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利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练习十三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 (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教师指名回答,如有遗漏,其他同学补充) 与学生共同总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 )、平方分米(dm )和平方米(m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铺地砖”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地面面积÷每块地砖面积=地砖块数;地面长铺地砖的块数×地面宽铺地砖的块数=地砖块数。 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练习利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练习十四) 二、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5题。 (1)让学生根据对长度和面积单位的认识独立填一填。 (2)教师集体点评。 2.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6题。 (1)让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墙报的面积。 (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明确花边的长度是什么。 教师:求花边的长度就是求什么? 预设学生1:花边的长度就是墙报的周长。 教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预设学生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汇报。 3.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7题。 (1)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洒水车行驶6分钟后,洒上水的地面是什么形状? 预设学生1:是长方形。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预设学生2:它的长是200×6=1200(米),宽是8米。 (2)学生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独立计算面积。 (3)教师指名汇报并总结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4.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4个说法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交流这4个说法中有几个不正确,不正确的说法错在哪里,讨论完成后集体汇报。 (3)教师点评并总结易错点。 5.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9题。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 (课件出示拼成的两个图形) (2)学生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教师集体订正,纠错。 6.课件出示教材P67“练习十四”第10题。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怎么计算。 教师: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预设学生1: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分别求面积再求和。 预设学生2:可以补一个长方形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再用减法求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独立计算解题。 (3)教师点评、纠正,跟学生总结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巩固练习了利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69页“练习十四”第11题、12题(学生选做)。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独立填一填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要求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做题方法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
板书 设计 练习十四 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 )、平方分米(dm )和平方米(m )。 3.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4.“铺地砖”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法:地面面积÷每块地砖面积=地砖块数;地面长铺地砖的块数×地面宽铺地砖的块数=地砖块数。
教后 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巩固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进一步学习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做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