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节力的存在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苍南期末)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2.(2023七下·上城期末)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站在滑板上,做出特定动作能够使滑板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使滑板向上运动的力是( )
A.人对滑板向下的力 B.滑板对人向上的力
C.地面对滑板向上的力 D.滑板对地面向下的力
3.(2023七下·上城期末)鸡蛋碰石头,结果往往是蛋碎了。关于鸡蛋与石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
B.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
C.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无法确定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4.(2023七下·柯桥期末)将一质量为m的金属球向左滚动,撞击固定在墙上的弹簧,从球刚接触弹簧(如图甲所示)到球恰好脱离弹簧(如图乙所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弹簧被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整个过程中球对弹簧的力的方向始终向左
④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始终大于对墙面的弹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23七下·金华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6.(2023七下·义乌期中)在一个水平桌面上用力F推木块后,木块离手向右做直线运动,部分运动轨迹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7.(2023七下·瓯海月考)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2023七下·永嘉月考)某学校组织了“文史理不分家”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对于力学的认识和思考,请回答下面小题
8.《墨经·经上》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下支持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
9.踢毽子起源于汉代,《事物纪原》记载:“今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毽子被踢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以下哪种情况毽子受平衡力作用( )
A.在上升过程中 B.上升到最高点时
C.在下落过程中 D.在落地后
10.(2023七下·海宁期中)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11.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13.用大小为5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拉物体,使之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图中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小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他用水平力轻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倒。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方向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15.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拉它,使其发生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16.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
18.在图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1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20.几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2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2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马在人拉力的作用下前进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二、填空题
24.(2023七下·余杭期末)作图:
(1)如下左图为实心球被抛出的运动路线图,请画出实心球处于A点时的受力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2)如图B点是小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水面上方C点的人眼看到小鱼在水中的像位于B'处,以小鱼鱼嘴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25.骆驼行进在沙漠中时,所载货物轻重不同,留下脚印的深浅也就不同,这是由于力的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骑自行车时,为了方便控制车的方向,一般将手放在车头两边的把手上,而不放在中间,这主要是因为力的 不同,会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6.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一端固定在桌边,在钢片另一端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力的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 法。
27.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28.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共同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
项目 事例 共同蕴含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例二
例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3七下·新昌期末)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敏做了四次实验: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一端固定在O点,分别在钢片上施加一个力,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
(1)实验时,通过 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2)比较甲、丁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其原因是 。
四、解答题
30.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力。
(1)用1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弹簧。
(2)用200牛的力提水桶。
(3)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31.(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 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 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有一个作用效果是
(2)分析比较图 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 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将选项中的实例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合题意;
B.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合题意;
C.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C不合题意;
D.用力击打排球,手有痛感,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滑板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站在滑板上,做出特定动作能够使滑板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使滑板向上运动的力是地面对滑板向上的力,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满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和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鸡蛋碎了是因为鸡蛋容易碎,石头坚硬,不容易碎,故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向、速度)。弹簧压缩过程中受到两边的弹力大小相等。
【解答】
①弹簧被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该说法正确;
②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说法正确;
③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球对弹簧的力的方向始终向左,该说法正确;
④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始终等于对墙面的弹力,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AD.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B.根据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判断;
C.注意分析篮球在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速度是否为零。
【解答】AD.当篮球在空中运动时,由于手与篮球分开,因此篮球不受推力,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而D错误符合题意;
B.篮球在空中时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因此运动轨迹为曲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篮球到达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篮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部位零,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木块从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当木块离手后,在水平方向上它只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水平向右。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如下图所示:
故选B。
7.【答案】D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压力的三要素即可。
【解答】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方向与斜面垂直向下,如下图所示:
故选D。
【答案】8.A
9.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2)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即重力使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合题意;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因为足球有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A.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改变,不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上升到最高点时,它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在下落过程中,它的速度不断增大,不受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
D.在落地后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它处于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对足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由于运动员的脚与足球分离,因此足球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判断;
(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和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判断。
【解答】A.球被脚踢出去,则球受到脚的作用力。同时,脚也受到球施加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它的运动轨迹不断改变,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C正确;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一定保持最后时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此时足球正在向斜上方运动,那么足球将沿斜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就必须左侧船桨受力向前,右侧船桨受力向后。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船桨对水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对船桨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与图片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作用在物体右侧的边缘上,方向与水平面成60°向右,大小为50N,如下图所示: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根据“推底部”和“推瓶盖”可知,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只有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改变力的作用点,那么应该选F1和F2,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力的三要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他对水桶施加的拉力,作用在水桶上,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水桶和水的总重力。
水桶对他的手产生的拉力作用在手上,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水桶和水的总重力。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弹簧测力计可以在任何方向进行使用,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否则无法正常使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使测量示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产生形变。
【解答】在A、C、D中,两个球A、B相互接触,但是没有任何信息反应它们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C、D不合题意;
在B中,球A、B的悬线倾斜,则A球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球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因此二者之间肯定存在挤压,即它们都发生弹性形变,肯定产生弹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
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那么正确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A。
20.【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判断。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动相同的弹簧时,同学的手臂越长,则弹簧伸长的越多,此时弹簧拉力器受到的拉力最大。
故选B。
21.【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理解判断。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其中包括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产生力有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②有相互作用,故B错误;
不相互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引力,故A错误;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每个力肯定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是因为水母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反作用力,故A不合题意;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是因为鱿鱼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由于施加反作用力,故B不合题意;
C.马在人拉力的作用下前进,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无关,故C符合题意;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是因为企鹅对水施加相互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4.【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此时只受重力作用,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2)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位置会偏高。
【解答】(1)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并标上符号G,即重力;
(2) 鸟在水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找出小鸟像所在的位置;由题意可知,小鸟的像和小鱼的像是重合的,所以人眼认为小鱼发出的光线是从像的位置出来的,连接像与人眼,与水面的交点是小鱼发出光线的入射点,连接小鱼与入射点,入射点与人眼,标上箭头 。
25.【答案】大小;作用点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1)根据“所载货物轻重不同”可知,力的大小不同,而深浅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这是由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两边的把手上”和“放在中间”可知,力的作用点不同,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6.【答案】(1)大小
(2)方向
(3)大小和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比较甲和乙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比较甲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比较甲和丙图,分析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从而确定探究目的。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只有钩码的个数不同,即钩码对钢片的拉力大小不同,那么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根据图甲和图丁可知,甲图中钢片受到拉力向下,丁图中受到拉力向上,那么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图甲和图丙中,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是力的作用点不同,可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7.【答案】下降;形状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从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的中央向下凹陷从而发生形变,那么右边的平面镜向左倾斜,左边的平面镜向右倾斜,此时会导致入射角减小,从而最终导致射到镜面上的反射角减小,那么光点位置将下降,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8.【答案】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和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④和⑤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说明水桶对手臂产生向下的拉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那么:①和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和⑥,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和⑤,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9.【答案】(1)钢片的弯曲程度
(2)方向
(3)不正确;没有控制作用点相同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钢片受到拉力作用时会发生弯曲,且钢片的弯曲程度越大,则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只改变力的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时,钢片的弯曲程度越大,则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通过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2)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丁中力的方向不同,因此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不正确,其原因是:没有控制作用点相同。
30.【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找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
【解答】(1)拉弹簧的拉力作用点在拉力与弹簧接触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
(2)水桶受到的拉力作用点在手和水桶接触处,大小为200牛,方向竖直向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3)从力的作用点画水平线,拉力方向和水平面成30度角,画出拉力,线段末端箭头方向代表拉力方向,并且标明力的大小50牛。 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31.【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c e
(3)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比较图b和图c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个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 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有一个作用效果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只改变力的方向,故选实验c和e。
(3)实验b和c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大小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1 / 1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节力的存在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苍南期末)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将选项中的实例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合题意;
B.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合题意;
C.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C不合题意;
D.用力击打排球,手有痛感,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七下·上城期末)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站在滑板上,做出特定动作能够使滑板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使滑板向上运动的力是( )
A.人对滑板向下的力 B.滑板对人向上的力
C.地面对滑板向上的力 D.滑板对地面向下的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滑板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站在滑板上,做出特定动作能够使滑板升到空中。在此过程中,使滑板向上运动的力是地面对滑板向上的力,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2023七下·上城期末)鸡蛋碰石头,结果往往是蛋碎了。关于鸡蛋与石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
B.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
C.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无法确定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满足: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和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鸡蛋碎了是因为鸡蛋容易碎,石头坚硬,不容易碎,故C正确,A、B、D错
故答案为:C
4.(2023七下·柯桥期末)将一质量为m的金属球向左滚动,撞击固定在墙上的弹簧,从球刚接触弹簧(如图甲所示)到球恰好脱离弹簧(如图乙所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弹簧被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整个过程中球对弹簧的力的方向始终向左
④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始终大于对墙面的弹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向、速度)。弹簧压缩过程中受到两边的弹力大小相等。
【解答】
①弹簧被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该说法正确;
②球被弹开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说法正确;
③整个过程中弹簧都处于压缩状态,球对弹簧的力的方向始终向左,该说法正确;
④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始终等于对墙面的弹力,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下·金华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AD.对篮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B.根据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判断;
C.注意分析篮球在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速度是否为零。
【解答】AD.当篮球在空中运动时,由于手与篮球分开,因此篮球不受推力,只受重力作用,故A正确不合题意,而D错误符合题意;
B.篮球在空中时先向上运动再向下运动,因此运动轨迹为曲线,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当篮球到达最高点时,篮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篮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部位零,故C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D。
6.(2023七下·义乌期中)在一个水平桌面上用力F推木块后,木块离手向右做直线运动,部分运动轨迹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能表示照片中的木块所受力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对木块从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当木块离手后,在水平方向上它只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方向水平向右。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重力,如下图所示:
故选B。
7.(2023七下·瓯海月考)下列力的示意图中,表示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压力的三要素即可。
【解答】斜面上的物体A对斜面的压力作用在斜面上,方向与斜面垂直向下,如下图所示:
故选D。
(2023七下·永嘉月考)某学校组织了“文史理不分家”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对于力学的认识和思考,请回答下面小题
8.《墨经·经上》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意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下支持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
9.踢毽子起源于汉代,《事物纪原》记载:“今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毽子被踢出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以下哪种情况毽子受平衡力作用( )
A.在上升过程中 B.上升到最高点时
C.在下落过程中 D.在落地后
【答案】8.A
9.D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分析】(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
(2)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8.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即重力使球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符合题意;
B.用力拉弓,把弓拉弯,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下挂上重物后弹簧变长,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合题意;
D.被踢的足球离开脚后仍能继续前,因为足球有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A.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和方向都改变,不处于平衡状态,不受平衡力,故A不合题意;
B.上升到最高点时,它只受重力作用,不受平衡力,故B不合题意;
C.在下落过程中,它的速度不断增大,不受平衡力,故C不合题意;
D.在落地后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它处于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七下·海宁期中)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图是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的受力图,正确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对足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解答】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它只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由于运动员的脚与足球分离,因此足球不受脚对它的作用力,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判断;
(2)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3)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变运动,由运动变静止,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和运动方向改变。
(4)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判断。
【解答】A.球被脚踢出去,则球受到脚的作用力。同时,脚也受到球施加的反作用力,故A错误;
B.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错误;
C.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它的运动轨迹不断改变,运动速度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C正确;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一定保持最后时刻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此时足球正在向斜上方运动,那么足球将沿斜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就必须左侧船桨受力向前,右侧船桨受力向后。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船桨对水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对船桨作用力的方向相反,因此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3.用大小为50 N的力沿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拉物体,使之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图中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描述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与图片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作用在物体右侧的边缘上,方向与水平面成60°向右,大小为50N,如下图所示: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小华用矿泉水瓶做实验:他用水平力轻推底部时,瓶子沿桌面平稳地移动;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水平力轻推瓶盖时,瓶子翻倒。他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方向有关
B.力的大小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根据“推底部”和“推瓶盖”可知,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只有力的作用点不同,因此验证的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选C。
15.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拉它,使其发生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改变力的作用点,那么应该选F1和F2,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6.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他的手也施加一个向下的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都相同 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D.作用点、大小相同,方向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力的三要素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他对水桶施加的拉力,作用在水桶上,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水桶和水的总重力。
水桶对他的手产生的拉力作用在手上,方向竖直向下,大小等于水桶和水的总重力。
则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
故选C。
1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必须注意的几点中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能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弹簧测力计可以在任何方向进行使用,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否则无法正常使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使用时弹簧、指针不能与外壳摩擦,否则会使测量示数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得超过其最大测量值,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8.在图中,A、B两球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②产生形变。
【解答】在A、C、D中,两个球A、B相互接触,但是没有任何信息反应它们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故A、C、D不合题意;
在B中,球A、B的悬线倾斜,则A球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球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因此二者之间肯定存在挤压,即它们都发生弹性形变,肯定产生弹力,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9.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A.⑤①②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③
【答案】A
【知识点】力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
⑤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认清每个小格表示多少牛。
①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
②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④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那么正确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A。
20.几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名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数量关系判断。
【解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当拉动相同的弹簧时,同学的手臂越长,则弹簧伸长的越多,此时弹簧拉力器受到的拉力最大。
故选B。
21.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产生弹力
B.弹力仅指弹簧形变时对其他物体的作用
C.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D.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答案】B
【知识点】弹力
【解析】【分析】根据对弹力的理解判断。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还要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故A正确不合题意;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其中包括弹簧形变时产生的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C正确不合题意;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力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产生力有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②有相互作用,故B错误;
不相互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例如引力,故A错误;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每个力肯定涉及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情况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马在人拉力的作用下前进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是因为水母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水母施加反作用力,故A不合题意;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是因为鱿鱼对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时水对由于施加反作用力,故B不合题意;
C.马在人拉力的作用下前进,是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无关,故C符合题意;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是因为企鹅对水施加相互的力,同时水对企鹅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4.(2023七下·余杭期末)作图:
(1)如下左图为实心球被抛出的运动路线图,请画出实心球处于A点时的受力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2)如图B点是小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水面上方C点的人眼看到小鱼在水中的像位于B'处,以小鱼鱼嘴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此时只受重力作用,重力方向为竖直向下;
(2)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位置会偏高。
【解答】(1)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并标上符号G,即重力;
(2) 鸟在水中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可找出小鸟像所在的位置;由题意可知,小鸟的像和小鱼的像是重合的,所以人眼认为小鱼发出的光线是从像的位置出来的,连接像与人眼,与水面的交点是小鱼发出光线的入射点,连接小鱼与入射点,入射点与人眼,标上箭头 。
25.骆驼行进在沙漠中时,所载货物轻重不同,留下脚印的深浅也就不同,这是由于力的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骑自行车时,为了方便控制车的方向,一般将手放在车头两边的把手上,而不放在中间,这主要是因为力的 不同,会使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答案】大小;作用点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
【解答】(1)根据“所载货物轻重不同”可知,力的大小不同,而深浅不同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那么这是由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两边的把手上”和“放在中间”可知,力的作用点不同,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26.如图所示,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一端固定在桌边,在钢片另一端用细线挂钩码,使钢片受力而发生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种形变。
(1)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丁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在图甲与图丙的实验中,控制力的 不变,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科学上叫 法。
【答案】(1)大小
(2)方向
(3)大小和方向;作用点;控制变量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比较甲和乙图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比较甲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比较甲和丙图,分析哪些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从而确定探究目的。在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根据图甲和图乙可知,只有钩码的个数不同,即钩码对钢片的拉力大小不同,那么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根据图甲和图丁可知,甲图中钢片受到拉力向下,丁图中受到拉力向上,那么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图甲和图丙中,控制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只是力的作用点不同,可以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7.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答案】下降;形状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从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力F按压两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桌面的中央向下凹陷从而发生形变,那么右边的平面镜向左倾斜,左边的平面镜向右倾斜,此时会导致入射角减小,从而最终导致射到镜面上的反射角减小,那么光点位置将下降,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28.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同的现象,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蕴含着相同的科学知识。请以下列事例中的两个为一组,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共同的科学知识: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
项目 事例 共同蕴含的科学知识
例一 ①和②
例二
例三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③和⑥;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④和⑤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①汽车刹车后慢慢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用手把飞来的排球扣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用力捏矿泉水瓶,瓶子变瘪,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用力提起一桶水,感到手臂被向下拉,说明水桶对手臂产生向下的拉力,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⑤溜旱冰时,用力往后蹬地,人向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⑥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下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那么:①和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和⑥,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和⑤,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实验探究题
29.(2023七下·新昌期末)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敏做了四次实验:将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一端固定在O点,分别在钢片上施加一个力,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
(1)实验时,通过 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2)比较甲、丁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其原因是 。
【答案】(1)钢片的弯曲程度
(2)方向
(3)不正确;没有控制作用点相同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分析】(1)钢片受到拉力作用时会发生弯曲,且钢片的弯曲程度越大,则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相同,只改变力的大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时,钢片的弯曲程度越大,则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通过钢片的弯曲程度来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大小。
(2)根据图片可知,甲和丁中力的方向不同,因此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比较乙、丙两图,小敏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该结论不正确,其原因是:没有控制作用点相同。
四、解答题
30.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如图所示物体所受的力。
(1)用10牛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弹簧。
(2)用200牛的力提水桶。
(3)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如图所示:
(3)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画力的示意图时,要找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各力。
【解答】(1)拉弹簧的拉力作用点在拉力与弹簧接触处,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
(2)水桶受到的拉力作用点在手和水桶接触处,大小为200牛,方向竖直向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3)从力的作用点画水平线,拉力方向和水平面成30度角,画出拉力,线段末端箭头方向代表拉力方向,并且标明力的大小50牛。 画出力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
31.(2023七下·浙江期中) 如图(a)所示,将一根原长为 L0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分别用大小或方向不同的力作用在弹簧的另一端,实验现象如图(b)、(c)、(d)、(e)所示;
(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 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有一个作用效果是
(2)分析比较图 可知,当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时, 力的方向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3)分析比较图(b)和(c)可知: .
【答案】(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c e
(3)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比较图b和图c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个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
【解答】(1)实验过程中,弹簧因受到拉力的作用形状发生了改变, 力除了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外,还有一个作用效果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时,必须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只改变力的方向,故选实验c和e。
(3)实验b和c中,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只有力的大小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时,力的大小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