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2:18:45

文档简介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 202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答案】A
【解析】原文中“经典”能回答的是“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而非“读者提出的问题”,同时
“有思想、有能力的读者”也无法在经典中寻找到他所提出问题的“所有”答案.
2.【答案】D
【解析】“曾使与激情不合的闲情不是被强制阐释,就是被弃释”的是文学理论的封闭性.
3.【答案】C
【解析】C项指的是读者因经验积累会形成强制同化模式,这与心理的封闭性质相同.
4.【答案】第一次引用意在说明经典常读常新.第二次引用意在证明经典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
【评分参考】每点2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答案】①我们需深入探讨和思索,体会其人性美和悲剧美的深刻和独特.②带着新的经验和思想去读,深挖其
中人性人情的深度和古代社会生活的广度.③打破心理的封闭性,不仅看到其中动人的爱情,更看到其中展现
的中国古代社会百态.④打破理论的封闭性,借助“红学”理论阅读红楼梦,但不可拘泥,同时也可借助西方文论
辅助阅读.
【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3点得满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答案】B
【解析】李响说话含混不清是因为对亲人怀着歉疚,这从下文“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
开始通畅了”可知.
7.【答案】D
【解析】带爷爷来南泥湾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爷爷在南泥湾的经历.这从前文“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
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可知.
8.【答案】(1)当得知李响新婚后就不辞而别,一去不回,“我”不能原谅他,对他满心怨气.(2)后来李响经常给我添
乱,我比较讨厌他.(3)当“我”知道了他曾在南泥湾开荒,累死在那里后,“我”不再怀疑他对家人的情感,“我”相
信他了.(4)当“我”面对向导的解说,详细了解了他当年的事迹后,“我”无比感动,对他充满了敬意.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1)“李响能像气球一样飘浮,身体很轻”等描述暗示了人物的不寻常,但他能感应到孙子的内心所想,因
而带来一种真实的错觉.(2)李响既渴望打鬼子,又对家中盼归的亲人充满愧疚,作者笔下他真实的人性让人忘
记人物是虚构的.(3)延安是共产党当年领导敌后抗战的总指挥所,军民们曾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真实
的历史背景为虚构的鲜活人物提供了历史依据.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ACE
【解析】“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译文: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
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会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只能互换子女来吃.断对一处计1分,超过
三处不计分.
11.【答案】B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共4页)】
{#{QQABLQSEogCAAAAAAQhCAwUYCkEQkBECAAoOwBAEoAABiBFABAA=}#}
【解析】振:“莫之振救”的“振”,拯救、挽救,动词;“百振而食”的“振”,奋起、振作,动词.A.悉:“至孅至悉也”中
的“悉”,详尽全面的,作形容词;“悉如外人”中的“悉”,全都,副词.C.卒:“卒然边境有急”中的“卒”,通“猝”,仓
猝、突然,副词;“保卒余年”中的“卒”,尽、终,动词.D.善:“莫善于侈靡”中的“善”,好的,形容词;“善刀而藏之”
中的“善”,擦拭,动词.
12.【答案】A
【解析】“就可以像大禹一样免于灾荒,保境安民”错.原文“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世上有灾
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我们只有增加积贮,才可以成功应对降临的灾荒.
13.【参考译文】(1)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如果)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竭尽.
【评分参考】时:时节,时令;亡:没有;屈:竭尽.每处1分,句子通顺计1分.
【参考译文】(2)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
卖儿女.
【评分参考】狼顾:狼性多疑,行走时常回头看,以防袭击,比喻人有后顾之忧,此处形容人们看到天不下雨的忧
虑不安;岁恶:年景不好;不入:指纳不了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指富者向国家缴粮买爵位、贫者卖儿女为
生,汉朝有公家出卖爵位以收取钱财的制度.每处1分.
14.【答案】富人奢侈消费,有利有弊.利:富人奢侈消费能在短时间内增加贫苦者就业的机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促进经济发展;弊:①与合理消费不同,奢侈消费会造成生产力的严重浪费,让经济发展不具备持续性;②一旦
奢靡成风,就会上下交困,盗贼四起,国将不宁,导致严重的后果.
【评分参考】“利”分析正确得1分,“弊”分析正确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过.古
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就有人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
(如果)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竭尽.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
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
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
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官府和私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
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您已经有所耳闻.哪有治理国
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感到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
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民 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
队,国家拿什么去作为补给 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会聚集歹徒横行抢

劫,年老体弱的人就只能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到达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

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这时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哪里还来得及呢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做什么事情不能成功 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
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获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而不来呢 现在如果驱使百姓,
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
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如今这种令人危
惧的局面,我私下里真替陛下痛惜啊!
材料二:(桓公)接着发问说:“如何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政策呢 ”(管仲)回答说:“最好的办法是发展侈靡消费.不
看重实用之物,而看重‘无用’之物,那么就可以使国人服从治理.所以不看重粮食而看重珠玉,重视礼乐制度而轻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共4页)】
{#{QQABLQSEogCAAAAAAQhCAwUYCkEQkBECAAoOwBAEoAABiBFABAA=}#}
视生产,就是发展农业的开始.改善饮食、奢侈逸乐是民众的欲望.满足他们的欲求和愿望,就可以役使他们.假
使只是让他们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吃野草,喝生水,怎么能够役使他们呢 内心伤悲的人是无法获得功效的.所
以,要提倡吃最好的饮食,听最好的音乐,把禽蛋雕绘了再煮食,把木柴雕刻了再焚烧.采挖丹砂的矿洞不堵塞,商
贾贩运就不会停止.富人奢侈消费,穷人劳动就业.这样,百姓将安居乐业,百般振奋而有饭吃.”
15.【答案】D
【解析】这是个反问句,意思是“虽然有意,但能向谁倾诉呢 ”更加强调雁的孤苦,呼应上文的“一雁”.
16.【答案】相同:两首词都表现了鸿雁处境的困苦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苏词中,“孤鸿”单身只影,心里有恨却无人能
懂,只能躲进冰冷沙洲;蒋词中一雁独飞,心中有语却无处诉说.
不同:苏词中的鸿雁“拣尽寒枝不肯栖”,在表现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之余,更见其不同流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蒋词中,孤鸿在“啄尽枝头数点霜”聊以解渴之后,“还向空中举”,表现其在困境中奋起的昂扬斗志和顽强品格.
【评分参考】共6分.相同点回答正确,得2分,关键词为“孤独”.不同点每点2分,每点分析1分,特点概括1
分,关键词为“清高自守”和“顽强不屈”.大意相同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1)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评分参考】每空1分,没填、错填都不给分.
18.【答案】A人脑如何对工作记忆进行加工 B在“守望相助”方面
【评分参考】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
给分.
19.【答案】②“协同和分工模式”改为“分工和协同模式”;④“焕发”改为“呈现”;⑥“而在海马材料消失后”改为“而
海马在材料消失后”.
【评分参考】每指出并修改一处错误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
20.【答案】B
【解析】A.标示引文的省略.B.标示列举,与例句相同.C.标示语意未尽.D.标示说话时断时续.
21.【答案】(1)“又”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2)“又”表示重复或继续.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22.【答案】法律对作恶者来说,是束缚,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但对良善者来说,不过是只求“心安”的自觉规范.
【评分参考】以“法律”为对象,仿用句式,写出对比,逻辑清晰,表达流畅即可给3分.不以“法律”为对象,0分;
以“法律”为对象,没有写出对比,1分;以“法律”为对象,写出对比,稍有语病,2分.
23.【作文解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是十六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 多恩(1572年~1631年)的诗作.诗中写
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诗句揭示了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
之———联系的观点,即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出自清末民初经史学家陈澹然(1859年~1930年)
的著作 寤言 ,意思是说“不能长远地考虑问题,是不能谋划好当前的;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是无法治理
好一方地区的.”也是在说联系的重要性,不同的是这里强调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和影响.
  两句话都是围绕联系的观点,但有所侧重.写作者若能写到“联系”,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若能写到“万事
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对部分的制约和影响”,则体现了写作者对材料的全面观照,可判为切合题意.
【评分细则】
(一)判分原则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3页(共4页)】
{#{QQABLQSEogCAAAAAAQhCAwUYCkEQkBECAAoOwBAEoAABiBFABAA=}#}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
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
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能
审题精准,立 语言有特色,言
一等上 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角度选择精当,有
意深 刻 或 新 近旨远,言简意
54分以上 层次展开,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精准、灵动、深
一等卷 颖. 丰. 刻,情理相融,感染力强.
48~60分
审题准确,立 语言通畅、连贯、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
一等下
意清晰,有见 得体,言能尽意. 章观点正确,角度恰当,层次分明,说理透彻,
48~53分
识.   有逻辑性,感染力强.
审题比 较 准
二等上 语言通顺,言能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
确,立意比较
42~47分 达意. 构完整,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感染力.
二等卷 清楚.
36~47分 审题基 本 清 语言大致通顺,
二等下 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论证不够
楚,立意基本 偶有不尽规范准
36~41分 有力,有一定的感染力.
清楚. 确之处.
语言不够通顺,
三等上 审题不完整, 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
偶有不尽规范准
30~35分 立意不清晰. 不够有力,无感染力.
三等卷 确之处.
24~35分 语言拙劣,多有
三等下 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
貌合神离. 语病、标点随意.
24~29分 写作水平较差.
 
语言粗俗、混乱,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
基本功差.
  (三)评分提示
1.考生作文如角度独特,立意深刻,有独到见解,语言灵动或深蕴,54分以上.
2.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充
分发挥模考的效能.
(四)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
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
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
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3.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
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4.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5.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4页(共4页)】
{#{QQABLQSEogCAAAAAAQhCAwUYCkEQkBECAAoOwBAEoAABiBFABAA=}#}机密★启用前
名校教育联盟·2021届高三人学揽底考试


木式论共8项。金卷淌分150分,岁忧时创」50分仲。
注意事项:
1.答題游,背生务必将自己的名,准考江.些填写在本讹卷和茶题卡上
2,四然这择随时,进出每小题答棠后,川铅老把签近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冻黑,如有玫劝,用操
皮擦干净后,再这涂共他答案:回态非进择期时,将答案写在答盟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放。
3.考试站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外交回。
一、现代文阅误(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当然,这也需娶读者是一个有
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与一切时代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
时代必然会投出的问题,无论它们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对于一个真正有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来说,
所有的经典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也没有一个好学深思者,会认为荷马史动表达的只是虚构希册
神话、而不是复杂的人类经险。
经典与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们不是单纯的书,而是人类经险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
分,与之一起生活、成长。另一方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人类每次总是带者新的经验
和新的思趣去阅读经典,经典也因而每次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经典是意义的渊鼓,是思想
取之不尽的源泉。经典是无法一览无余的,它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以及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捉
高而愈益挤深博大,不可方物。
经典早已成为我们历史经脸的一部分,所以它未必始终让我们纶得出乎意料或始料不及,相反,
“有时俟我们在一邮经典中发现我们已知道或总以为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却没有料到我们所知道的
东西是那个经典文本首先说出来的。”但正如黑格尔说的,熟知非真知,我们以为我们早已知道、平之
无甚高论的东西,随者我们深入探讨和思索,会发现它们真正的深刻、独特和意想不到,这是我们读
经典时都会有的经脸。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一本与古代护身符不相上下的书”。经典之所以能融入找们的生命,构成
生命经脸的内在骨胎,是因为弃正的经典不管表面内容为何,总是与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有关,构成
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
人类的粉种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典构成的,世界各民族、各种粉神文化的基石,是它们的经
典。讲中华文化和粉种世界,离开我们那些公认的经典,就无从谈起。经典是人类对世界和对自己
理解的集中休现和记录,“经典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是谁和我们所达到的位置”。经典既是文明的基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