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3.6 比一比(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3.6 比一比(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15: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时 比一比(1)
课题 比一比(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体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知识的迁移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能比较下面这些数的大小吗? 出示课件: 74○81 33○43 65○62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74<81,33<43,65>62。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那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比一比(1))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比一比(1)”。 (1)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四座山谁最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3)结果汇报 学生:香山的海拔是三位数,比1000少,其余三座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都超过了1000,所以香山最矮。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谁来总结一下三位数和四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三位数<四位数。 (4)运用探究 教师:同学们,那么这四座山谁最高?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结果汇报 学生1:黄山和泰山的海拔是都是一千多米,而华山的海拔是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学生2:华山最高。因为它的海拔数的千位上是2,说明华山的海拔比2000米还高,而黄山和泰山的海拔数的千位上是1,说明比2000米矮。 教师:很好,那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黄山高,泰山矮。 教师:为什么?同学们是怎么比较的? 学生:先比校千位,千位上都是1,再比较百位,黄山的海拔是1865米,百位上是8,表示8个百,泰山的海拔是1533米,百位上是5,表示5个百,8个百比5个百大,所以1865>1533,所以黄山比泰山高。 教师:那如果百位也相同怎么比较? 学生: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那将这4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 学生:575<1533<1865<2155。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8“练一练”第1题(1)。 (1)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指名学生回答展示。 (2)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8“练一练”第1题(2)。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指名学生回答展示。 3.课件出示教科书P29“练一练”第6题。 (1)让学生同桌两人玩一玩 (2)指名学生上台展示。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数的大小比较,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2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集中交流。 尽可能让学生多回答,学生自己完善 对同学们的比较方法要给予肯定,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
板书 设计 比一比(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起。
教后 反思 本节课通过给出生活中山的海拔,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和总结中,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可以给予学生引导,不能代替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