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动量和动量定理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1动量和动量定理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0 16: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1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材 章节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时间 授课 地点
教 材 分 析 本节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是本节章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动量作为学生新接触到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是学生后续学习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也是学生习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基础。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和结构性。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出新的物理量--动量,再通过一个例题让学生运用到动量的知识。接着对例题进行深入探讨。引出冲量和动量定理的内容。又设置了一个例题,对动量定理进行实际应用。最后进行拓展,介绍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动量增大或减小碰撞力的现象。
学 情 分 析 兴趣特点: 本节先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思考鸡蛋和碰碰车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基础: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推理能力。而且本节讲述的动量、冲量和动能定理的知识中,其中的物理量学生已经学过,这对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认知困难: 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学生从未接触过,而且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先确定一个正方向,此外,动量、动量的变化量和冲量都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
教 学 目 标 物理观念 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动量和动量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物体做一维运动时的动量变化; 3.理解冲量的定义; 4.从前面的推到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并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 5.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科学探究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科学思维 通过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 理解动量定理 难点: 理解动量定理的矢量性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练习法、演示实验法
教 学 用 具 传统教室、教材中实验所需器具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本章介绍 带领学生认识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并向学生介绍本章将要学到的知识。 认真听讲,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新教材的大致内容和本章的知识。对本教材形成初步认识。 本节是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在开始本节课学习,要先带领学生认识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并介绍本章知识。
新课引入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进行思考: 事例1.鸡蛋从高处落到坚硬的盘子里会破,落在较厚的软垫上还会破吗?为什么? 事例2.去游乐园开碰碰车,速度越大,撞击越猛,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老师的问题。 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入本节课,启发学生思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生活中的现象都包含着物理学的道理。
实验演示 一、动量 提前准备好小球碰撞的实验所需要的仪器。 寻找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根据教材中给的步骤进行简单实验,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从不同高度释放同一钢球,高度越高,被碰球上升越高;从同样高度放质量不同的钢球,质量越大,被碰球上升越高。 引导学生说出:对同一被碰球,其上升的高度与碰撞球的质量和碰前速度都有关。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并总结实验现象。 发现被碰球上升的高度与碰撞球的质量和碰前速度有关。 利用简单的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讲授 根据以上实验,引入一个与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的物理--动量。 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介绍动量的单位。强调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变化时,动量会发生变化。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的动量与出动量的矢量差,即。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 认识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学习动量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明白动量是矢量。 理解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的动量与出动量的矢量差,即。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 讲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例题讲解 讲解课本上的例题。 一质量为58g的网球以30 m/s的速率水平向右飞行,被球拍击打后,又以30 m/s的速率水平返回。被球拍击打前后,球的动量分别是多少 球的动量的变化量是多少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等待学生思考完毕后,对本题进行讲解。 在讲题过程中,向学生强调。首先选择正方向,并注意动量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 对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思考,寻找解题思路。 并注意选定正方向。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都是矢量。 利用课本上的习题,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对动力和动量变化量的理解。
新课讲授 二、动量定理 根据以上例题网球运动员击球时,球拍的作用力是球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引发学生思考。物体动量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告诉学生:速度的变化导致动量的变化,物体速度的变化除了与物体受力情况有关,还与力作用于物体的时间有关。 向学生解释火车启动的实例,牵引力的大小不同,火车到达正常行驶速度的时间就不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动量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理解物体速度的变化与物体受力情况和力作用于物体的时间都有关系。 基于上述例题,解释物体动量变化与物体受力情况和力作用于物体的时间都有关系。能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新课讲授 依据教材中给出的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向学生介绍冲量的概念。 把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这个力的冲量。通常用符号示。单位是牛*秒,符号为 注意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向学生介绍动量定理。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外合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在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 理解教材中对动量和动量定理推导过程。掌握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公式。 运用物理模型进行推导,培养学生的公式推导能力。
例题讲解 一个质量为60kg的男孩从高处跳下,以5m/s的速度竖直落地。取重力加速度g=10 . (1)若男孩落地时屈膝,用了1s停下来,则落地时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是多大 (2)若男孩落地时没有届膝,只用了01s就停下来,则落地时地面对他的平均作用力又是多大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结束后,对本题进行讲解。 思考课本上的例题。寻找解题思路。 利用课本上给出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巩固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知识。 训练学生应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讲授 三、碰撞与缓冲的实例分析 由动量定理可见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动量的变化和作用时间有关。 想学生介绍实际生活中通过增大物体动量变化量、缩短相互作用时间来增大相互作用力的例子,和通过减小物体动量变化量、延长相互作用时间来减小相互作用力的例子。 根据老师的介绍,认识增大相互作用力和减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式。 通过学习认识动量定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碰撞与缓冲的作用。 向学生介绍碰撞与缓冲的生活实例。
问题解答 学习完本节的全部知识后,让学生对课堂开始时提出的两个实例问题进行解答。 事例1.鸡蛋从高处落到坚硬的盘子里会破,落在较厚的软垫上还会破吗?为什么? 事例2.去游乐园开碰碰车,速度越大,撞击越猛,为什么? 提问几个学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两个事例进行思考。 在课堂结束前对课堂开始时的问题进行解答,做到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
小结 动量 (1)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单位:。 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 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 二、动量定理 把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称为这个力的冲量。单位是牛*秒,符号为 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动量定理: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外合力的冲量等于该物体在此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 整理和回顾本节所学的全部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方便学生课下回顾、整理、巩固。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