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第三单元(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第三单元(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3:48:23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
第三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6 分】
在本单元里,我们认识了平凡且有弱点的“小人物”。 一身烦 suǒ       规矩的长妈
妈,却给小鲁迅买来了看似粗拙,却饱含爱意的《山海经》,那可是小鲁迅心心念念的“宝
书”啊! 住在荒僻、tā       败小屋里的三轮车夫老王,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有一

颗金子般的心灵,临终前迈着滞笨的步子,拿着最宝贵的香油、鸡蛋去感谢曾经照顾他生
意的杨绛先生, 先生却留下了一生的愧 zuò       ,她认为自己用金钱侮辱了老王的善

念;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一辈子的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此他付
出了一生的代价。 这些小人物在的大庭广众之下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他们身上却无不
闪 shuò       着优秀品格的光辉,他们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
可以活得精彩。
(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zhuō    pì    dài    wǔ B. zhuō    bì    zhì    wǔ
C. zhuó    pì    zhì    wú D. zhuō    pì    zhì    wǔ
(2)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写在语段横线上。 【2 分】
(3)仿照文段,在下面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段语义正确、语境合理的话。 (50 字左右)
心心念念    低眉顺眼    大庭广众    微不足道
 
 
2. 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
受”彼此交错转换。 作者在“写作时的回忆”中,对阿长的印象是复杂的,时而充满敬
意,时而厌恶至极;而在“童年的感受”中则是充满温情的。
B. 《老王》的前四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表现了老王生活的“苦”,采
用的是逻辑顺序。
C. “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
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虽然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但我们却可以读出父
亲对高台阶的羡慕与向往的心理。
D. 《卖油翁》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本文选自他的笔记小说集《归田录》。
3. 下面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2 分】
④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把“山海经”叫作“三哼经”。
⑤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保姆。
③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
作用。
①却惦念着“我”喜欢的书,细节虽小,
七年级语文  第 13页
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②⑤①④③ D. ②③⑤①④
4. 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完成下表中的古诗词积累吧。 【8 分】
“明月”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明月给隐居生活中的王维带去宁静与诗
“ ” 意 ① , ② 。 (《 竹 里诗中 明月
馆》);清冷的月光照在战士们冰凉的铠甲上,更平添一丝寒意③  
,④ 。 (《木兰诗》)
春风浩荡,将思念的之曲传遍洛城的夜空,这一夜,被思乡溢满。 ⑤  
“ ” ,⑥ 。 (《春夜洛城闻笛》);暮春诗中 春风
的风百无聊赖,偕带着少有才华的杨花榆荚满世界游逛⑦  
,⑧ 。 (《晚春》)
5. 某报对 1525 名受访者开展了“生命教育”网络调查(统计数据见下表),我县张集初中拟
组织七年级学生据此开展一次“珍爱生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
关任务。 【5 分】
你感到现在的孩子应对挫折困
内容 你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吗
难的能力如何
没有 不太有 比较有 非常有
选项 比较强 不好说 比较弱
必要 必要 必要 必要
比例 23. 3% 9. 0% 67. 7% 0. 3% 3. 1% 33. 4% 63. 2%
(1)请你根据上边的统计表探究出两条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2 分】
 
(2)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你一定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请你为此写几句心里话,至少使用
一种修辞手法,50 字左右。 【3 分】
 
 
二、现代文阅读【28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6—9 题。 【14 分】
父亲的车后座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
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 县城
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
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
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 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
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
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 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 就为能买到
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
行车带上我去考试。 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
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
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
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 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 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
七年级语文  第 14页
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 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
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 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
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
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 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
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 每年,麦子收了,
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
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近四
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 我常常心疼
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
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
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我真想
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
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 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 这车
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
玩笑,悄悄地离去了。 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
了……
(选自《特别文摘》,作者:张风芹,有改动)
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第 4 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 第 5 段划线句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参加抽考比赛的重视,表现
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C. 第⑦段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是因为父亲脾气好,不和“我”计较。
D.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有关的几件事,流露出浓浓
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7. 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 分】
 
 
8. 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请联系原文说说这泪水中
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4 分】
 
 
9. “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悄悄离去了”,文中父亲的悄悄
离去,给作者留下无尽的思念。 读完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把它写出来。
【3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 10 - 13 题。 【14 分】
旗  魂
①“哎,老伙计们呐———走啊,咱们到大槐树下升旗去!”初夏雨霁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灿
烂的笑靥,静谧的大山深处,回荡一个老者那激动而悠长的声音,既像是邀约同伴,又像是自
言自语。
②刘家凹村头,伤残老兵长安爷,习惯性地整理过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
脯,拖着那条装有假肢的左腿,郑重地扛起那面五星红旗,朝前方那棵国槐树下走去。
七年级语文  第 15页
③阳光透过国槐枝叶的缝隙,在幽深的山坳里洒落下片片金黄。 少顷,随着长安爷唱的
那夹杂着浓重方言的国歌声响起,只见老人边用右手行着军礼,边用左手拉动着自制滑轮,
将国旗徐徐升到了树顶。
④望着被风刮得呼啦作响的国旗,长安爷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刘家凹村上了岁数的人
说,几十年了,只要不刮狂风不下雨,老长安的国旗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
命哩。
⑤长安爷曾从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是死过好几回的人了,他压根就不信命。 然而,
老人却常唠叨国旗有灵性,说那上面染着杨连长、老班长、大个李和小东北等无数烈士的
鲜血。
⑥“冲啊—冲啊!”虽然大半辈子过去了,长安爷的耳边仍时常响起冲锋的号角,仿佛听
到那些长眠的战友还像以往那样呼唤着他挥舞旗帜冲向敌军阵地。 他总觉得眼前有面战旗
在挥舞,这旗就像块磁石吸引着他的灵魂向前涌动,只要看到电视里出现升国旗、奏国歌的
镜头,他就禁不住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惨烈的战斗场面。
⑦七十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燃红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 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刘家凹村,
一次走出了八名热血青年,奔向根据地当了八路军,其中就有不满十五岁瞒着母亲报名参军
的小安子,也就是后来的长安爷。
⑧也是在一个夏日雨后的早晨,对鲁西南某城日军占领区发起总攻的战斗就要打响,连
长把他带到了团长的跟前。 大胡子团长望着身材魁梧的小伙点了点头:“嗯,我看这小子是
块打旗的料,就是他了!”随后,团长从通信员手中接过战旗交到他手中,命令道:“人在旗在,
部队冲锋到哪战旗就要跟到哪,只要尖刀队撕开口子,你就要给我义无反顾地冲到前头去,
要把我们的战旗插到城头的最顶端!”
⑨“是,保证完成任务!”从那时起,长安爷就成了一个勇猛的旗手。
⑩往后的日子里,只要听到冲锋号响起,他就像一头暴怒的雄狮,高举战旗跃出战壕,迎
着弹雨冲向敌阵,直到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克的阵地。
如同手中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战旗,作为旗手的长安爷,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身上落
下了累累伤痕,还因触雷失去了左腿。
后来,他放弃了进休养所疗养,戴着假肢、柱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凹。 他再也没有
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也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当初离开部
队时,特地申请的那面五星红旗。
“把红旗打起来,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信心就在,胜利就在! 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
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国困难不能克服 ”回别家乡担任了村支书的长安爷,又
在家乡那一座座荒山上摆开了战场,带领乡亲们打响了脱贫致富的翻身仗。 每一次向荒山
进军,长安爷的动员令都会让人血脉贲张。 靠着当年那股拼劲,他让全村老少过上了幸福的
光景。 久了,乡亲们就觉得长安爷与那一面红旗融为一体了。
进入耄耋之年的长安爷,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但老人的心劲还在,就喜欢
“摆古”过去与红旗有关的那些事儿。”长安爷每次讲故事总少不了要讲“钢八连”。 开头便是
“那是钢铁的连队、胜利的旗积……”每当讲到钢八连的口号是“攻必克、守必坚,打到哪里就把
胜利的旗帜插到哪里”时,人们就会发现长安爷声如洪钟、语气坚定,处处充满着自豪感……
一代代的刘家凹人,就这样听着长安爷的故事长大了,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
的外出务工,纷纷离开大山,创业去了外地,但长安爷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人在
旗在、旗在阵地在”促使他们砥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且口口相传、生生
不息,最后就成了刘家凹人的精神名片。
看! 长安爷又把那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作者:薛培政)
10. 本篇小说以“旗魂”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请找出三件简要概括。 【3 分】
 
 
七年级语文  第 16页
11. 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1)阳光透过国槐枝叶的缝隙,在幽深的山坳里洒落下片片金黄。 (此处景物描写有什
么作用 )【2 分】
 
(2)望着被风刮得呼啦作响的国旗,长安爷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这句话中长安爷为什
么笑了 )【2 分】
 
12. 长安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 分】
 
 
13. 本文意蕴深刻,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从这获得的思考与感悟。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 14—17 题。 【10 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
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
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
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
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
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技之长,岂汝先父之志邪 ”遂
杖之。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改动)
[注]①由基:养由基,春秋时楚国神射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但微颔之
(3)康肃忿然 曰 (4)康肃 笑而遣之
15. 把下面句 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6. 请用“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2 分】
荆 南 当 要 冲 日 有 宴 集 尧 咨 每 以 弓 矢 为 乐 坐 客 罔 不 叹 服。
17. 请根据【甲】【乙】两文回答以下问题。 【4 分】
(1)【甲】文通过 (写法)生动展现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不同的形象。 【乙】文
中陈尧咨的母亲认为他   ,所以要“杖之”。 【2 分】
(2)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 18 - 19 题。 【4 分】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8.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写出了诗人离家很远,回望家园只有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
袭上心头。
B. “望”字有“望断天涯不见家”的惆怅之感,用词很有表现力。
七年级语文  第 17页
C.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句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家书报个平安又苦
于没有纸笔的情形。
D. 本诗以华丽夸张的语言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
复杂情感。
19.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20. 在名著阅读《骆能样子》的资料研读方面,有同学提出以下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5 分】
(1)完成批注。 【2 分】
片段一: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
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
默,而又有生气。
此处运用了① 描写,写出了祥子年轻、健壮、富有生气的样子。
片段二: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
此处用动词“低”“弯”“叼”“蹭”生动地写出了祥子②  
的形象。
(2)下面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根据插图及配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3 分】
图一是祥子第一次买车,这时的祥子具有①  
等品格,然而,随着“三起三落”的命运,祥子最终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个
人主义”的“末路鬼”。
图二中的“她”是② ,祥子与她结婚后,又有了车,但是因为③  
(事件),祥子不得不卖掉车。
五、作文【50 分】
21. 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生活中众多的小人物,有一肚子麻烦规矩且粗俗不堪的阿长,生活
在社会最底层的三轮车夫老王,一辈子低眉顺眼却很要强的父亲,走乡串户却身怀绝技
的卖油翁,他们在作者笔下鲜活而生动。 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请
拿起生花妙笔写下他们的故事吧。
请以“身边的小人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2)生活中告别无处不在。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天
的告别……每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在你
人生路途中最难忘的告别是哪一次
请以“告别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请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作文,500 字以上;②除诗歌外,选择你最擅长的文
体,抒写真挚情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  第 18页三、14. (1)外城  (2)穿  (3)更换  (4)买(一空 0. 5 分)
15. 余 观 夫 /木 兰 从 军 之 事 /因 益 信。 (一处 1 分)
16. 木兰回家后的欢乐情景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1 空 1 分)
17. 【甲】文中木兰归家穿女装的片段侧重表现木兰的女子情态,【乙】文木兰“易男装”的
片段侧重表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2 分)相同点:都是先叙事后议论。 (1 分)
18. A  19. 思乡之情
四、20. 示例 1:虎妞。 虎妞贪婪泼辣,通过引诱、欺骗使祥子与她成婚,牢牢控制着祥子,她令
样子压抑而痛苦。 最终,虎妞因好吃懒做难产而亡。 祥子卖车为她办丧事,生活再次跌
入谷底,逐步走向堕落。
示例 2:小福子。 善良的小福子是祥子心中美好的化身,在得知她不堪凌辱上吊自尽后,
祥子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自此完全堕落,彻底放弃了“要强”的追求,沦为丑恶麻木的行
尸走肉。
示例 3:孙侦探。 祥子替被侦探跟踪的曹先生回家报信时,被孙侦探抓住,原来他就是当
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 在孙侦探的敲诈、恐吓与逼迫下,祥子交出了自己仅有
的三十多块积蓄。 祥子的生计又成了问题,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示例 4:曹先生。 曹先生起初扮演了“祥子的救世主”这样一个角色。 每次祥子遇到困
难,曹先生总会适时地提供帮助。 但最终,祥子意识到曹先生并不能真正拯救自己,而仅
仅是能给他一线希望,这点希望也只是海市蜃楼。
五、21. 按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酌情打分。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1. (1)D  (2)琐  塌  怍  烁  (3)符合语境,使用恰当即可给 2 分。
2. A  3. B
4. ①深林人不知  ②明月来相照  ③朔气传金柝  ④寒光照铁衣  ⑤谁家玉笛暗飞声
  ⑥散入春风满洛城  ⑦杨花榆荚无才思  ⑧惟解漫天作雪飞
5. (1)①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比较弱。 ②绝大多数人认为
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1 条 1 分)
(2)示例:当我遭遇困难时,我希望家长能在我身边,家长的力量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温暖
而明亮,让我在困难面前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 (修辞手法 1 分,50 字左右的心里话 2 分)
二、(一)6. C
7. “父亲的车后座”既是本文的行文线索,又是父爱的象征,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为
作者抒写父爱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能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8. 文中的“我”,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是出于对孩子真挚的爱,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
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 (意思相近、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即可)
9. 示例:世事无常,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及时尽孝,不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对
父母的孝敬,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可以是温暖的陪伴,寻常时光中的关怀和体贴:
也可以是自己的学业有成,给他们以安慰。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
内容表达即可)
(二)10. ①伤残老兵长安爷升国旗  ②抗战中,旗手小安子一次次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攻
克的阵地  ③抗战后,长安爷放弃疗养,尘封军功,带着国旗回到家乡  ④回乡后,村支
书长安爷与红旗融为一体,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⑤耄耋之年的长安爷喜欢讲与红旗有
关的故事  ⑥长安爷红旗的故事滋养了家乡人们,成为家乡的精神名片(任选三件事情
概括即可,但要有“旗”和“长安爷”关键词语,一点一分)
11. (1)描写阳光透过国槐枝叶,在山坳里洒下片片金黄的景色,勾勒温暖、充满希望的场
景,渲染积极向上的气氛。 (意思对即可。 2 分)
(2)先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岁月静好,人民安居乐业。 长安爷开心的笑了。 (意思对即
可。 如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即可。 2 分)
12. ①他是一个意志坚定,深爱祖国的人。 他每天坚持升国旗,热爱国旗。 ②他是一个不
怕牺牲作战勇猛的人。 他抗战期间是勇猛的旗手,迎着枪林弹雨冲向敌阵。 ③他是一个
不贪图享受,眷恋故乡的人。 他放弃了进休养所疗养的机会,回到故乡,担任村支书带领
乡亲们脱贫致富。 ④他是一个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人。 他发扬红旗精神,带头开垦荒
山,实现脱贫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符合小
说内容,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4 分)
13. 言之有理,条理清晰,符合要求即可酌情给分。
三、14. (1)放下  (2)点头  (3)气愤的样子  (4)打发(1 空 0. 5 分)
15. 慢慢地用勺子把油舀起注入葫芦,(油)从钱孔进入,而钱没有被沾湿。
16. 荆南当要冲 /日有要集 /尧咨每以弓矢为乐 /坐客罔不叹服。
17. (1)对比  专注于个人的一技之长而荒废政事(不务行仁化而专一技之长)
(2)陈尧咨是一个射技精湛、骄傲自满(傲慢无礼)、贪图享乐的人。
18. D
19.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
四、20. (1)①外貌(肖像)  ②麻木潦倒、自暴自弃、颓废(1 空 1 分)
(2)①勤劳坚忍、善良朴实、自尊倔强、要强、有梦想  ②虎妞  ③虎妞难产而死(1 空 1 分)
五、21. 根据中考作文改卷标准酌情给分。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四)参考答案
一、1. (1)诲  以身作则  (2)qì  督  (3) tà  “贴”改为“帖”  (4)“如释重负”和“心里好
像卸下了千斤重担”语意重复,删掉任意一处均可。
2. B
3.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明月来相照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
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百般红紫斗芳菲
4. (1)示例 1:敬老传统,代代相传,世代和谐,老少共荣。 示例 2:关心帮助老年人是全社
会共同的责任。 示例 3:尊老、敬老、养老、爱老。 (开放性试题,扣住主题,语言得体即可)
(2)示例:B. 开展一次敬老节日慰问活动  C. 开展一次助老户外健身活动。 (开放性试
题,活动符合主题且适合开展即可)
(3)示例:不适合,这幅漫画描绘了一家人团聚进餐时的情景。 晚辈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
部手机,眼睛紧盯着它,没有和老人产生任何交流。 漫画中两位老人很生气也很无奈地
瞪大眼睛看着家人。 漫画不能体现“敬老、助老”这一主题。 所以不适合。
二、5. (1)出生时,奶奶为“我”种下承载着美好寓意的柿子树。
(2)除夕夜,奶奶用卖柿子得来的钱给“我”发压岁钱。
(3)前段时间,“我”吃到姐姐寄来的柿子,勾起回忆。
6. 原句更好。 原句中“一层层掀开”以短句的形式强调了奶奶把“钱包”包裹得十分严
密,凸显了奶奶对辛苦挣来的卖柿子的钱的珍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奶奶勤俭节约的形
象;原句中“一角、二角,五角……最大的也只是二十元”通过罗列金额,顿号、省略号的使
用和“只是”等词语,强调了奶奶“钱包”中钱的金额之小、数量之零碎,表现出奶奶卖柿
子赚钱的艰辛,同时与下文奶奶抽出二十元给“我”当压岁钱的情节衔接紧密,更能突出
奶奶对“我”的爱;改句则只是客观陈述了奶奶“钱包”中钱的情况,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意思对即可。)
7. 从内容来看,《“柿”去的爱》既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记叙了“我”与已经离世的奶奶
和她种的柿子树有关的回忆,又体现了文章主旨,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爱和“我”对奶奶
的思念与感激。 从结构上看,题目中的“柿”是文章的物线,串起“我”的情感和与“柿”有
关的往事,“爱”是文章的主题,“‘柿’去的爱”巧妙融合线索与主题。 从表达效果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