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18: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部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回延安
贺敬之
学习目标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积累“登时” “脑畔”等词语。
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民俗内涵。
朗诵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人“大我”的革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
《回延安》创作背景
《回延安》的“回”字说明是延安曾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贺敬之少年时离开硝烟炮火中的家乡台儿庄,踏上了追寻革命与真理的道路。1940年,16岁的贺敬之终于到达了日思夜想的革命圣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在延安受到的革命与文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一生的底色,也让他对延安产生了如同再生父母般的深厚感情。在延安,贺敬之参与创作了新歌剧《白毛女》和歌曲《南泥湾》的歌词。抗日战争胜利后,贺敬之离开延安。
1956年春,贺敬之从北京来延安参加会议,回到了自己革命与文学生涯的起点延安。阔别十载,一朝返归,看到了延安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回延安》,表达自己对延安母亲的深情。
字音识记
搂定( )
登时( )
lǒu
羊羔( )
油馍( )
脑畔( )
气喘( )
dēnɡ
ɡāo

pàn
chuǎn
·
·
·
·
·
·
字音易错。
( )糜子
méi
( )糜烂


一般读作“mí”,只在“糜子”一词中读“méi”。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诗歌。思考《回延安》
写了什么内容?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教材“思考探究”一)。
披文入情
初读,明诗意
自由朗读诗歌,根据每章主要内容,为每章节拟小标题。( 延安,横线上限一个字)
一、重返延安,见到延安亲人
二、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
三、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
四、描述延安城崭新的面貌
五、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
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请结合全诗,梳理诗人回延安见到的具体的人、事、物、景,并说出其内涵。

老爷爷、团支书、社主任、娃娃们等

亲人相迎、欢聚一堂等
彰显了延安亲人淳朴而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

黄土、红旗、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糜子、米酒、油馍、木炭火、窑洞、炕、白窗纸、红窗花等
陕北的特有风物,有着浓郁的地域风情

故景:宝塔山、杜甫川、柳林铺、杨家岭、枣园、延河等。
新颜:街道、楼房、电灯、绿树等
是革命起源、壮大的重要之地,是红色意象的集中呈现,是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的崭新面貌
课文精讲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白羊肚手巾”具有陕北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这里代指延安的“亲人们”。
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借代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强烈,深切动人”,“极度欢乐的文字中闪耀着希望的金光”。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极度欢乐”的情感?
再读 悟诗情
(1)有的地方直接抒情,如大江奔流,张扬恣肆、直截了当地宣泄情感。如: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直接抒发自己离开延安后的思念之情。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把延安比作母亲,不断呼唤,用称呼揭示延安和“我”的关系,直接抒发对延安的思念之情。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表达对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大发展的热切盼望。
(2)有的地方间接抒情,如小桥流水,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如: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心理描写,通过两个“莫”,表达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动作描写,“抓”“贴”,极写感情的深挚,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写出诗人见到亲人时无以言表的激动,大幅度、有力度的动词“扑”传神地将这种心情表现了出来。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语言描写,“真”字传达出美梦成真的欢喜和对延安亲人的热切盼望与感激之情。
再读 悟诗情
1.这首诗以抒情为主,叙事为辅,情字贯穿全诗。请你用圈点批注法再读全诗,结合关键词句,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激动 兴奋
感激 怀念
喜悦 欢乐
喜悦 赞美
昂扬 豪迈
“抓”“贴” “搂” “扑”等动作
再读 悟诗情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任选一个喜欢的章节,把自己理解的情感放进去,大声朗读。
要求:
1.声音洪亮,发音准确。
2.语速、语调、停连、重音运用恰当。
3.感情真挚饱满。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诗歌主旨
臧克家谈《回延安》:“《回延安》情感强烈,深切动人”,“极度欢乐的文字中闪耀着希望的金光”。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极度欢乐”的情感?
1.朗读下列三组诗歌片段,比较分析原诗句和改后诗句在抒情内容和效果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原因。
改后:
心不要厉害跳
灰尘不要把我眼睛挡住……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
原诗句: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赏读,品诗味
A组
“着、了、得、地、的” 等助词和儿化音
大量口语——自然生动,情真意切,便于直接抒情
原诗句: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改后:
东山糜子西山谷,
肩膀上红旗手中书。
手把手教会了我,
母亲派我过黄河。
革命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B组
赏读,品诗味
原诗句: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抒彩强烈:自由的句式,灵活的韵脚,大量的口语叠词
C组
改后:
几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
树梢树枝和树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我长大。
赏读,品诗味
赏读,品诗味
民歌中常会出现自然景物,如江、河、花、树等,朗读下面这首民歌《蓝花花》,体会自然景物在抒情上的作用,并分析所选《回延安》诗句中出现的自然景物是否也有同样的抒情效果。
蓝花花
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儿)唯有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数上(那个)蓝花花好。
 
对面夹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游击队。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着那好光景。
有朝一日翻了身,我和我的干哥哥结个婚。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比兴手法
比:是比喻,形象生动,情感深挚。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好处:有画面感,生动形象,抒情自然含蓄不生硬。
朗读比较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说说它与《回延安》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似及差异之处。
赏读,品诗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水 /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红旗一杆杆枪 /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千家万户把门开 / 快把咱亲人迎进来。
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 / 滚滚的米酒快给亲人喝。
为民亲人热炕上坐 / 痴心的话儿围着亲哥哥。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 咱们革命的力量大发展。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
“信天游”的特点
①章法上,两行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节内押韵,或数节一韵。
③语言上,常用叠词,方言口语,七言为主,可长可短,节奏自由。
④艺术上,善比兴,多修辞,贴切自然。
情感溯源
(1)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中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诗句。
延安是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
(2)如何理解作者把延安比作母亲?
贺敬之:15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21岁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22岁离开延安,奔赴人民解放战争的新战场。
贺敬之可以说是吃延安的小米饭、喝延安水成长起来的,延安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更是成就他辉煌人生的坚实基础。因此,在作者心中,延安就是养育自己的“母亲”,回到延安时内心自然是“极度欢乐”的。
“母亲”意象在诗歌中反复出现,请从诗中按要求分别找出下面三类意象,并朗读相关诗句,体会“母亲延安”在作者心中的意义。
意象 母亲
带有陕北黄土地特征意象
反映延安革命特征的意象
表现延安发展特征的意象
研读,悟诗魂
黄土、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米酒、油馍、炕、窑洞、放羊娃、窗纸、窗花、米酒、糜子、谷
宝塔山、杜甫川、延河、柳林铺、二十里铺、杨家岭、枣园、红旗、书、鸡毛信、团支书、社主任、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街道、楼房、电灯、绿树
生养长大的土地
启蒙革命的摇篮
焕发生机的家园
十年后的一次回望,便有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无论何时读它,总让人荡气回肠——只因了那一份浓烈真挚的感情、那一声撼人心魄的呼唤。相信这文化的魅力。感受诗人炽热的情怀!
课堂小结
1.有感情的背诵全诗,体会情怀。
2.结合今天所学,修改完善仿照《回延安》片段。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回延安
“极度欢乐”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感激、赞美“母亲延安”
“信天游”形式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话延安——欢聚话今昔
看延安——旧貌换新颜
颂延安——圣地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