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什么是面积
课题 什么是面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页、第50页“练一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刀、小正方形纸片(学生自备)。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情境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的教室,说一说教室里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再让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学生1:课桌面是长方形。 预设学生2:教室前面表的形状是圆形。 预设学生3:我们戴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 教师: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教师:你们怎么判断面的大小呢?面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板书:什么是面积)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第49页上“书+硬币+树叶”图。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 教师: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这两本书的封面,哪个表面比较大?哪个表面比较小? 预设学生1:一样大。 教师:请大家再比较这个1元硬币和1角硬币的,哪个表面比较大?哪个表面比较小? 预设学生2:1元硬币表面大。 教师:你们再看一下这两片树叶,哪一个的表面大? 预设学生3:第二片树叶的表面大。 教师: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所以我们再用面积描述这3个图形的大小就是两本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1元硬币的面积比1角硬币大、第二片树叶的面积比第一片树叶大。 (3)交流探讨 教师: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图3,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学生剪下图形后先独立思考,想一想,比一比)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淘气和笑笑的对话图。 教师:通过淘气和笑笑的对话,你们对周长和面积有什么想法? 预设学生:物体的周长是物体表面边长的总和,而物体的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教师:好,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比一比两个图形的面积,比一比,说一说,再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再次想一想,比一比,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选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 预设学生1:我用剪拼的方法,先把两个图形重合一部分,再把长方形多的一部分剪下来,盖在正方形露在外的部分,结果没有盖住,说明正方形的大。 预设学生2:我用小正方形来拼摆,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来盖,正方形用了16个,长方形用了15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大。 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认真。 (4)探讨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下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独立画图形,画完后小组展示并交流评价) 教师:通过这个例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学生:我们虽然画出了各式各样的图形,但所有图形的面积都是7个方格的面积,所以我们可以得出面积相同的图形,它们的形状可能各不相同。 课堂小结: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且面积有大小之分。还学习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首先,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然后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在方格中画一定面积的图形。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50“练一练”1题。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3个图形比较面积的方法,想一想。 (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说一说,互相订正,补充。 (3)选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2.课件出示教材P50“练一练”2题。 (1)教师组织学生剪一剪,比一比。 (2)指名学生回答比较方法,教师点评纠正。 3.课件出示教材P50“练一练”3题。 (1)先让学生独自数一数,比一比。 (2)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纠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什么是面积以及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一练”5题、6题。 通过教室的情境图引出面积的学习 鼓励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实践活动,教师控制好纪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自己画一画,说一说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教师总结比较方法
板书 设计 什么是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面积有大小之分。 2.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然后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在方格中画一定面积的图形。
教后 反思 在教学面积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知一下身边不同的图形的表面,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里的物体的表面,然后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个面大,哪个面小。再教学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先通过自主探索比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