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人教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与
马克思主义传播2015年高二人教版历史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1.背景一、新文化运动1915年张裕葡萄酒获得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15年的新式纺织厂老照片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称帝标准像进入山东的日军 老照片政治上: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1912年扩大总统权力,操纵内阁更迭镇压革命力量1913年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解散国民党1914年,制定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1915年接受日本“二十一条”1915年组成筹安会,鼓吹帝制1915年11月选他为中华帝国皇帝1916年登基洪宪皇帝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5年袁世凯祭孔老照片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传播,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新
文
化
运
动
背
景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主要阵地—— 《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2.概况一、新文化运动(4)旗帜(口号) :“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和科学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北李南陈,两大星辰。
漫漫长夜,吾辈仰承!”蔡元培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反封建的斗士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3.内容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民主”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化有机结合
B.国家主权和民主权利
C.人民民主权利和自由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在这里“科学”的含义包括:
①历史典籍 ②自然科学 ③科学的观念和方法 ④宗教哲理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靠不住的 (漫画)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旧道德: 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胡适是第一个提出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的人,他当时也面临很大压力。有一个学生问胡适:白话文就没有缺点吗?白话文语言不简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胡适说:“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事我复电拒绝。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15分钟后,他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你用了12个字,而我的文言文电报却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一曰,不言之无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
四曰,不作无病呻吟;
五曰,不用套语滥调;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形式内容 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完成表格,并在课本上标注表格所列的知识要点。完成表格,并在课本上标注表格所列的知识要点。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思想
革命文学
革命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重点) 材料一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如下: 想一想: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⒈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儒家传统思想民主共和4.意义 材料七 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材料八 毛泽东说:“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⒉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青年觉醒;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⒊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你的血全坏了,要全换掉!没有好的了,全都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病人——中国思想界
医生——新文化运动者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新血液——西方文化不会全坏了吧,总有些还好的应该留下吧! 以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的《新青年》为其最突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是对全部文化遗产彻底的——全面的抨击,这是整个运动的特点。
——许华茨(哈佛大学史学教授)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将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 国学大师钱玄同主张“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一个白话学堂门口的楹联:
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
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学堂里还有一间“毙孔堂”,堂前也有一副楹联:
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
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新文化运动意义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⒈进步性 促进民众觉醒
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⒉局限性: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传播过程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1年中共诞生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一批马主义者出现;
早期党组织有计划宣传…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1)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2)成立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组织建立: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刊物:
《新青年》、《劳动界》
《劳动者》、《劳动音》
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成为中共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重点知识概括):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3、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4、各地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宣传马克思主义。
5、1921年,中共诞生,成为中共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难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我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前期后期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1、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相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 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方文化的真理性认识
B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 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A跟进题组训练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
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A、反对尊孔复古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D、向西方学习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先进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5.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这主要是由于( )
A、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严重阻碍民主思想的传播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D、儒家思想以孔子的学说为核心BAC6、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运动的缺陷是( )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A7、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C8、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9、 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多研究些问题,少研究些主义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
D.宣传马克思主义DC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1、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CD12、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的最恰当解释是
A.推翻君主政体 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 D.变革政治制度
13、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DD14、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劾詈枵隆、芩镏猩健、莩露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5、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
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②作者提倡用国货
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B16、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不是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DC18、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孙文(孙中山)占近二分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 尊孔复古19、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A、坚持反封建 B、消除清朝残余
C、反对尊孔复古 D、开展文学革命20、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