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写作 学习扩写
学习目标
阅读不同的材料,能把握内容要点,找准扩写点。
总结不同文体的扩写技巧与方法,应用到作文当中。
通过扩写训练,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写作水平。
新课导入
大家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般文章的写作方法。但是,如何将一篇简短的文章写得更加充实、丰富、生动,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扩写是一种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明确概念
学习扩写
忠于原文
找准扩写点
修改润色
结合不同文章的文体,把握原文的要点。
记叙性文章——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说明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说明对象
议论性文章——忠于原文的观点
记叙性文章——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补充材料,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明对
象的介绍
议论性文章——进一步补充论据,阐释观点
不同的体裁,要有不同的扩写策略。
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指扩写的内容和原文的人称、语气、主题、体裁保持一致。
指情节推进要连贯,逻辑叙述要连贯。
写作指导
【一】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题文展示
思维导图
扩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乡愁》中意象饱含情感……
用意象表达情感
语言凝练
《风雨吟》《断章》中的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讲究节奏和韵律
《月夜》《梅岭三章》中节奏朗朗上口、韵律和谐……
成段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①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用“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概括了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流露出作者的痛惜之情。】②
亮点批注
①开门见山,引出下文,与原文保持一致。
②增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例子,介绍诗歌的第一个特点。
认识诗歌
例文展示
二是语言凝练。【如芦荻的《风雨吟》,前两句运用“卷”“奔”,描绘出风、雨的动态,突出了风的呼啸奔腾,雨的滂沱而下,展示了一种席卷一切的气势;中间两句“如海”“如舟”的比喻,展现了狂风裹挟着暴雨的画面,极具动态效果。】③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无论是《月夜》中每句末尾用以收束的“着”字,还是《萧红墓畔口占》中押韵的“茶”“话”,《断章》中的回环等,短短的诗行,和谐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节奏,都体现了诗歌独有的节奏和韵律。】④
亮点批注
③增添芦荻《风雨吟》中所运用具体词语的例子,具体介绍诗歌的第二个特点。
④增添《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断章》中的具体例子,具体介绍诗歌的第三个特点。
【名师总评】本次扩写练习,小作者针对诗歌的三个特点,分别从第一单元的诗歌中找出例子进行具体阐述。文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内容集中,很有说服力。
记叙性文章扩写注意事项:
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二、下面两则材料分别是七年级的课文《女娲造人》在《风俗通》中的记载和课文原文。比较两则材料,找一找材料二从哪些方面对材料一进行了扩写。
材料一: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务剧②,力不暇供③,乃引 ④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 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
注释:①抟(tuán):捏成团。②务剧:工作繁多。剧,繁多、繁忙。③力不暇供: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从事这项工作。④ (ɡēnɡ):粗绳索。
材料二: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想把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总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未免太麻烦了。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却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①材料二增加了故事的起因:“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丰富了故事的经过:如何“抟黄土”,如何“引 于泥中”。补充了故事的结果:“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②材料二在故事中加入了更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如心理活动描写:“感到非常孤独。”
语言描写:“一开口就喊:‘妈妈!’”
动作描写:“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
神态描写:“眉开眼笑。”
③材料二增加了自然环境的描写,如:“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等。
记叙性文章扩写技巧:
找准扩写点,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听说省博物馆展出了一艘从海底打捞出来的古沉船,我和妈妈前往参观。一进展厅,这艘传说中的古沉船就映入我的眼帘。我驻足凝望,思绪飞扬,心也随船起航,穿越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如梦境般,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这段旅程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妈妈的催促下,我离开了。
中考真题
要求:
①自拟题目;
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说】这是一道扩写题,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扩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写作时要围绕材料中的情境进行补充和扩展,可选择一两个扩写点进行构思。“古沉船”“回到几百年前”和“奇幻之旅”是想象的关键点,要抓住这些关键点,通过想象,补充背景,叙述经历和故事,抒写感受。想象要合理,表达要顺畅。
课堂小结
扩写是将原本简单、概括性的文字变得更丰富,它不是增加字数,而是让原文更充实。在写作中,我们一定要在扩写前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简单地堆砌文字以充数。
板书设计
写作 学习扩写
记叙性文章
忠于原文的中心思想和人物形象
补充情节和细节,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说明性文章
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引用、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议论性文章
抓住原文中心论点、分论点补充论据
丰富论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