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18:0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追忆邓小平】1920年旅法勤工俭学(与刘伯承共事13年)1973年复出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1)“文革”结束,人民期待摆脱困境。背景:萌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凡是”的实质是
A.坚持毛泽东思想
B.彻底批判“四人帮”
C.违背毛泽东思想
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D.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2)“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1)“文革”结束,人民期待摆脱困境。背景:(2)“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萌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标志:内容:
意义: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内容:拨乱反正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①新道路
②新理论
③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论)正式形成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十三大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意义: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4年,深圳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在视察之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开始了扩大自主权的改革。首都钢铁公司等一批最早开始承包制试点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198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对外开放。
1986年,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在上海诞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也获得了极大发展。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
容作了系统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中共十三大(1987)意义: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系统的概括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制定党的的基本路线主要内容:中共十三大:1987年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白天停水,晚上停电。将来的日子怎么办?翻开邓论找答案,原来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往下一看,天哪,坚持一百年不变。1、结合以下材料概括其背景?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人民日报》等刊发系列文章予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被称作“蛇口风波”。成熟——南方谈话.十四大关键词一:
“淘金者”到底是好,还是坏??? 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关键词二: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镜头二: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熟——南方谈话.十四大南方谈话:1992年主要围绕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③论述计划于市场关系:②提出判断实践的标准:④对科技认识:……(1).内容: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意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成熟——南方谈话(199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中共十四大(1992)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
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6、中共十五大(1997)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①1978年: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
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
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
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理论成熟并形成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开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解放、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三步走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一国两制2、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祖国统一:发展阶段:党的领导: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动力: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历 史 地 位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
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A、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个理论成果
B、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C、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1)国际形势:
世界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的回答。(2)国内发展: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1)2000年春提出。
(2)2001年,江泽民在庆党8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2002年,中共十六大江泽民的报告更加系统、成熟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精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2、理论来源:3、理论价值:4、是在新世纪里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的指导思想。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最新的旗帜。 进一步回答了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核心问题:“三个代表”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革命道路和社会
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
党和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全
面小康第一个成果第二个成果第三个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共同道路:
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形成的标志:重要讲话
新道路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形成体系课堂小结(形成概念)18401919(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 (毛、邓思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西方资‘思想中国化过程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619598191215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改良立宪 革命 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科学 民主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形成发展深化 三个代表214978972000形成发展马义传播56三民主义形成发展真理标准讨论8745《资政新篇》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BC跟进题组训练4、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两个不等于”的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D.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DC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6、下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问题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DC6.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7.“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B8.1992年,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D9.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B 10.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1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