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5课 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5课 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05 18: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2015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 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使人类创造了神和宗教。对自然界的反思和探究又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洞察宇宙。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最终发现人类才是世界的中心和主宰,现世的社会才是人类实现自己价值之所在。在形成这一认识的过程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也逐渐由朦胧稚嫩走向成熟。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015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基本涵义: 关心人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公元前5世纪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智者运动公元14-16世纪(近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公元17-18世纪
启蒙运动自主探究学习思考题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分析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智者学派如何评价?2,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苏格拉底的学说与同时代的
智者学派的观点有何异同点?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观点
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以上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何变化?神自然人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古代希腊的智者学派。分析智者学派兴起的原因,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智者学派如何评价? 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由于社会的需要,出现了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师”,即“智者”。他们向人传授说话的艺术——修辞学,争辩的艺术——雄辩术,据理论证的艺术——辩证法。
这些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 思考:什么是智者学派? 以下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雅典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是什么?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
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
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
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
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
问题想好了吗?
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
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民主政治发展,公民地位提高公民参政的实际需要(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工商业发
达(物质基础)
(2)政治: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社会环境比较宽松.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
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人在社会的地位
日益突出
(3)思想文化: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希腊人重视海外贸易,易形成开拓冒险平等诚信的思想观念;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智者学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普罗泰格拉 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学
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民主派政治家
伯利克里的至友。他一生旅居各
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
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
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
《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
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遇难。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普罗泰戈拉《论神》问题探究1: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问题探究2:普罗泰格拉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进步性 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和作用,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含义局限性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基础落实:
1.苏格拉底生活的社会背景如何?
2.苏格拉底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 .他的思想主张有何影响?公元前5世纪材料一:在一次运动会上,一名观众被标枪刺死,他的亲人提请法庭审判确定谁应该是这一事故的责任人。
——根据杨适《哲学的童年》整理智者学派观点的弊端: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造成道德沦丧和社会秩序混乱每一个人真的都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吗?
哪些人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呢?
为什么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能有思想力的人材料二:
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
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
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
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马执斌《历史(必修Ⅲ)》有思想力的人更有知识材料二:
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
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
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
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马执斌《历史(必修Ⅲ)》有思想力的人更有知识
掌握知识是具备美德的重要前提每一个人真的都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吗?
哪些人才能成为万物的尺度呢?
为什么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果有知识就意味着更有美德,那么如何理解这里的“知识 ”的内涵呢?不能有思想力的人有思想力的人更有美德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
的城邦制度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探究4: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读寓言,悟哲理思考1: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公元前5世纪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聆听苏氏名言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思考2: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论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公元前5世纪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同:
(1)生活时代: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研究对象: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
(3)共同思想: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度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异:
思想:(1)智者学派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更关注人伦道德,强调“美德即知识”。思考比较1、背景: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社会道德沦丧2、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3、影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4)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公元前5世纪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上天赐给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见多闻而少言语。
—苏格拉底传世名言:关注焦点: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理想国》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人文思想的发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关注焦点:人类社会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理想国》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对人文思想的发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体现人文精神“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小结: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2012·潍坊高二期末考试·9题)“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解析】关键信息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答案】A2.(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44题)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解析】古希腊文化更深层次的体现是希腊的思想,古希腊的思想注重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此题应该选择C。【答案】C跟进题组训练3.(2012·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3题)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解析】分析材料可理解到智者安提丰认为:虽然承认法律的约束力,但却不承认它有道德约束力。法律和道德都可违反,唯一不能违反的是自然本性的必然性。反映了智者学派忽视法律和社会道德建设。在这种气氛之中,苏格拉底开始了以善为目标的道德追求。
【答案】C4.(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11题)康德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此语反映的思想源于( )
A.普罗泰格拉 B.董仲舒 C.苏格拉底 D.薄伽丘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理性,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具有独立性,而这一思想的源头就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答案】C5.(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21题)古希腊一位哲人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他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柏拉图 
【解析】“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思想对重要内容,“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就是要想主宰天下人,让天下人听你的,须先主宰自己,也即认识你自己,选择A项。【答案】A6.(2012·佛山高三质检一·19题)西方学者麦马虹在总结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时指出: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幸福等同于 ;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文中的空白处是( )
A.智慧和德行 B.民主与科学
C.金钱与权力 D.法律与宗教信仰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开始了一场智者运动。智者运动推崇智慧。之后,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道德。故选A项。
【答案】A7.(2012·山东滨州高三期末统考·19题)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他祟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智慧和道德的推崇。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8.(2012·山西高三诊断考试·9题)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B.对理性的尊崇
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D.主张小国寡民
【解析】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名言反映了苏格拉底鼓励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鼓励人相信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选择B项。
【答案】B9.(2014·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这一思想 ①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
②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自身的理性判断
④为政治改革找到了一个辩护的理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切入点是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解题依据所学知识,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和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思想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主张“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而后者提出“知识即美德”,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D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跟进题组训练10.(2014·河南郑州一模·7)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灵魂”、“善”、“智慧”可知该思想家不仅研究人的道德,还研究人的内在灵魂,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约束,与材料观点相悖,故A项错误;材料提倡人们学习智慧来追求善,并没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故C项错误;由材料观点可以推断该思想家应为苏格拉底,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并未取得卓越成就,故D项错误。【答案】B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