯田上方的半山腰发展农业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哈尼族人把村落建在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获取清洁的水源; (2)河谷地带,气候湿热,且易受洪水威胁,不适宜人类居住。 (3)梯田近河流,方便引水。(4)良性的生态系统。 6.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地形:山地多,平地少。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2: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1.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 2.说出该村体现的地域文化价值 3.以宏村为例,说明应如何保护古村落文化景观。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1.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 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2.体现还营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意境,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3.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河流及其生态环境,使村落保持主要的生产、居住。 保护祠堂、书院,保持村落文化的记忆,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3:人家尽枕河(P48)
1.“人家尽枕河”的意思是什么? 2.苏州的自然特征与当地“人家尽枕河”景观之间的关系? 3.建筑的粉墙黛瓦体现的文化含义是什么? 4.“人家尽枕河”景观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回答: 1.居民房屋都临河建造。 2.临河设镇,方便取水和航运,建筑材料也多用砖石和木材,建筑颜色多白色和青色,整体色彩基调与周围自然山水和谐相生,融为一体。 3.建筑本身用白灰抹墙,用黑瓦遮盖住房顶,这种黑白的建筑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相似,更适合江南水乡的气质和神韵。 4.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对它的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城镇景观价值的认识、保护和利用。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案例,并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2.地域文化的特点 3.地域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作业时间:15分钟)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天水传统民居多为合院,即由正房、厢房、侧座周合而成的独立四合院落。天水合院民居整体为坡屋面,正房以双坡屋而为主,东西厢房则多为单坡屋面,该地建筑主费为土木构造,石质基座为房屋建筑与地而的过渡。图中a示意天水市地理位置及降水分布,b为天水古民居合院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与西北地区常见的平屋顶形式不同,天水传统民居的东西厢房多为朝向内院的单坡屋面,此种做法可以( ) ①便于收集雨水 ②利于建筑防火 ③增强夏季通风 ④传承传统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合院内部建筑的石质基座高低不等,可以( ) A.映射主人的家庭地位 B.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 C.营造高低错落的美感 D.保障较好的防潮效果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以明清、民国时期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建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四合院。图示意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布局和奥林匹克公园四合院景观。完成3-4题。 3.四合院“北面窗小、墙体厚”的特点反映了当地( ) A.夏季炎热,多洪涝 B.河网密布 C.冬季寒冷,多北风 D.地势低平 4.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四合院。此现象蕴含的地域文化是( ) A.由封闭保守到开放包容 B.由中规中矩到天人合一 C.由平等自由到等级森严 D.由传统守旧到传承创新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就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河流、灌渠之间。川西林盘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历史悠久的独特乡村聚落。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图甲)及结构模式示意图(图乙),读图完成5-7题。 图甲 图乙 5.图乙中的①②③依次表示( ) A.农田、林木、院落 B.院落、林木、农田 C.林木、院落、农田 D.农田、院落、林木 6.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 ①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②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③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④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最主要的优点是( ) A.规模较小,节省耕地资源 B.水渠密布,交通运输便利 C.接近农田,便于生产劳动 D.林竹掩映,利于安全防御 8.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9.下列关于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的乡村景观格局是“宅高田低” B.城市景观更能体现人地和谐的理念 C.四合院这种民居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D.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哈尼乡村位于我国云南地区,201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读相关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梯田耕作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乡村有“梯田、森林、村庄、河流”组成。 材料2:“蘑菇屋”是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依山而建,以石为基,以木为主,屋顶有平顶和斜面构成,斜面多用稻草和茅草。 (1)哈尼村为我国南方典型的村聚落,其空间单元主要有 和 组成。早期,山中居民将未利用的坡地开垦为梯田主要是为了 A减轻水土流失B增加耕地面积C提高土壤肥力D增加土壤湿度 (2)分析哈尼村民在森林和村寨下方开垦梯田的原因。 (3)哈尼梯田的山顶森林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多选题) A.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 (4)当层层梯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哈尼村落宛如一幅幅油画,这种垂直空间结构的乡村布局体现了( ) A.崇拜自然的观念 B.天人合一的思想 C.不违农时的原则 D.人定胜天的信念 (5)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蘑菇房”民居建筑的影响。 (6)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蘑菇房”大量被废弃。你是否赞同大量废弃“蘑菇房”,请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B 2.A 3.C 4.A 5.B 6.A 7.C 8.C 9.D 10.(1) 田园 聚落 B (2)有效利用山上的水引流灌溉;可以充分利用村庄生活污水进行肥田;靠近河流地区,方便干旱天气的取水灌溉;地势较缓,方便开垦;该处土层较厚,土质黏重,利于保持梯田用水。 (3)BC (4)B (5)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气温高;主要为高原、丘陵;植被茂盛、森林密布;以石为基,以木为主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房顶斜面利用排水,平顶可以晾晒农作物;房屋两层利用通风祛湿;顶部茅草覆盖,能给冬暖夏凉。 (6)赞同。理由:蘑菇房具有易发火灾、茅草容易腐烂等问题;蘑菇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差。 不赞同。理由:蘑菇房很好的适宜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且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或旅游价值,应该加以保护。 拓展学习 骑楼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的海南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沿海侨乡地区。 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是英国人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eranda。接着,新加坡的开埠者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也使用这种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闽南话称为“五脚基”,其实是闽南话的“五”和马来语的KAJI(尺)拼合而成。 后来,“下南洋”的闽南华侨把这种建筑带回故乡 ,传入中国华南地区后开始称为“骑楼”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由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所建。1875年以后,骑楼出现于厦门市的部分街道,由当地侨商所建。 [4]骑楼是闽南文化魅力的所在,厦门是闽南骑楼的发祥地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拥有我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近代骑楼建筑群,是海内外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9.教学反思与改进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实际地理案例进行教学,凸显地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应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现实问题,在探讨中获得必要的地理信息,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同时教师需要在生活中多方面收集资料和认真观察各种事物,开发出适合地理教学的乡土资源,进而开展高质量的实际地理案例教学。 第二,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运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的习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第三,教师要经常挖掘学生身边具有典型性及实用性的实际地理素材,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学生对家乡建设有新的认识,立志为家乡建设服务。【大单元整体教学】 高中地理学科人教版(2019)必修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5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地域文化。
2 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3 通过讨论探究,理解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知道新生代农民工。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3.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家尽枕河(P48)。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共41张PPT)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册
第5课时
内容总览
课标要求
01
学习目标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检测
04
课堂总结
05
课后作业
06
目录
2020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要求与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素养要求:
1.区域认知:
重视运用地图和活动教学,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域文化差异,世界各地城乡景观体现的区域文化差异。
2.综合思维:
重视案例教学法,教学使用教材提供的案例,依据教学目标,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
课后活动让学生开展对学校所在城市实地考察,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及保护,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人地协调观:
通过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通过感受城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提升他们对人地协调的理解。
情境导入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异彩缤纷。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联系?
瓦尔帕莱索--智利艺术之都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何谓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和认知。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图中展示的哪些现象属于文化范畴?
(2)图中展示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地域文化?
服饰、舞蹈、建筑等
云南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物质方面
非物质方面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下列事物哪些属于物质文化?哪些属于非物质文化?
春节习俗
北京四合院
灸技术
旗袍
茅台酒配方
九龙壁
越剧
西游记故事
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性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山西刀削面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2.地域文化的特点
(2)多样性
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藏族
壮族
朝鲜族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2.地域文化的特点
(3)独特性:地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西方建筑
中国故宫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2.地域文化的特点
(4)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感受地域文化,可以从景观入手,包括:
自然景观:较少或未受到人类的影响。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人类文化留在地表的印记,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上海外滩,一段长约1500米的江边大道,汇集了50多座风格各异的中西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这里是上海这座城市中西文化交融的见证。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小桥、流水、人家”,江苏昆山周庄独特的水乡氛围,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
任务一
3.地域景观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深圳街头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有了“拓荒牛”精神和进取、创新的文化,才有了深圳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沧桑巨变。
案例分析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左图)。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若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材料一
案例分析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
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
梯田,种植水稻(如图)。
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二
案例分析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A.生产活动 B.用水、用地制度 C.价值观、审美情趣
地域文化不同方面 体现
生产活动 1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
用地制度 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够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用水制度 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块田的用水量
价值观审美情趣 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副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案例分析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可以。已存在千年、连绵不绝,说明可以代际间传承;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适应新时代要求。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
3.梯田景观属于什么类型的景观?
人文景观(乡村景观)
4.结合已有知识,解释“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的原理。
森林能够减慢地表径流速度,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量,从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案例分析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5.分析哈尼族人的村庄、梯田布局的合理性?
(1)在梯田上方的半山腰发展农业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哈尼族人把村落建在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获取清洁的水源;(2)河谷地带,气候湿热,且易受洪水威胁,不适宜人类居住。(3)梯田近河流,方便引水。(4)良性的生态系统。
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地形:山地多,平地少。
6.根据以上分析,说明哈尼梯田景观的形成与当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关系是什么?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任务二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1.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宅高田低” 江西婺源月亮湾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任务二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1.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一)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这种“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任务二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乡村景观还能够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任务二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福建永定土楼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任务二
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
人文景观
农田、村落、道路、建筑、雕塑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福建永定土楼内部建筑景观
永定土楼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八十米,高四五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案例分析2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案例分析2
宏村景观与地域文化
分组讨论
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 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
体现还营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意境,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思考:
1.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
2.说出该村体现的地域文化价值
3.以宏村为例,说明应如何保护古村落文化景观。
注重保护村落赖以生存的田地、山林、河流及其生态环境,使村落保持主要的生产、居住。
保护祠堂、书院,保持村落文化的记忆,重视村落发展诉求,维护村落文化景观发展。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任务三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城市建筑 建筑色彩色调 原 因 文化内涵
中国苏州
意大利佛罗伦萨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
粉墙黛瓦
黄橙交织
当地多水,与白灰抹墙,黑瓦遮房顶建筑构成一幅迷人的水墨画
五彩缤纷
佛罗伦萨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最典型的天气是阳光下的蓝天白云,与色彩鲜艳的墙壁、深绿色的百叶窗、深红色的屋顶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任务三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体现了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
思考问题: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建筑空间布局有何特点?体现了什么样的地域文化?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任务三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我国古代都城如故宫,建设突出以君王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皇权地位至高无上。
欧洲人重视历史和政治,城市中心多为广场、教堂等建筑,高层建筑在中心以外。
美国人注重经济效益,强调实用性。大城市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物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新知讲解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任务三
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整合地域文化
体现尊重自然
追求社会公平
增加社会福利
创造灿烂文化
案例分析3
人家尽枕河(P48)
分组讨论
思考:
1.“人家尽枕河”的意思是什么?
2.苏州的自然特征与当地“人家尽枕河”景观之间的关系?
3.建筑的粉墙黛瓦体现的文化含义是什么?
4.“人家尽枕河”景观在当下的意义是什么?
居民房屋都临河建造。
临河设镇,方便取水和航运,建筑材料也多用砖石和木材,建筑颜色多白色和青色,整体色彩基调与周围自然山水和谐相生,融为一体。
建筑本身用白灰抹墙,用黑瓦遮盖住房顶,这种黑白的建筑风采,与中国水墨画相似,更适合江南水乡的气质和神韵。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对它的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城镇景观价值的认识、保护和利用。
课堂练习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D
B
课堂总结
区域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2.地域文化的特点
3.地域景观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2.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4.城镇景观设计者的追求
作业布置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同步作业10 1---10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