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3.6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14: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6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方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练习纸
一 引入新课
师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大家还记得吗
生:乘法分配律。
师: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 谁来说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 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运算,这就是我们这 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课前检测
1.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组内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
三 探索新知
探究点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1.出示例8。
我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一打”是12个。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b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师: 怎样列式 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回答]
方法一:12×25 方法二:12×25
=(3×4)×25 =(10+2)×25
=3×(4×25) =10×25+2×25
=3×100 =250+50
=300 =300
[ 板 书 ]
师: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各数代表什么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式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教师适当板书]
乘法的简便算法: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可考虑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 )或8×() 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
可将其分解成10±( )、100±( )、1000±( ) … …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师: 怎样列式 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 [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回答]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00÷5÷2
=66÷2 =330÷(5×2)
=33 =330÷10
=33
[ 板 书 ]
师: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各数代表什么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式子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330÷5÷2=330÷(5×2)[板书]
小结:
除法的运算性质:[教师适当板书]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c=a÷(b×c)。
(2)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利用 a÷(b×c)=a÷b÷c 来解决。
(3)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c=a÷c÷b。
小试牛刀
[教材做 一 做]
当堂检测
25×44
=25×(11×4)
=25×4×11
=100×11
=1100
7800÷(78×4)
=7800÷78÷4
=100÷4
=25
五 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1.乘法的简便算法:
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是25或125:
(1)将另一个因数分解成4×( )或8×( );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
(1)将其分解成10±( )、100±( )、1000±( )……
(2)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除法的运算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两个数相除,如果除数分解成的因数恰好与被除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可以利用 a÷(b×c)=a÷b÷c来解决。
(3)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六 课后作业
1.请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2、3、4、5题。
2.请完成预习单第4单元第1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完乘法运算定律后进行合理运用、选择恰当方法进行运算的知识。 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用好乘法运算定律,丰富知识表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突破了思维定势,着 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两道题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多样化思考;每种方法的背后 都有算理的支持,引导学生掌握算理,比如12×25可以写成3×4×25是依据了乘法结合律,而 (10+2)×25是依据了乘法分配律。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时间的把握有所欠缺,第 一个问题用时有些长,导致后面的内容讲解有些仓促,特别是对连续除法的总结,如果多举几个 例子,让学生自行探索、发现规律,然后概括总结,效果可能会更好,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