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单元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1 14: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备课设计
单元 题目 第四单元 走进英雄儿女
课标及课程大概念分析 课标: 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科大概念: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程大概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学情 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 4篇课文内容,分别是古诗三首(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毕必成的《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方志敏的《清贫》。本单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国情怀”,导语是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福避趋之”。围统着这样的人文主题来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在家国情怀的熏陶中学会甘挑责任,勇于担当。人文主题既是单元学习要落实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之一,同时又为单元学习活动创设了转定的学习情境;同时,提醒学生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不忘过去,究出了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凸显了人文性。
单元学习目标 1.多种方法阅读《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根据提示梳理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和最打动你的画面。 2.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关键语句,通过反复朗读、前后对比、角色自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梳理人物的内心变化,概括人物的优秀品质。 3.结合“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实践活动,向最美英雄致敬,弘扬时代英雄精神。
单元学时划分 学习阶段 核心任务 学时
整体感知 初识先辈人物,领悟时代责任 2
探究建构 走进先辈内心,传承革命精神 5
应用拓展 向英雄致敬,厚植家国情怀 4
单元四大结构
课题 走进英雄儿女 —— 初识先辈人物,领悟时代责任 学习 阶段 整体感知
学习 目标 1.多种形式阅读《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2.结合课文插图、注释等资料,梳理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分享交流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初步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插图、注释等资料,梳理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分享交流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初步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学习过程设计 备课设计撰写说明:注意第一栏、第二栏和第三栏之间横向的联系。三栏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紧密联系。 第一栏学习任务创造照不要搬学程上学习活动的叙述,重点是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分析,设计意图、背后的考量,学习活动课堂落地的措施;备课设计第二栏不仅是学习活动实施的学习过程、方法指导,还有重点内容的解决、关键体系的建构;第三栏是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真正站在学生角度上研究小组和学生如何管理、评价学习目标达成。
一、教材分析及情境任务设计:(一是本学习阶段所学内容及通过所学的内容对两个大概念的学习、理解到什么程度;二是本学习阶段的情境任务) 本单元课文我以“家国情怀” 为专题,以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为要素,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吋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 《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幸方志敏事迹的《清贫》。《语文园地》则练习通过人物的的内心,来描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华夏大地,山河壮美,如诗如歌的山河,是那黄沙中的玉门关,是那五千仞的西岳,是那烟花三月的江南……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课文,走进英雄儿女的家国情怀。 二、 活动设计说明:(整体性、结构化、前后关联的,逐步落实两个大概念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的简洁,并将本阶段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介绍清楚) 学习活动一:理情节,说内容 学习活动二:读句段,谈感受 本单元学科大概念为: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程大概念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整体感知阶段,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抓住印象深刻的画面,谈一谈最打动自己的句段,初步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为后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整体感知:走进英雄儿女 ——初识先辈人物,领悟时代责任 课文 人物 主要情节 印象深刻的句子 感受 《古诗三首》 《青山处处埋忠骨》 《军神》 《清贫》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习领导力提升
活动一:理情节,说内容 多种形式阅读《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谈一谈自己对每篇课文的初步理解,结合课文插图、注释等资料,梳理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1.对课文的感性的整体的感知是学习一篇文章的基础。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形成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2.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是整体感知阶段的重点,结合课文插图、注释等资料,梳理故事人物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在总结文章主要内容上有抓手。根据本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文章分别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内容的把握更加清晰、完整。 活动二:读句段,谈感受 结合本单元课文,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说一说打动自己的原因,初步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设计意图】 通过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说一说打动自己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在倾听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形成自己对文章初读的、感性的把握并,初步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活动一:理情节,说内容 自主学习:多种形式阅读《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朗读体验,想象画面,谈一谈自己对每篇课文的初步理解。 合作学习:小组交流探讨,结合课文插图、注释等资料,小组内分工,梳理故事人物和课文主要情节,相互汇总补充,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确定展示方式,并拍图上传要展示的内容。 展示点评预设: 学生拍照上传271bay,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课文故事人物主要情节课文内容《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
点拨: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超人的胸怀。 《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清贫》主要讲述了方志敏被捕后,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方志敏坚定的革命信念,矜持不苟的高尚情操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活动二:读句段,谈感受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四篇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写打动自己的原因,完成纸质学程。 合作学习:小组长组织交流,分享自己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和打动自己的原因,相互补充质疑,完善自学成果,做好展示分工,确定展示方式,拍照上传或板书到黑板上。 展示点评预设: 学生拍照上传271bay,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点拨:印象深刻的句子-画面-打动自己的原因-感受。 课前准备 1.教师板书课题、任务和学习目标,进入271智慧学程,带齐备课、学程、课本、终端。 2.纸质学程批阅、反馈到位,学生准备好课本、学程、双色笔、终端 课中学习: 活动一:理情节,说内容 自主学习结束后,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交流对每篇课文的初步理解,以及故事人物和课文主要情节,C展示B补充A点评,汇总探究成果,最后总结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确保人人发言,小组长做好展示分工,人人有任务,确定展示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活动二:读句段,谈感受 自主学习结束后,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分享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和打动自己的原因,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C展示B补充A点评,汇总探究成果,确保人人发言,C至少能说出在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句段,说清打动自己的原因。说清楚自己的思考,A、B可以从感受到的人物品质方面加以补充说明。小组长做好展示分工,确定展示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学习目标达成评价:
反思改进:
课题 走进英雄儿女 —— 走进先辈内心,传承革命精神 学习 阶段 探究建构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背景资料说出诗意及体会到的诗人情感。 2.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前后对比、角色自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梳理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概括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3.借助示例和提示,学习从多个角度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选择一种情景,完成小练笔。
重点 难点 重点: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前后对比、角色自居、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梳理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概括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借助示例和提示,学习从多个角度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选择一种情景,完成小练笔。
学习过程设计
本阶段教材分析及阶段情境任务设计: 1.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四篇课文。文章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物崇高的品质。《古诗三首》描绘了栩栩如生的边塞风光图、春日送别图和遗民思国图:《军神》叙写了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而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青山处处埋忠骨》叙写了毛泽东得知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清贫》叙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本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学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落实语文要素。 2.情境任务:日月新天,是他们铸就了大国的脊梁。那炮火不能磨灭的坚强意志与情怀,照亮家国溢彩。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当尘埃覆盖了来往的足迹,当日光褪色了岁月的模样,不能忘记的是撑起大国脊梁的他们。 二、 本阶段整体性、结构化前后关联的,逐步落实两个大概念的探究性的探究活动简洁: 学习活动一:赏画面,悟诗情 学习活动二:抓句子,品内心 学习活动三:学表达,抒情感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本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学生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人物物当时状态写详细的方法。 板书设计: 走进英雄儿女 ——走进先辈内心, 传承革命精神 从军行--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 秋夜--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闻官军--忽闻评判捷报的狂喜之情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内心的痛苦、矛盾抉择的过程(不徇私情的伟人情怀) 军神--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从容镇定 一心为国) 沃克医生--冷漠、关心、赞许、钦佩、敬仰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习领导力提升
活动3:抓句子,品内心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借助注释、时代背景了解诗意, 用语言描绘每首诗的画面,说出每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色或事物,想象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进一步将想象的画面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联系起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活动4:抓句子,品内心 浏览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边读边批注,品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概括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中,学生要反复研读课文,圈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再用上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句,转化角色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活动5:学表达,抒情感 读下面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2)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3)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示例和提示,学习从多个角度将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选择一种情景,完成小练笔。 活动3:赏画面,悟诗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借助注释、时代背景了解诗意, 用语言描绘每首诗的画面,说出每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导航: 1.有感情地朗读《从军行》,找找前两句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诗中后两句是怎么描写戍边战士的生活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结合注释,说说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后两句中“遗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的?这种心情到底是遗民的心情还是诗人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找出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反复朗读,加深体会。 活动4:抓句子,品内心 浏览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边读边批注,品读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概括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完成表格。 活动5:学表达,抒情感 读下面句子,体会人物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1)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2)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3)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阅读导航: 引导学生交流例句是如何将人物内心表现出来的?比如:句子中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他们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再结合自己经历过的或在影视作品中所见的场景展开交流:在这些场景中,人们的心情一般是怎样的?肯会做出哪些举动?表情可能是怎么样的?会说些什么? 最后选择一种最熟悉的场景进行仿写。 1.高效科研小组:课前重点培训学科小组长(A)对课上探究任务的深度理解;并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A解决思维的障碍点。 2.高效学习小组:培训学习小组长,让学习小组长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探究交流;组内形成合力,互帮互助(A整体负责,分工明确,重点突破)B1先和A交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再和B2交流。B2和C交流解决自己会而C不会的问题,再和B1交流,交流完后再和C交流。 3.针对活动5,小组长组织其他同学交流自己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内心活动,C生做好总结。每个同学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同大家分享,互相启发在当时情景下,人物做出的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反应。选出一个最优秀的同学作为代表分享。
学习目标达成评价:
反思改进:
课题 走进英雄儿女 —— 向英雄致敬, 厚植家国情怀 学习 阶段 应用拓展
学习 目标 1.结合271BAY资源,分析表格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参照示例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参加“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致敬最美英雄。 3.通过英雄故事汇,了解更多英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重点 难点 重点:广泛搜集资料,积极参加“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致敬最美英雄。 难点:结合271BAY资源,分析表格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参照示例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过程设计
本阶段教材分析及阶段情境任务设计: 1.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习作要素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感受人物品质等阅读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既包括体会人物的感情,也包括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体会的角度更多元,需要学生对人物内为心体会得更丰富、细腻、深入。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召开“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在活动中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致敬最美英雄。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图片中英雄人物的表现写具体,表现人物内心,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方法;致敬最美英雄,感受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2.情境任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河无恙,世间皆安。经过了这一阶段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爱国英雄人物,搜集了很多爱国英雄故事,让我们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参加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幸得有你,山河无恙”,向英雄致敬! 二、 本阶段整体性、结构化前后关联的,逐步落实两个大概念的探究性的探究活动简介: 学习活动一:看图片,书内心 学习活动二:“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 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程大概念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本阶段围绕两个大概念号召学生参加“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在活动中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致敬最美英雄。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图片中英雄人物的表现写具体,表现人物内心,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方法;通过画心中英雄、讲英雄故事、学英雄品质三个活动,在探究建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学科大概念;紧扣课程大概念,致敬最美英雄,感受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走进英雄儿女 ——向英雄致敬,厚植家国情怀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人物内心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习领导力提升
活动6:看图片,书内心 认真观看下列图表中的照片,结合271BAY资源,想象分析表格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能够很好的写出人物内心;如果想写出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可以参考语文园地的例句呢! (1)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2)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通过观察、想象,尝试从多个角度具体描绘人物的表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人记事的能力。 活动7:“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英雄儿女,他们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向大地播洒光芒。让我们积极参加“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在活动中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和方法致敬最美英雄。 1.画心中英雄: 想象诗句中的画面,画一幅手绘画,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或画一幅英雄人物的肖像画,同学之间相互展示评价。 2.讲豪杰故事: (1)深入理解《军神》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以沃克医生的口吻向家人及朋友讲述《军神》。 (2)深入理解《清贫》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向家人及朋友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3)选择你喜欢的的英雄人物故事,制作图文介绍卡,向同学展示。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把体会到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以沃克医生本人的口吻讲出来。通过这种转化,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多容的把握和对人物内心的体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升学生的表过达能力。 3.学英雄品质: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设计意图:旨在增强学生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承担家国责任。 活动6:看图片,书内心 认真观看下列图表中的照片,结合271BAY资源,想象分析表格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补充完整表格。 学习提示:认真观察照片,结合表格中的提示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英雄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补充完整表格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互相学习补充。 展示点评预设: 学生拍照上传271bay,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照片动作语言神态人物内心消防员在下水坑道成功营救跌落老人后,爬了上来,一身沾满污泥。“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我会继续努力,为人民服务。”神色从容, 长舒一口气,眼睛因进了污水而不停眨眼。 张桂梅端着一块豆腐乳、一碗炒饭守候在考场外等孩子们出来。“希望我的孩子们有个好成绩。”“隔离病区的病友情况特殊、优先保障,医护人员甘冒大险、冲锋陷阵,必须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
活动7:“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 1.画心中英雄: 学习提示:想象诗句中的画面,选择《古诗三首》中其中一首,自主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画中要呈现的内容,如英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画一幅手绘画或英雄人物的肖像画。 2.讲豪杰故事: (1)深入理解《军神》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以沃克医生的口吻向家人及朋友讲述《军神》。 学习提示:可以通过列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出刘伯承的表现及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再引导学生站在沃克医生的角度来看整个故事,可以适当加上表情、动作或内心独白等,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此外,还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人称的转换、语言的调整及语气的变化,并且不要遗漏故事情节。 (2)深入理解《清贫》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向家人及朋友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3)选择你喜欢的的英雄人物故事,制作图文介绍卡,向同学展示。 3.学英雄品质: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弘扬时代英雄精神,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课前准备: 1.教师板书课题、任务和学习目标,进入271智慧学程,带齐备课、学程、课本、终端。 2.纸质学程批阅、反馈到位,学生准备好课本、学程、双色笔、终端 3.高效科研小组:课前重点培训学科小组长(A)对课上探究任务的深度理解;并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A解决思维的障碍点。 4.高效学习小组:培训学习小组长,让学习小组长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探究交流;组内形成合力,互帮互助(A整体负责,分工明确,重点突破)B1先和A交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再和B2交流。B2和C交流解决自己会而C不会的问题,再和B1交流,交流完后再和C交流。 课中学习: 活动6:看图片,书内心 自主学习结束后,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交流英雄人物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互相学习补充。C展示B补充A点评,汇总探究成果,确保人人发言,小组长做好展示分工,人人有任务,确定展示内容,做好展示准备。 活动7:“幸得有你 山河无恙”英雄故事汇 1.小组分工,每人选择一首古诗,绘制手绘画,小组长带领组员组内交流展示,确定班级展示人员。 小组内展示、交流,练习讲整个故事,C展示B补充A点评,小组推选优秀学生代表在班内展示。
学习目标达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