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1. (1)C (2)懈 迭 瘁 愧(每字 0. 5 分) (3)A
2. A
3. (1)将“怎”改成“只” (2)迎接每一次惊涛骇浪
4. (1)王老师,你好。 为了更好的准备“我心中的星”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组的几个同
学准备在周三中午饭间时间到电脑室查阅资料,我们一定保证在规定时间按时完成查阅
任务,爱护电脑室电脑。 望您批准。 (语言表达要得体,一定要说清楚用途,时间)
(2)傲骨著文章,彷徨心系众生事;铁肩担道义,呐喊声凝民族魂
二、5. 侧面描写,通过写美国人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侧面表现了钱学森的才华横溢、成就卓
越,为下文写美国人阻挠钱学森回国作铺垫。
6. ①体现了钱学森被禁锢于美国的时间之长以及为回国所经历的磨难与波折之多。
②体现了钱学森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着祖国,凸显文章的主旨。 ③使文章层次清晰。
7. 运用反复,强调钱学森忆起祖国的次数之多,突出了钱学森对故乡、祖国的强烈思念。
8. 示例 1:第⑨段写“他的体重下降了 30 磅”,通过具体数字,详细地描写钱学森体重急
剧下降,表明了他受到的折磨之重,衬托出了钱学森意志的坚定和他对祖国的深情。
示例 2:第③段通过“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这一细节,表现了钱学森回国
心切,也写出了钱学森坚定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9. 示例:钱学森和蒋英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两个孩子,大步跨上驶向祖国的轮船。 钱学
森凝望着五星红旗,眼中饱含热泪,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一家人站在甲板上,手挽着手,
向美丽的东方,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眺望。
10. 示例: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
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符合对他的鼓励语气即可)
11. (1)“冰冷”一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儿子当时对待父亲的冷漠态度,写出了儿子对父
亲的仇恨心理。
(2)反复,强烈地表达了儿子对父亲举报自己的不解和仇恨;为下文写儿子对父亲感情的
变化做铺垫,同时还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12. 内容上交代了招聘被拒绝之后,却有人给他打电话鼓励他的原因,从侧面表现父亲对
他的爱;结构为后文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做铺垫。
13. (1)他是一个倔强、坚强的人。 刚落入囹圄时因为父亲的举报,就倔强地不再和父亲
联系,甚至出狱也不回家。 在后期的找工作时虽屡败还屡战的坚强性格一目了然。
(2)知错能改的人。 当他了解到所有鼓励他的电话,都是由于老父亲的恳求得来的,他最
终明白事理后的知错能改,回老家跪在父亲坟前等。
三、14. (1)了解,知晓 (2)到,等到 (3)轻视,看不起 (4)拜访(1 空 0. 5 分)
15. 今东西虽为一家 /而关羽实虎熊也 /计安可不豫定 (1 处 1 分,超过 2 处不给分)
16. (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 分)
(2)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 (2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17. 吴下阿蒙(2 分) 刮目相待或刮目相看(答“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应当
刮目相待”,也可给 2 分)
18. 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 (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四、19. (1)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
(2)祥子逃离兵营时顺手牵走了大兵们丢下的三匹骆驼,后来将三匹骆驼以三十五元钱
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头。 (意对即可)
五、20. 参考中考作文批改标准进行酌情给分。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一)
第一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1 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6 分】
发展航天事业是中华儿女至死不 xiè( )追求的航天梦。 近年来,中国航天进入
了的“快车道”,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空间站建设方面取得的硕果之一便是航天员【甲】顺利完成了舱外操作、在轨维护等
常规任务,【乙】为广大中小学生带来了精彩纷呈、高潮 dié( )起的太空科普课,点
燃了青少年的科学梦想。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鞠躬尽 cuì( )、锲
而不舍的艰苦奋斗。 虽然很多幕后工作者的名字都鲜为人知,但他们都是当之无 kuì
( ) ! 的中华英雄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卓(zhuō)越 锲(qì)而不舍 鲜(xiǎn)为人知
B. 卓(zhuō)越 锲(qiè)而不舍 鲜(xiān)为人知
C. 卓(zhuó)越 锲(qiè)而不舍 鲜(xiǎn)为人知
D. 卓(zhuó)越 锲(qì)而不舍 鲜(xiān)为人知
(2)在文段括号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
(3)在【甲】【乙】两处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不仅 还 B. 只要 就 C. 因为 所以 D. 即使 也
2. 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邓稼先》一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了《吊古战场文》,从正面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
的艰苦,从而显示出他的奉献精神。
B.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
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的目的是探索救国道路。
C.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捕捉鲁迅先生的多个日常琐事,以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
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成语“吴下阿蒙”出自《资治通鉴》,比喻才学疏浅的人。
3.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6 分】
①世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 ②那些打不倒我们的,
怎会让我们更强大。 ③让我们在“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中收拾心情,在丰富多彩的人
间烟火中积蓄能量,勇闯每一个艰难险滩, ,给自己底
气,做自己的英雄。
(1)划线句是一个病句,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3 分】
(2)请在横线上补充一句和上一句句式相同的话,使内容更丰富。 【3 分】
4. 综合性学习。 【7 分】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认识了一生献给中国国防事业的邓稼先,认识了知行合一的闻一
多,从多方面了解了貌似严肃,实则内心也柔软的鲁迅,结识了令人刮目相待的吕蒙。
郑集一中七一班准备开展一次“我心中的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1)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物风采,资料组的同学准备在本周周三午饭间的时间借用学校电脑
室的电脑查阅一些资料,请你作为代表向班主任王老师提出申请。 【3 分】
(2)你们组为大家推荐的“星”是鲁迅,为了更好的介绍先生,你们组拟写了一副对联,但
顺序乱了,请你帮忙组合成一副完整的上下联。 【4 分】
著文章 彷徨 铁肩 呐喊 声凝民族魂 傲骨 担道义 心系众生事
上联: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 - 8 题。 【15 分】
始终眷恋着祖国
①钱学森 1911 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 年,他
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
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
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产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
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
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
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
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③1947 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 1949 年
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
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 37 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
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
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④从 1935 年到 1955 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 20 年。 这 20 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他在写给父亲
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
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⑤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诞生了。 钱学森兴奋极了。 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
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
的智慧和力量。
⑥1950 年 7 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
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
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⑦1950 年 8 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 他辞
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
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 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⑧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 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
加以恐吓! 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
回国。
⑨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 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
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 1950 年 9 月 9 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
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 15 天。 15 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 30 磅。
⑩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
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 1. 5 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 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
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杉矶。 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
住宅捣乱。 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 但是,这种变相软
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
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 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
那时候,他的七岁儿子和五岁女儿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
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1955 年 6 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
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
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不久,美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
回国。
1955 年 9 月 17 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子胜
利地登上了轮船,驶向东方,驶向始终眷恋着的祖国。
5. 第②段中为什么要写美国人对钱学森的评价 【2 分】
6. 本文用了很多交代某年某月甚至某日的时间词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 分】
7.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 【2 分】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
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8. 本文在叙述中注重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钱学森的人物形象。 请从第⑧段至第 段中,选
择一处细节描写,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4 分】
9. 想象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登上驶向祖国的轮船时的情景,描摹他们的动
作、神情。 不少于 50 字。 【3 分】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0 - 13 题。 【14 分】
①17 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 他
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
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 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
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
有回头看他一眼。 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惟一的亲人———他
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 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
亲举报了他! 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的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
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②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③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 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
待了整整 10 年。 10 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 10 年,他在监狱管教
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 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
火,势不两立。 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
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 但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
甜蜜的果实。 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④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 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
一个小房子。 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⑤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
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 自己这辈子都
不需要他!
⑥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 只是,每次都令他
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每一次被
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 。”
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撒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 27 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
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⑦7 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
总。 在这 7 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
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
都没了翻盘的可能。 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
头儿的影子。
⑧闲眼时,他突然就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 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
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
⑨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 在明白
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
电话鼓励你呢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 ”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
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 ”他纳闷
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筒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
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
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 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
下了,就答应了。”
⑩真相在时隔 7 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改缩变小,那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 年前,
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
没有了机会。
(选自《第二十六次鼓励》作者:李均。 有删改)
10. 联系上下文,在选文第⑥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连贯。 【2 分】
11. 读下面句子,按要求进行赏析。 【4 分】
(1)“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 (该句中
“冰冷”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 分】
(2)“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很你!”(该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2 分】
12. 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4 分】
13.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14 分】
(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 18 题。 (16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
【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
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
以备不虞① ”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
豫③定 ”因为肃画④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⑤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
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
[注]①虞:意料,预料。 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豫:同“预”,预先,事先。 ④画:谋划,筹划。
⑤拊:抚摸。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见往事耳 见: (2)及鲁肃过寻阳 及:
(3)肃意尚轻蒙 轻: (4)遂往诣蒙 诣:
七年级语文 第 5 页
15. 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用“ / ”在句中标出。 (限划 2 处)【2 分】
今 东 西 虽 为 一 家 而 关 羽 实 虎 熊 也 计 安 可 不 豫 定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肃于是越席就之。
17. 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 【2 分】
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 ;后过寻阳,与蒙论
议,得五策,不由对蒙“ ”。
18. 【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
用 【4 分】
四、名著阅读【6 分】
1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 分】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的进城去。 不过,要干
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
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节选《骆驼祥子》)
(1)这段文字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是:【2 分】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手中“三十五元钱”的来历。 【4 分】
五、作文【50 分】
20. 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1)萧红有平易近人、宽厚爽朗的偶像老师鲁迅;臧克家有博学正义、言行一致的偶像老
师闻一多;海伦有极富爱心、拥有教育智慧的偶像莎莉文老师。 在成长的路上,你遇到了
哪些可以成为你的偶像的老师呢 他(她)有怎样的个性和品质呢
请以“我的偶像老师”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以上两个任务中任选其一作文,500 字以上;②除诗歌外,选择你最擅长的文
体,抒写真挚情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