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2 14:4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三黑和土地
【课前解析】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苏金伞出生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渴求与热爱。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关注课文表达情感的方法:
全诗几乎没有直接抒发感情的词句,却能让读者在诗句中感到浓浓的喜悦、热爱和兴奋之情。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抒发感情,如:因为喜爱,“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简直是一张软床”;因为喜悦,“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生动鲜活的描写将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关注体裁:
本诗属于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于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关注作者: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也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这样评价他: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下》《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关注背景:
大多数农民以前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雇佣于地主,辛勤劳动的帮地主种地,自己却不得温饱。1947年,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地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大众,农民才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三黑和土地》写于1948年9月,即土地改革运动后,这首诗讲的就是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满足农民土地革命的要求。土地革命使广大穷苦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不再受地主的压迫;经济上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活上也得到了基本保证。了解这段时间背景,对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是如何做的呢?今天,让我们感受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对土地的情思。
2.揭示课题《三黑和土地》,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精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二、了解作者
苏金伞(1906-1997)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乡土诗人,因其浓郁的乡土诗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三、写作背景
农民以前是没有土地的,只能给地主种地,被地主剥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
(设计意图:本首诗的创作年代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为后面体会本诗的情感作铺垫。)
四、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
教师出示词语:耙地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五、结合“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提出要求: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吧。
学习任务一: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学习任务二: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六、理清诗歌结构
这首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1:本诗第1—3节写了农民得到土地后的喜悦。
预设2:本诗第4—15节写了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的欣喜之情。
七、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1)教师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诗歌第1—3小节,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农民的喜悦之情?请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口语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
预设2:“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尝一尝”“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试一试”,这些语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农民对土地的重视,以及拥有土地后的喜悦和激动。
2.教师提出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篇要先写农民对待土地的态度,然后再写三黑?
预设: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的农民都如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美好生活。
3.读一读
教师播放第1—3节范读,学生齐读第该部分内容。
八、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1)提出自主学习要求:默读诗歌第4—15小结,想一想: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2)学生默读课文,总结文中描绘的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第4—9节描绘的是三黑翻地、耙地的画面。
教师板书:翻地、耙地
预设2:第10—12节描绘的是三黑回忆逮蝈蝈儿的画面。
教师板书:回忆逮蝈蝈儿
预设3:第13、14节描绘的是三黑展望新生活的画面。
教师板书:展望新生活
预设4:第15节描绘的是三黑内心感到幸福。
教师板书:内心感到幸福
2.学习“三黑翻地、耙地”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和兴奋?阅读第4—9节,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请圈画关键词,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阅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体现了三黑的专注、细致。
预设2:“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简直是一张软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三黑耙过的土地平整、柔软,表现了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预设3:“叫麦籽儿睡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体现了三黑对待麦籽儿像对孩子一般地呵护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体现了三黑想到荞麦开花无比幸福。
3.学习“三黑回忆逮蝈蝈儿”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阅读第10—12节,思考:三黑的生活有了什么变化?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请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阅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小时候的三黑是不幸的,现在的三黑是幸福的,这里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法,表现了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感到由衷幸福。
4.学习“三黑展望新生活”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阅读第13、14节,思考:三黑有什么新打算?请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2)学生阅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并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三黑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再买头小毛驴”,这表现了翻身后的农民对未来充满希望。
5. 学习“三黑内心感到幸福”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齐读第15节,想一想三黑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2)学生齐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真甜”说明三黑的心里是甜的,亿万获得土地的农民的心里是甜的,未来的生活更是甜的。
6.读一读
朗读指导:齐读本诗,读出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热爱与憧憬之情。
教师板书:喜悦 热爱 憧憬
九、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对土地的新感受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把“三黑和土地”中的“和”换个词,你会换什么?
预设:爱、珍惜、热爱、痴迷……
2.(1)教师提出要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阅读“资料链接”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农民发自心底的喜悦。
(2)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资料链接”中的内容。
3.教师提出问题: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让你有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我们的理想和未来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要珍惜、爱护脚下的土地。
十、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诗人通过三黑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2.拓展延伸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十一、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诗中你喜欢的句子。
(2)寻找苏金伞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黑和土地》是苏金伞的现代诗,课文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在得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因为本文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学生们无法理解当时失去土地的人们在得到土地之后的那份情感。因此,教学伊始给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出示阅读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学生自主探究三黑对待土地的态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对今后学习诗歌也有很大帮助。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对土地的新认识,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学生课文理解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读出来。本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但由于时间原因,部分学生的朗读还是有些不到位。今后还需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