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八下·保定期末)在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是作∠BAC平分线,在ABC中,∠BAC=90°,AB≠AC,无法求出△ACD
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得:AC=DC,则△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是作AC边的中垂线,则AD=CD,所以△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是作BC边的中垂线,可知AD是BC上的中线,所以AD=CD,则△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等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求解即可。
2.(2023八下·庐阳期末)的三边长分别为,,.下列条件:;;∶∶∶∶;∶∶∶∶.其中能判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 ∵∠A=∠B一∠C,所以∠B=∠A+∠C
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B=90°, 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符合题意.
②∵a2=(b+c)(b-c)
∴a2=b2-c2
∴b2=a2+c2
∴满足勾股定理,可得∠B=90°
∴ 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②项符合题意.
∵∠A:∠B:∠C=3:4:5
∴设∠A=3x.∠B=4x.∠C=5x
则有3x+4x+5x=180°.解得x=15°
∴∠A=45°.∠B=60°,∠C=75°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不符合题意.
∵:b:c=5:12:13
∴设a=5x.b=12x. C=13x
此时有a2+b2=c2
∴满足勾股定理,可得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符合题意.
∴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3 个..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和角的运算解题即可。
3.(2023八下·宝安期末)如图,在中,的高BD、CE交于点,若,则A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4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D,C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
∴∠AEC=∠ADB=90°.
在△ABD与△ACE中,
∴△ABD≌△ACE(AAS)
∴AD=AE
∴AB-AE=AC-AD
∴BE=CD
在△PBE与△PCD中,
∴△PBE≌△PCD(AAS)
∴PE=PD=6,PB=PC=10
∴DC=
设AD=x,则AC=AD+DC=x+8,AE=AD=x
在Rt△ACE中,∵∠AEC=90°,
∴AC2=AE2+EC2
∴(x+8)2=x2+162
∴x=12
∴AC=12+8=2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证明△ABD≌△ACE,得出AD=AE;再证明△PBE≌△PCD,得出PE=PD=6,PB=PC=1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C=8.设AD=x,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从而求出AC的长.
4.(2021八下·丹东期末)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E在上,点F在上,连接,将沿折叠,点C与点恰好重合时,则的度数( )
A.90° B.92° C.95° D.98°
【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OC.
∵,的平分线与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
∵AB=AC,
∴,
∴.
在和中, ,
∴,
∴OB=OC,
∴.
由题意将沿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性质可得,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从而求出∠OBC=∠CBA-∠ABO=44°,根据SAS证明△AOB≌△AOC,可得OB=OC,从而得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根据∠OEC=180°-∠EOC-∠ECO即可求解.
5.(2020八下·江干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AE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
A. B. +1 C. D.
【答案】D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由题知:△AE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EAF=60°,AE=AF,∴∠BAE+∠DAF=30°,
又AB=AD,AE=AF,∴Rt△ABE≌Rt△ADF(HL),
∴∠BAE=∠DAF=15°,
如图,作∠AEH=∠BAE=15°,交AB于H,
∴∠BHE=30°,AH=HE,∴HE=2BE=AH,BH= BE,∴AB=(2+ )BE,
∵AE2=BE2+AB2,
∴4=BE2+(2+ )2×BE2,
∴BE= ( ﹣1)= ,
∴AB=(2+ )BE=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得到Rt△ABE≌Rt△ADF,进而得到∠BAE=∠DAF=15°,如图,作∠AEH=∠BAE=15°,交AB于H,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HE=2BE=AH,BH= BE,∴AB=(2+ )BE,接着根据勾股定理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6.(2018八下·凤阳期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S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为Rt△ABM较长直角,AM=2 EF,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
A.14S B.13S C.12S D.11S
【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析】【解答】解:设AM=2a.BM=b.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2b=b,
∵AM=2 EF,
∴2a=2 b,
∴a= b,
∵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S,
∴b2=S,
∴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13b2=13S,
故答案为:B.
【分析】设AM=2a.BM=b.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2b=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7.(2020八下·襄阳开学考)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的度数是( )
A.128° B.118° C.108° D.98°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OC,
∵∠BAC=54°,AO为∠BAC的平分线,
∴∠BAO= ∠BAC= ×54°=27°,
又∵AB=AC,
∴∠ABC= (180°-∠BAC)= (180°-54°)=63°,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7°,
∴∠OBC=∠ABC-∠ABO=63°-27°=36°,
∵AO为∠BAC的平分线,AB=AC,
∴△AOB≌△AOC(SAS),
∴OB=OC,
∴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点O是△ABC的外心,
∴∠OCB=∠OBC=36°,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36°,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36°-36°=108°,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O,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OA=O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O=∠BAO,再求出∠OBC,然后判断出点O是△ABC的外心,根据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可得OB=O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OCB=∠OBC,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OE=CE,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CO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8.(2023八下·龙岗期末)如图,在中,,,请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分别是连线与边的交点),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得,垂直平分,平分,
垂直平分,
,
,
, ,
,,
,
平分,
,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得DF是垂直平分线,AE是角平分线,先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的度数,再通过三角形内角和求得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的度数.
9.(2023八下·金牛期末)如图,在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于点P、Q,再分别以点P、Q为圆心,以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连接交于点E,过点E作交AB于点D,若,,则的周长为( )
A.8 B.11 C.10 D.13
【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由做图知:BE平分∠ABC,
∴∠ABE=∠CBE,
∵DE∥BC,
∴∠DEB=∠CBE,
∴∠ABE=∠DEB,
∴DB=DE,
∴△ADE的周长=AD+DE+AE=AD+DB+AE=AB+AE=5+3=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BE平分∠ABC,可得∠ABE=∠CBE,根据DE∥BC,可得∠DEB=∠CBE,从而可得∠ABE=∠DEB,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DB=DE,那么△ADE的周长就可转化为AB+AE=5+3=8。
10.(2022八下·宝鸡期中)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接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④PQ∥A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ABD和△BCE为等边三角形,∴AB=BD,BC=BE,∠ABD=∠CBE,
∴∠ABD+∠DBE=∠CBE+∠DBE,即∠ABE=∠CBD,∴△ABE≌△DBC(SAS),正确;
B、由A知△ABE≌△DBC,∴∠BDC=∠BAE,∵∠BDC+∠BCD=∠ABD=60°,∴∠AMD=∠BAE+∠BCD=60°,正确;
C、∵∠PBQ=180°-∠ABD-∠CBE=180°-60°-60°=60°,由A知∠BDC=∠BAE,又∵BA=BD,∠ABD=∠PBQ=60°,∴△ABP≌△DBQ(ASA),∴PB=QB,∴△BPQ为等边三角形,正确;
D、由C知△BPQ为等边三角形,∴∠BPQ=60°,又∵∠ABD=60°,∴∠ABD=∠BPQ,∴PQ∥AC;
综上,正确的有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角或边相等,利用SAS证明△ABE≌△DBC即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BA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则可推出∠AMD=∠BAE+∠BCD=60°;先求出∠PBQ,利用A的结论,∠BDC=∠BAE,利用SAS证明△ABP≌△DBQ,得出PB=QB,即可判断△BPQ为等边三角形;分别求出∠ABD=∠BPQ=60°,即可判定PQ∥A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019八下·雅安期中)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6°,则底角∠B的大小为 .
【答案】68°或22°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1)当AB的中垂线MN与AC相交时,
∵∠AMD=90°,
∴∠A=90°-46°=44°,
∵AB=AC,
∴∠B=∠C= =68°;
;(2)当AB的中垂线MN与CA的延长线相交时,
∴∠DAB=90°-46°=44°,
∵AB=AC,
∴∠B=∠C= ∠DAB=22°.
故答案为68°或22°.
【分析】此题根据△ABC中∠A为锐角与钝角分为两种情况解答.
12.(2022八下·崇阳期中)下列三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相等的两个实数的平方也相等.它们的逆命题成立的有 .(填序号)
【答案】②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及其性质;逆命题
【解析】【解答】解: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成立;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
③相等的两个实数的平方也相等的逆命题是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不成立;
故答案为②.
【分析】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得其逆命题,分别写出各项的逆命题,再判断即可.
13.(2023八下·罗湖期末)如图,在中,,,点是外一点,若,.,则线段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在外作等边,过点D作EF⊥CD交CD延长线于F,连接CE,如下图:
∵等边,
∴,
∵,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在外作等边,过点D作EF⊥CD交CD延长线于F,连接C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从而求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DF,CE,再证是等边三角形,得AB=BC,然后证明,得AD=CE,即可求解.
14.(2022八下·胶州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点D是边BC的中点,直线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MN上的一个动点,则△BDE周长的最小值是 .
【答案】14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AD,AE,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的中点,
∴AD⊥BC,
∴△BDE的周长=BD+DE+BE=BD+DE+AE≥BD+AD,
当A、E、D三点共线时,△BDE的周长最小,
∵AB=AC=10,BC=12,即BD=6,
∴AD=8,
∴△BDE的周长最小值为BD+AD=6+8=14,
∴△BDE的周长最小值为14,
故答案为:14.
【分析】连接AD,AE,由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可得△BDE的周长=BD+DE+BE=BD+DE+AE,由于BD时定值,可知当DE+AE最小时,△BDE的周长最小,当A、E、D三点共线时,DE+AE最小且等于A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继而得解.
15.(2020八下·沈河期末)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一点,PN⊥OB于点N,点M是线段ON上一点.已知OM=3,ON=5,点D为OA上一点,若满足PD=PM,则OD的长度为 .
【答案】3或7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P作PE⊥OA于点E,
∵OC平分∠AOB,PE⊥OA,PN⊥OB,
∴PE=PN,
∵PE=PN,OP=OP,
∴△OPE≌△OPN(HL),
∴OE=ON=5,
∵OM=3,ON=5,
∴MN=2,
若点D在线段OE上,
∵PM=PD,PE=PN,
∴△PMN≌△PDE(HL),
∴DE=MN=2,
∴OD=OE﹣DE=3,
若点D在射线EA上,
∵PM=PD,PE=PN,
∴△PMN≌△PDE(HL),
∴DE=MN=2,
∴OD=OE+DE=7.
故答案为:3或7.
【分析】过点P作PE⊥OA于点E,分点D在线段OE上,点D在射线EA上两种情况讨论,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N=PE,即可求OE=ON=5,由题意可证△PMN≌△PDE,可求OD的长.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6题5分,第17题7分,第18题8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第22题10分,共55分)
16.(2021八下·夏邑期末)如图, 中, ,若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
(1)若点 在 上,且满足 时,求此时 的值;
(2)若点 恰好在 的平分线上,求 的值.
【答案】(1)解:∵ , , ,
∴在 中, ,
由题意得PA= t,PC=8-t,
∵PA=PB,
∴PB=t,
∴在 中, ,即 ,
解得:
(2)解:作∠CAB的平分线AP,过P作PD⊥AB于D点,如图所示,
∵AP平分∠CAB, ,PD⊥AB,
∴PC=PD,
在 和 中, ,
∴ ≌ ,
∴AD=AC=8,
∴BD=AB-AD=10-8=2,
由题意得PD=PC=t-8,则PB=6-(t-8)=14-t,
∴在 中, ,即 ,
解得: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出AC=8, 由题意得PA= t,PC=8-t, 可得PA=PB=t, 在 中,由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
(2) 作∠CAB的平分线AP,过P作PD⊥AB于D点,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C=PD,证明 ≌ ,可得AD=AC=8,从而求出BD=AB-AD=2,由题意得PD=PC=t-8,则PB=14-t,在 中,由 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
17.(2022八下·大田期中)在中,,是的角平分线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若,且,求的长;
(3)如图3,当时,求证:.
【答案】(1)证明:∵,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2)解:过D作DE⊥BC于E
∵,
∴
∴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
(3)证明:以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在A'C上截取CD'=BD,连接A'A延长交BC于H,
∵A'B=A'C,AB=AC,
∴A'H是BC垂直平分线,∠D'A'A=30°,
∵AB=AC,∠BAC=100°,
∴∠ACA′=∠ABD=20°,
在△ABD和△ACD'中,
,
∴△ABD≌△ACD'(SAS),
∴AD=AD',∠BAC=∠CAD′=100°,
∴∠AD′C=60°,连接AA′,
∴∠D'A'A=∠A'AD'=30°,
∴A'D'=AD',
∴BC=A'C=A'D'+CD'=AD+BD,
即BC=BD+A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根据∠A=36°,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得∠A=∠CBD,∠BDC=∠C=72°,进而得AD=BD,BD=BC,即可证明AD=BC;
(2) 过D作DE⊥BC于E,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从而得,再由角平分线性质得,进而得,又,代入数据即可求得AD的长;
(3)以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在A'C上截取CD'=BD,连接A'A延长交BC于H,由A'B=A'C,AB=AC,推出A'H是BC垂直平分线,∠D'A'A=30°,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求得∠ACA′=∠ABD=20°,从而证得△ABD≌△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AD',∠BAC=∠CAD′=100°,从而得到∠AD′C=60°,进而求得∠D'A'A=∠A'AD'=30°,即得A'D'=AD',进而推出BC=A'C=A'D'+CD'=AD+BD,即可求证结论成立.
18.(2023八下·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是的角平分线,交直线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如图2,是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的垂线交于点D,交x轴于点E求直线的解析式;
(3)在x轴上寻找点F使得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
【答案】(1)解:过点C作于点M,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设点C坐标为,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解得m,
∴点C坐标为;
(2)解:∵是的角平分线,
∴,
∵于点D,
∴,
在和中,
∴,
∴,
当时,,
∴点,
则,
当时,,
∴点,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点E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点和代入,得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3)或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设点F的坐标为,
∵,,,
∴,,
为等腰三角形,分情况讨论:
①,
∴,
,
,
,
,
或,
∴点F的坐标为或;
②,
∴,
,
,
,
或(舍),
∴点F的坐标为;
③,
∴,
,
,
,
,
∴点F的坐标为;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F坐标为或或或.
【分析】(1) 设点C坐标为, 得出 ,,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到,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到,则,可求出OB,OA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点坐标,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答案;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19.(2023八下·淮安期末)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P是直线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以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
(1)如图1,点P在边上.
①请说明:;
②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2)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在图2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直接写出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的长.
【答案】(1)解:①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②,
,
的周长,
当时,取最小值,
,,
,
,
此时,
周长的最小值为;
(2)解:图形如下所示,.
理由如下:,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即;
(3)解: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如下图所示,,
,,
,
,
,
,
,即,
,,
,
在中,,,
,
;
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如下图所示,,
,,
,
,
,
.
综上可知,的长为1或4.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得出,根据SAS证明△ABP≌△ACQ;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P=CQ,可得的周长,由于BC为定值,当AP最小时,的周长最小,所以当时,取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P的长,继而得解;
(2)根据SAS证明△ABP≌△ACQ,可得PB=CQ,从而得出;
(3)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则,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则,据此分别画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20.(2023八下·铜仁期末)
(1)阅读理解
由两个顶角相等且有公共顶角顶点的特殊多边形组成的图形,如果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在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对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手拉手模型”.在如图①所示的“手拉手”图形中,小白发现若,,,则,请证明他的发现;
(2)问题解决
如图②,,试探索线段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
(3)拓展探究
如图③,和是拥有公共顶点C的两个等边三角形,M点、N点、F点分别是的中点.当时,请直接写出的长.
【答案】(1)证明:∵,
∴,
∴,
在和中,
,
∴;
(2)解:结论:.
理由:如图2中,连接,
由(1)得,,
∴,
∴,
∴.
又∵,
∴.
(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
∴
∵点分别为边中点,
∴是的中位线,是的中位线,
∴,
∴,
∴
∵,
∴
∴
过点F作于点G,如图,
∴
由勾股定理得,
∴.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手拉手模型”。(1)根据∠BAC=∠DAE可知:∠BAD=∠CAE,根据已知两组边分别相等的条件,用“边角边”证明 ;(2)利用(1)中结论 ,则有BD=CE,∠ACE=∠B,则有∠DCE=90°,可知,则(3)根据(1)中方法,易证,则有AD=BE,根据M、F、N为中点,可得FM=FN=5,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和全等的性质可证∠MFN=120°,则三角形MFN是顶角为120°、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边垂线段,可得MN=.【注意】顶角120°的等腰三角形,底边是腰长的倍,这个结论可以在小题中应用。
21.(2022八下·太原期末)综合与实践:
已知,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BAC=36°.现要将其剪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不能有剩余).下面是小文借助尺规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请阅读后完成相应任务.
作法:如图1所示, ①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②连接PA,PB,PC. 结论:沿线段PA,PB,PC剪开,即可得到三个等腰三角形, 理由:∵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依据). 同理,PA=PC. ∴PA=PB=PC. ∴△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
任务:
(1)上述过程中,横线上的结论为 ,括号中的依据为 .
(2)受小文的启发,同学们想到另一种思路:如图2,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在此基础上构造两条线段(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作为裁剪线,也可解决问题!请在图2中画出一种裁剪方案,直接写出得到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及相应顶角的度数.
(3)如图3,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BAC=108°,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题.
A.请在图3中设计出一种裁剪方案,将该三角形纸片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裁剪线).
B.请在图3中设计出一种裁剪方案,将该三角形纸片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且四个三角形互不全等(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裁剪线).
【答案】(1)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解:如图,连接BD、DE,
由作法知,BC=BD=BE,则△BCD、△BDE是等腰三角形,
∵AB=AC,∠BAC=36°,∴∠ABC=∠ACB=72°,∵BC=BD,
∴∠BDC=∠ACB=72°,∴∠DBC=36°,
∴∠EBD=∠ABC ∠DBC=36°,
∵BD=BE,∴∠BED=∠BDE =72°,
∴∠AED=180° ∠BED=108°,
∴∠EDA=180° ∠BAC ∠AED=36°,
∴AE=DE,即△ADE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ADE的顶角为108°,△BDE的顶角为36°,△BDC的顶角为36°;
如图,连接DE、CE,则BC=BE,∴△BCE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72°,∠BEC=∠BCE=54°,∴∠DCE=∠ACB←∠BCE=18°,
连接BD,由上一种裁剪方法知,
BD平分∠ABC,则△BCD≌△BED(SAS),
∴CD=DE,即△DCE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EDC=180° 2×18°=144°,∴∠ADE=180° ∠EDC=36°=∠BAC,
∴AE=DE,即△AED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
综上,△ADE的顶角为108°,△BCE的顶角为72°,△DCE的顶角为144°.
(3)解:选A:分别以B、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与BC相交于点D、E,连接AD、AE,则△ABD、△ACE、△ADE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如下图所示;裁剪线段为AD、AE;选B: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与BC相交于D,连接AD,对于等腰△ABD,按照图1中的裁剪方法,即可得到四个等腰三角形:△ACD、△ADE、△DEF、△BEF,其中裁剪线为AD、DE、EF.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1)∵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同理,PA=PC.
∴PA=PB=PC.
∴△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22.(2023八下·台山期末)【背景介绍】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如图.
(1)【小试牛刀】
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显然,,.请用,,分别表示出梯形,四边形,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 , , ,则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 ,经化简,可得到勾股定理.
(2)如图2,河道上,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160米,,为两个菜园(看作两个点),,,垂足分别为,,米,米,现在菜农要在上确定一个抽水点,使得抽水点到两个菜园,的距离和最短,则该最短距离为 米.
(3)【知识迁移】
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画图说明并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答案】(1);;;
(2)200
(3)解:如下图,,,、,点为线段上一点,
设,则,
∴,
由上可得当三点共线时,距离最小,最小为,
作交延长线于点F,
∵,
∴四边形是矩形,
∴,,
∴.
∴代数式的最小值为15.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1)=;
由图1可知,BE=a-b,==;
+=+=
==;
∵=+
∴=+
∴化简后,可得+=.
故答案为:;;;;
(2)延长BC到点E,使BE=AD,并连接DE,延长CB到F,使BC=BF,如下图:
当点D、P、F三点在一条直线时,点P到C,D的距离和最短;
由题意可知,AB=160米,AD=70米,BC=50米;
∵ADAB,BCAB
∴AD//BC
又∵AD=BE
∴四边形ABFED是矩形
∴DE=AB=160米,BE=AD=70米
∴EF=BE+BF=70+50=120米
∴DF==200米
故答案为:200;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判断P点的位置;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距离和最小值即可.
(3)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D+PC的长;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判断P点的位置,此时PD+PC=CD;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距离和CD最小值,既是所求.
1 / 1【培优卷】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八下·保定期末)在中,,.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在BC边上找一点D,使为等腰三角形.下列作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3八下·庐阳期末)的三边长分别为,,.下列条件:;;∶∶∶∶;∶∶∶∶.其中能判断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个 B.个 C.个 D.个
3.(2023八下·宝安期末)如图,在中,的高BD、CE交于点,若,则AC的长为( )
A.18 B.20 C.22 D.24
4.(2021八下·丹东期末)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点E在上,点F在上,连接,将沿折叠,点C与点恰好重合时,则的度数( )
A.90° B.92° C.95° D.98°
5.(2020八下·江干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AE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的边长是( )
A. B. +1 C. D.
6.(2018八下·凤阳期中)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S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为Rt△ABM较长直角,AM=2 EF,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
A.14S B.13S C.12S D.11S
7.(2020八下·襄阳开学考)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的度数是( )
A.128° B.118° C.108° D.98°
8.(2023八下·龙岗期末)如图,在中,,,请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分别是连线与边的交点),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9.(2023八下·金牛期末)如图,在中,以点B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于点P、Q,再分别以点P、Q为圆心,以大于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连接交于点E,过点E作交AB于点D,若,,则的周长为( )
A.8 B.11 C.10 D.13
10.(2022八下·宝鸡期中)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和△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接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④PQ∥AC.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019八下·雅安期中)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6°,则底角∠B的大小为 .
12.(2022八下·崇阳期中)下列三个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相等的两个实数的平方也相等.它们的逆命题成立的有 .(填序号)
13.(2023八下·罗湖期末)如图,在中,,,点是外一点,若,.,则线段的长为 .
14.(2022八下·胶州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10,BC=12,点D是边BC的中点,直线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点E是MN上的一个动点,则△BDE周长的最小值是 .
15.(2020八下·沈河期末)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OC上一点,PN⊥OB于点N,点M是线段ON上一点.已知OM=3,ON=5,点D为OA上一点,若满足PD=PM,则OD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6题5分,第17题7分,第18题8分,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9分,第22题10分,共55分)
16.(2021八下·夏邑期末)如图, 中, ,若点 从点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
(1)若点 在 上,且满足 时,求此时 的值;
(2)若点 恰好在 的平分线上,求 的值.
17.(2022八下·大田期中)在中,,是的角平分线
(1)如图1,当时,求证:;
(2)如图2,若,且,求的长;
(3)如图3,当时,求证:.
18.(2023八下·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是的角平分线,交直线于点C.
(1)求点C的坐标;
(2)如图2,是的角平分线,过点B作的垂线交于点D,交x轴于点E求直线的解析式;
(3)在x轴上寻找点F使得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
19.(2023八下·淮安期末)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P是直线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以为边向右侧作等边,连接.
(1)如图1,点P在边上.
①请说明:;
②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2)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在图2中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3)直接写出当为直角三角形时,的长.
20.(2023八下·铜仁期末)
(1)阅读理解
由两个顶角相等且有公共顶角顶点的特殊多边形组成的图形,如果把它们的底角顶点连接起来,则在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对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模型称为“手拉手模型”.在如图①所示的“手拉手”图形中,小白发现若,,,则,请证明他的发现;
(2)问题解决
如图②,,试探索线段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
(3)拓展探究
如图③,和是拥有公共顶点C的两个等边三角形,M点、N点、F点分别是的中点.当时,请直接写出的长.
21.(2022八下·太原期末)综合与实践:
已知,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BAC=36°.现要将其剪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不能有剩余).下面是小文借助尺规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请阅读后完成相应任务.
作法:如图1所示, ①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②连接PA,PB,PC. 结论:沿线段PA,PB,PC剪开,即可得到三个等腰三角形, 理由:∵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依据). 同理,PA=PC. ∴PA=PB=PC. ∴△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
任务:
(1)上述过程中,横线上的结论为 ,括号中的依据为 .
(2)受小文的启发,同学们想到另一种思路:如图2,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在此基础上构造两条线段(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作为裁剪线,也可解决问题!请在图2中画出一种裁剪方案,直接写出得到的三个等腰三角形及相应顶角的度数.
(3)如图3,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BAC=108°,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 题.
A.请在图3中设计出一种裁剪方案,将该三角形纸片分成三个等腰三角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裁剪线).
B.请在图3中设计出一种裁剪方案,将该三角形纸片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且四个三角形互不全等(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说明裁剪线).
22.(2023八下·台山期末)【背景介绍】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着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向常春在1994年构造发现了一个新的证法.如图.
(1)【小试牛刀】
把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放置,其三边长分别为,,.显然,,.请用,,分别表示出梯形,四边形,的面积,再探究这三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可得到勾股定理: , , ,则它们满足的关系式为 ,经化简,可得到勾股定理.
(2)如图2,河道上,两点(看作直线上的两点)相距160米,,为两个菜园(看作两个点),,,垂足分别为,,米,米,现在菜农要在上确定一个抽水点,使得抽水点到两个菜园,的距离和最短,则该最短距离为 米.
(3)【知识迁移】
借助上面的思考过程,画图说明并求代数式的最小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是作∠BAC平分线,在ABC中,∠BAC=90°,AB≠AC,无法求出△ACD
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得:AC=DC,则△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是作AC边的中垂线,则AD=CD,所以△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是作BC边的中垂线,可知AD是BC上的中线,所以AD=CD,则△ACD为等腰三角形,此作图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等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求解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解析】【解答】解: ∵∠A=∠B一∠C,所以∠B=∠A+∠C
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B=90°, 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符合题意.
②∵a2=(b+c)(b-c)
∴a2=b2-c2
∴b2=a2+c2
∴满足勾股定理,可得∠B=90°
∴ 可得△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②项符合题意.
∵∠A:∠B:∠C=3:4:5
∴设∠A=3x.∠B=4x.∠C=5x
则有3x+4x+5x=180°.解得x=15°
∴∠A=45°.∠B=60°,∠C=75°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不符合题意.
∵:b:c=5:12:13
∴设a=5x.b=12x. C=13x
此时有a2+b2=c2
∴满足勾股定理,可得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项符合题意.
∴能判断△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3 个..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和角的运算解题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在△ABC中,BD,CE分别是三角形的高,
∴∠AEC=∠ADB=90°.
在△ABD与△ACE中,
∴△ABD≌△ACE(AAS)
∴AD=AE
∴AB-AE=AC-AD
∴BE=CD
在△PBE与△PCD中,
∴△PBE≌△PCD(AAS)
∴PE=PD=6,PB=PC=10
∴DC=
设AD=x,则AC=AD+DC=x+8,AE=AD=x
在Rt△ACE中,∵∠AEC=90°,
∴AC2=AE2+EC2
∴(x+8)2=x2+162
∴x=12
∴AC=12+8=20
故答案为:B.
【分析】先证明△ABD≌△ACE,得出AD=AE;再证明△PBE≌△PCD,得出PE=PD=6,PB=PC=10,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C=8.设AD=x,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出x,从而求出AC的长.
4.【答案】B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OC.
∵,的平分线与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
∵AB=AC,
∴,
∴.
在和中, ,
∴,
∴OB=OC,
∴.
由题意将沿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性质可得,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从而求出∠OBC=∠CBA-∠ABO=44°,根据SAS证明△AOB≌△AOC,可得OB=OC,从而得出,由折叠的性质可得,根据∠OEC=180°-∠EOC-∠ECO即可求解.
5.【答案】D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由题知:△AEF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EAF=60°,AE=AF,∴∠BAE+∠DAF=30°,
又AB=AD,AE=AF,∴Rt△ABE≌Rt△ADF(HL),
∴∠BAE=∠DAF=15°,
如图,作∠AEH=∠BAE=15°,交AB于H,
∴∠BHE=30°,AH=HE,∴HE=2BE=AH,BH= BE,∴AB=(2+ )BE,
∵AE2=BE2+AB2,
∴4=BE2+(2+ )2×BE2,
∴BE= ( ﹣1)= ,
∴AB=(2+ )BE= ,
故答案为:D.
【分析】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得到Rt△ABE≌Rt△ADF,进而得到∠BAE=∠DAF=15°,如图,作∠AEH=∠BAE=15°,交AB于H,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HE=2BE=AH,BH= BE,∴AB=(2+ )BE,接着根据勾股定理结合题意即可求解.
6.【答案】B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析】【解答】解:设AM=2a.BM=b.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
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2b=b,
∵AM=2 EF,
∴2a=2 b,
∴a= b,
∵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S,
∴b2=S,
∴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13b2=13S,
故答案为:B.
【分析】设AM=2a.BM=b.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2b=b,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OB、OC,
∵∠BAC=54°,AO为∠BAC的平分线,
∴∠BAO= ∠BAC= ×54°=27°,
又∵AB=AC,
∴∠ABC= (180°-∠BAC)= (180°-54°)=63°,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7°,
∴∠OBC=∠ABC-∠ABO=63°-27°=36°,
∵AO为∠BAC的平分线,AB=AC,
∴△AOB≌△AOC(SAS),
∴OB=OC,
∴点O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点O是△ABC的外心,
∴∠OCB=∠OBC=36°,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36°,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36°-36°=108°,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OB、O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O,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B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OA=O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O=∠BAO,再求出∠OBC,然后判断出点O是△ABC的外心,根据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可得OB=O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OCB=∠OBC,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OE=CE,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出∠CO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8.【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得,垂直平分,平分,
垂直平分,
,
,
, ,
,,
,
平分,
,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尺规作图的痕迹可得DF是垂直平分线,AE是角平分线,先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的度数,再通过三角形内角和求得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的度数.
9.【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尺规作图-作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由做图知:BE平分∠ABC,
∴∠ABE=∠CBE,
∵DE∥BC,
∴∠DEB=∠CBE,
∴∠ABE=∠DEB,
∴DB=DE,
∴△ADE的周长=AD+DE+AE=AD+DB+AE=AB+AE=5+3=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BE平分∠ABC,可得∠ABE=∠CBE,根据DE∥BC,可得∠DEB=∠CBE,从而可得∠ABE=∠DEB,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DB=DE,那么△ADE的周长就可转化为AB+AE=5+3=8。
10.【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ABD和△BCE为等边三角形,∴AB=BD,BC=BE,∠ABD=∠CBE,
∴∠ABD+∠DBE=∠CBE+∠DBE,即∠ABE=∠CBD,∴△ABE≌△DBC(SAS),正确;
B、由A知△ABE≌△DBC,∴∠BDC=∠BAE,∵∠BDC+∠BCD=∠ABD=60°,∴∠AMD=∠BAE+∠BCD=60°,正确;
C、∵∠PBQ=180°-∠ABD-∠CBE=180°-60°-60°=60°,由A知∠BDC=∠BAE,又∵BA=BD,∠ABD=∠PBQ=60°,∴△ABP≌△DBQ(ASA),∴PB=QB,∴△BPQ为等边三角形,正确;
D、由C知△BPQ为等边三角形,∴∠BPQ=60°,又∵∠ABD=60°,∴∠ABD=∠BPQ,∴PQ∥AC;
综上,正确的有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有关角或边相等,利用SAS证明△ABE≌△DBC即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C=∠BAE,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则可推出∠AMD=∠BAE+∠BCD=60°;先求出∠PBQ,利用A的结论,∠BDC=∠BAE,利用SAS证明△ABP≌△DBQ,得出PB=QB,即可判断△BPQ为等边三角形;分别求出∠ABD=∠BPQ=60°,即可判定PQ∥AC.
11.【答案】68°或22°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1)当AB的中垂线MN与AC相交时,
∵∠AMD=90°,
∴∠A=90°-46°=44°,
∵AB=AC,
∴∠B=∠C= =68°;
;(2)当AB的中垂线MN与CA的延长线相交时,
∴∠DAB=90°-46°=44°,
∵AB=AC,
∴∠B=∠C= ∠DAB=22°.
故答案为68°或22°.
【分析】此题根据△ABC中∠A为锐角与钝角分为两种情况解答.
12.【答案】②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对顶角及其性质;逆命题
【解析】【解答】解:①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成立;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成立;
③相等的两个实数的平方也相等的逆命题是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则这两个数相等,不成立;
故答案为②.
【分析】把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即得其逆命题,分别写出各项的逆命题,再判断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在外作等边,过点D作EF⊥CD交CD延长线于F,连接CE,如下图:
∵等边,
∴,
∵,
∴,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故答案为:.
【分析】在外作等边,过点D作EF⊥CD交CD延长线于F,连接C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从而求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DF,CE,再证是等边三角形,得AB=BC,然后证明,得AD=CE,即可求解.
14.【答案】14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AD,AE,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E=BE,
∵△ABC是等腰三角形,D是BC的中点,
∴AD⊥BC,
∴△BDE的周长=BD+DE+BE=BD+DE+AE≥BD+AD,
当A、E、D三点共线时,△BDE的周长最小,
∵AB=AC=10,BC=12,即BD=6,
∴AD=8,
∴△BDE的周长最小值为BD+AD=6+8=14,
∴△BDE的周长最小值为14,
故答案为:14.
【分析】连接AD,AE,由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E=BE,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C,可得△BDE的周长=BD+DE+BE=BD+DE+AE,由于BD时定值,可知当DE+AE最小时,△BDE的周长最小,当A、E、D三点共线时,DE+AE最小且等于A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继而得解.
15.【答案】3或7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P作PE⊥OA于点E,
∵OC平分∠AOB,PE⊥OA,PN⊥OB,
∴PE=PN,
∵PE=PN,OP=OP,
∴△OPE≌△OPN(HL),
∴OE=ON=5,
∵OM=3,ON=5,
∴MN=2,
若点D在线段OE上,
∵PM=PD,PE=PN,
∴△PMN≌△PDE(HL),
∴DE=MN=2,
∴OD=OE﹣DE=3,
若点D在射线EA上,
∵PM=PD,PE=PN,
∴△PMN≌△PDE(HL),
∴DE=MN=2,
∴OD=OE+DE=7.
故答案为:3或7.
【分析】过点P作PE⊥OA于点E,分点D在线段OE上,点D在射线EA上两种情况讨论,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N=PE,即可求OE=ON=5,由题意可证△PMN≌△PDE,可求OD的长.
16.【答案】(1)解:∵ , , ,
∴在 中, ,
由题意得PA= t,PC=8-t,
∵PA=PB,
∴PB=t,
∴在 中, ,即 ,
解得:
(2)解:作∠CAB的平分线AP,过P作PD⊥AB于D点,如图所示,
∵AP平分∠CAB, ,PD⊥AB,
∴PC=PD,
在 和 中, ,
∴ ≌ ,
∴AD=AC=8,
∴BD=AB-AD=10-8=2,
由题意得PD=PC=t-8,则PB=6-(t-8)=14-t,
∴在 中, ,即 ,
解得: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出AC=8, 由题意得PA= t,PC=8-t, 可得PA=PB=t, 在 中,由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
(2) 作∠CAB的平分线AP,过P作PD⊥AB于D点,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C=PD,证明 ≌ ,可得AD=AC=8,从而求出BD=AB-AD=2,由题意得PD=PC=t-8,则PB=14-t,在 中,由 建立关于t的方程,解之即可.
17.【答案】(1)证明:∵,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2)解:过D作DE⊥BC于E
∵,
∴
∴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
(3)证明:以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在A'C上截取CD'=BD,连接A'A延长交BC于H,
∵A'B=A'C,AB=AC,
∴A'H是BC垂直平分线,∠D'A'A=30°,
∵AB=AC,∠BAC=100°,
∴∠ACA′=∠ABD=20°,
在△ABD和△ACD'中,
,
∴△ABD≌△ACD'(SAS),
∴AD=AD',∠BAC=∠CAD′=100°,
∴∠AD′C=60°,连接AA′,
∴∠D'A'A=∠A'AD'=30°,
∴A'D'=AD',
∴BC=A'C=A'D'+CD'=AD+BD,
即BC=BD+A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根据∠A=36°,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从而得∠A=∠CBD,∠BDC=∠C=72°,进而得AD=BD,BD=BC,即可证明AD=BC;
(2) 过D作DE⊥BC于E,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得,从而得,再由角平分线性质得,进而得,又,代入数据即可求得AD的长;
(3)以BC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C,在A'C上截取CD'=BD,连接A'A延长交BC于H,由A'B=A'C,AB=AC,推出A'H是BC垂直平分线,∠D'A'A=30°,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求得∠ACA′=∠ABD=20°,从而证得△ABD≌△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AD',∠BAC=∠CAD′=100°,从而得到∠AD′C=60°,进而求得∠D'A'A=∠A'AD'=30°,即得A'D'=AD',进而推出BC=A'C=A'D'+CD'=AD+BD,即可求证结论成立.
18.【答案】(1)解:过点C作于点M,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可设点C坐标为,
∴,,
∵,是的角平分线,
∴,
∴,
∴,
∴,
解得m,
∴点C坐标为;
(2)解:∵是的角平分线,
∴,
∵于点D,
∴,
在和中,
∴,
∴,
当时,,
∴点,
则,
当时,,
∴点,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
∴点E坐标为,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将点和代入,得
,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3)或或或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设点F的坐标为,
∵,,,
∴,,
为等腰三角形,分情况讨论:
①,
∴,
,
,
,
,
或,
∴点F的坐标为或;
②,
∴,
,
,
,
或(舍),
∴点F的坐标为;
③,
∴,
,
,
,
,
∴点F的坐标为;
综上,满足条件的点F坐标为或或或.
【分析】(1) 设点C坐标为, 得出 ,, 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到,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2)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到,则,可求出OB,OA长度,根据勾股定理求出E点坐标,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答案;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列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答案。
19.【答案】(1)解:①证明:,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②,
,
的周长,
当时,取最小值,
,,
,
,
此时,
周长的最小值为;
(2)解:图形如下所示,.
理由如下:,是等边三角形,
,,,
,
,
在和中,
,
;
,
,
即;
(3)解:当为直角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
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如下图所示,,
,,
,
,
,
,
,即,
,,
,
在中,,,
,
;
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如下图所示,,
,,
,
,
,
.
综上可知,的长为1或4.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1)①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从而得出,根据SAS证明△ABP≌△ACQ;
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P=CQ,可得的周长,由于BC为定值,当AP最小时,的周长最小,所以当时,取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P的长,继而得解;
(2)根据SAS证明△ABP≌△ACQ,可得PB=CQ,从而得出;
(3)分两种情况:当点P在点B的左侧时,则,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则,据此分别画出图形,根据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20.【答案】(1)证明:∵,
∴,
∴,
在和中,
,
∴;
(2)解:结论:.
理由:如图2中,连接,
由(1)得,,
∴,
∴,
∴.
又∵,
∴.
(3)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
【解析】【解答】解:(3)∵均为等边三角形,
∴
∴
∴
∴,
∴
∵点分别为边中点,
∴是的中位线,是的中位线,
∴,
∴,
∴
∵,
∴
∴
过点F作于点G,如图,
∴
由勾股定理得,
∴.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手拉手模型”。(1)根据∠BAC=∠DAE可知:∠BAD=∠CAE,根据已知两组边分别相等的条件,用“边角边”证明 ;(2)利用(1)中结论 ,则有BD=CE,∠ACE=∠B,则有∠DCE=90°,可知,则(3)根据(1)中方法,易证,则有AD=BE,根据M、F、N为中点,可得FM=FN=5,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和全等的性质可证∠MFN=120°,则三角形MFN是顶角为120°、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边垂线段,可得MN=.【注意】顶角120°的等腰三角形,底边是腰长的倍,这个结论可以在小题中应用。
21.【答案】(1)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解:如图,连接BD、DE,
由作法知,BC=BD=BE,则△BCD、△BDE是等腰三角形,
∵AB=AC,∠BAC=36°,∴∠ABC=∠ACB=72°,∵BC=BD,
∴∠BDC=∠ACB=72°,∴∠DBC=36°,
∴∠EBD=∠ABC ∠DBC=36°,
∵BD=BE,∴∠BED=∠BDE =72°,
∴∠AED=180° ∠BED=108°,
∴∠EDA=180° ∠BAC ∠AED=36°,
∴AE=DE,即△ADE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ADE的顶角为108°,△BDE的顶角为36°,△BDC的顶角为36°;
如图,连接DE、CE,则BC=BE,∴△BCE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72°,∠BEC=∠BCE=54°,∴∠DCE=∠ACB←∠BCE=18°,
连接BD,由上一种裁剪方法知,
BD平分∠ABC,则△BCD≌△BED(SAS),
∴CD=DE,即△DCE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EDC=180° 2×18°=144°,∴∠ADE=180° ∠EDC=36°=∠BAC,
∴AE=DE,即△AED是等腰三角形,且顶角;
综上,△ADE的顶角为108°,△BCE的顶角为72°,△DCE的顶角为144°.
(3)解:选A:分别以B、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与BC相交于点D、E,连接AD、AE,则△ABD、△ACE、△ADE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如下图所示;裁剪线段为AD、AE;选B: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与BC相交于D,连接AD,对于等腰△ABD,按照图1中的裁剪方法,即可得到四个等腰三角形:△ACD、△ADE、△DEF、△BEF,其中裁剪线为AD、DE、EF.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1)∵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同理,PA=PC.
∴PA=PB=PC.
∴△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22.【答案】(1);;;
(2)200
(3)解:如下图,,,、,点为线段上一点,
设,则,
∴,
由上可得当三点共线时,距离最小,最小为,
作交延长线于点F,
∵,
∴四边形是矩形,
∴,,
∴.
∴代数式的最小值为15.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应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1)=;
由图1可知,BE=a-b,==;
+=+=
==;
∵=+
∴=+
∴化简后,可得+=.
故答案为:;;;;
(2)延长BC到点E,使BE=AD,并连接DE,延长CB到F,使BC=BF,如下图:
当点D、P、F三点在一条直线时,点P到C,D的距离和最短;
由题意可知,AB=160米,AD=70米,BC=50米;
∵ADAB,BCAB
∴AD//BC
又∵AD=BE
∴四边形ABFED是矩形
∴DE=AB=160米,BE=AD=70米
∴EF=BE+BF=70+50=120米
∴DF==200米
故答案为:200;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判断P点的位置;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距离和最小值即可.
(3)设未知数,根据勾股定理,可得PD+PC的长;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判断P点的位置,此时PD+PC=CD;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边长;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距离和CD最小值,既是所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