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皆有意,草木亦含情——“秋”意象诗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意象的具体内涵。
2.通过分析意向的情感色彩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3.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秋词》秋词是刘禹锡的代表作。此诗创作于公元805年,作者因提倡改革朝政,触动权贵利益,惨遭朝廷排挤而被贬谪。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晴空万里、充满朝气的秋日画卷,借“鹤”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虽深处困境但仍充满斗志的昂扬精神。该作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他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借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自己乐观豁达的精神,是写秋名作。
《天净沙秋思》该作品被称为“秋思之祖”。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公民,但由于原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知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的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这是一篇悲秋的作品。全文仅28字,却描写了十种意象,通过对意象的罗列组合,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秋景,其中所描写的景物,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珠玑,值得反复赏析品味。
《天净沙秋》该作品是白朴的代表作。全文都是由意象组合而成,该小令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的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他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借意象传达出自己内心情感的波动,让人回味无穷,学生可通过分析该作品中的两种情感色彩截然不同的意象,加深对意象的理解,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1、播放《中国诗词之美<相思>》片段,全班吟诵《相思》,思考问题。
师:为什么小秀才说“这可不是一般的红豆,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
明确:一般的红豆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用来吃的红豆,而视频中的小男孩儿和小女孩儿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男孩儿送给小女孩儿的红豆实际上表达了小男孩儿对于小女孩儿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微妙的情愫。
2、引入主题。
在诗歌中也有这样的一类事或物,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它们在诗歌中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做“意象”。
明确意象:“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所谓意象,就是在主观意识中,被选择而有秩序地组织起来的客观现象。(融入作者思想情感的景象)
新课教学
任务一:找意象,诵诗文(赞秋)
1、请同学们找一找,在这首诗中作者提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鹤”:虽然是一只离群的孤鹤,但是依旧奋发向上,直冲云霄,在这实际上指的是诗人他自己;“晴空”、“碧霄”:写了秋日明朗的天空,一扫常人对秋天的刻板印象。
2、根据这些意象的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首诗呢?
明确:昂扬向上、雄健豪迈
3、结合前两句,还应该加入怎样的情感?
明确:自信自得
4、教师请学生反复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全班齐读,体味作者情感。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①,
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③。
【注】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排云:指排开云层。排:推开。
③碧霄:青天。
任务二:析意象,品效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诵读作品,体悟情感。
师:这首作品我们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在读这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明确: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
赏析意象,品味效果。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结合文章,说说马致远如何用意象为自己的内心“着色”?
示例:“枯藤老树”这两个意象写的是秋天干枯的藤蔓和萧瑟的老树,藤蔓枯萎,木叶掉落,意味着事物的衰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也像这些景物一样,低落消沉。(教师请学生回答并予以评价或点拨。)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不难看出,马致远笔下的秋天是萧瑟冷清、估计凄凉的。(悲秋)
任务三:明意象,辩悲喜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
师:有人认为该作品是赞秋之作,也有人认为是悲秋之作,请你结合文中的意象,说出你的观点。
明确:这首作品既有悲秋之意象,也有赞秋之意象,随着意象情感色彩的变化,作者的内心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前两句直言秋之瑟,而后”飞鸿影下“给予画面动感,再由”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描绘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秋景,所以作者的情感是由悲转喜的。(悲秋→赞秋)
任务四:结合背景,感悟人生
这些诗作中的秋天实际也是这些诗人人生的秋天,请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体会不同诗人在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生态度。
《秋词》创作背景: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因触碰权贵利益,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
《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创作背景:在其幼年时,金朝与蒙古族交战,使得他家破人亡,白朴也因此对蒙古统治者充满厌恶。因此,成年后,他虽然获得很多人推荐,却终生不肯入仕,而是寄情山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
任务五:写意象,抒吾情
请你以“春、夏、秋、冬”任意一个季节为题,罗列意象,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不要求句数、押韵,仅求简洁明了,情感突出)
示例:
秋
苏秋博
冷夜残风密云,寒鸦踽踽独行,行人悉数散尽。
云淡风轻,月明艳菊娉婷。
教师请学生分享并点评总结
课堂小结:情境配乐读人生
(黑色部分教师读,红色部分学生齐读)
师: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帆风顺的,当“人生的秋天”悄然降临,或许一开始我们会像马致远一样。
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萧瑟孤寂的秋景中肝肠寸断
师:也有可能像白朴一样,坚守原则,顺从自己的内心,去找寻死寂中的色彩,去探寻黑暗中的光亮,去发现危难中的转机,去感受秋天里的
生:“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师:但老师更希望我们可以像刘禹锡一样,无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境,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心态,且视旁人眼中的“冷落清秋节”为
生:“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绝伦画卷,用积极的心态,铸就我们不屈的灵魂,用坚强的意志,在一次次绝境中涅槃重生
【教学反思】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多引导,少灌输。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生成,让学生养成多想、多写、多说的好习惯。其次,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对于课程任务设置的时间安排需要合理规划,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学生思维促进的效果,来进行时间分配,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此外,教师应利用现有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的人生际遇,从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课前需要将课堂活动中用到的音频、视频、图片等提前调试修改,以免影响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