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长方体的体积(2)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试一试”的内容和第4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的熟悉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新方法:底面积×高。 2.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会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底面积×高”求体积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用“底面积×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哪位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指名学生汇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各自的体积计算公式,那么,有没有一种统一的体积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2)) 二、情境引入,探索新知 1.学习第1个绿点。 (1)课件出示P42第一个绿点。 (2)让学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师:同学们看,课件上给出了三个图形,你能分别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 学生: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熟练的掌握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能分别计算出每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5×3=15()、2×2=4()、3×3=9() 教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教师:现在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求体积列的式子和求底面积列的式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交流后指名汇报。 学生:求体积的第一步算式实际表示的就是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师: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体积可以这样写:V =S×h=S h(板书) 2.学习第2个绿点。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试一试”第2个绿点。 师: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计算 学生1:第一个长方体,想求它的体积需要用底面积乘高,也就是10×8=80()。(板书) 学生2:第二个长方体,想求它的体积也是用底面积乘高,25×6=150()(板书) 学生3:第三个长方体,想求它的底面积,我们可以这样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乘高,那么底面积=长方体的体积除以高,105÷7=15()。(板书) 学生4:第三个长方体,想求它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乘高,那么高=长方体的体积除以底面积,用37.8÷9=4.2(cm)。(板书) 课堂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体积可以这样写:V =S×h=S h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3“练一练”第4题。 (1)教师提问。 教师: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求高,应用什么公式计算? 学生: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3“练一练”第5题。 (1)引导学生理解“需要多少升水”实际上就是求2dm高的水的体积。 (2)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练一练”第6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统一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7题、第8题、第9题。 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本节课作准备。 让学生先计算这三个图形的体积,再学习底面积的概念,然后计算图形的底面积。引导学生观察底乘高就是底面积。最后让学生再换一个底面,利用得出的公式再计算这三个图形的体积,看看是否和第一次得到的一致,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 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体积可以这样写:V =S×h=S h 10×8=80() 25×6=150() 105÷7=15() 37.8÷9=4.2(cm)
教后 反思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共同之处,找出体积统一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体积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展示统-计算公式后,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如何用原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去体现统一公式。让学生在验证时多动脑多动手,有想法就动手验证一下。通过摆一摆、画图等方法学习,数形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