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54: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4张PPT)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积累“乐”“俶尔”“悄怆”等易考文言词语。
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重点
重点
难点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文化名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
新课导入
10 小石潭记
“小石潭”,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发现的胜景之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文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其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教科书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文章背景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岳阳楼记》。
文体知识
听读课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 huáng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 yǔ ),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 àn) ,蒙络摇缀( zhuì ) ,参差(cēn cī)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 (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听范读,标注读音,关注停顿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 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 怆(chuàng) 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 (gōng)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听范读,标注读音,关注停顿
听读课文
初读课文
篁竹( ) 珮环( ) 清冽( )
坻( ) 嵁( ) 参差(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
·
·
·
·
·
·
·
·
·
·
·
·
huánɡ
pèi
liè
chí
kān
cēn cī

chù

liáo
qiǎo
suì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跟读、自读,巩固读音和停顿
疏通文意
请你借助文下注释自主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记录下不理解的词句,待小组内交流解决。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竹林。
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冽,清凉。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译 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以为,把……作为。
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
成为。
不平的岩石。
翠绿的藤蔓。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译 文
水中高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布,映照。
静止不动的样子。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轻快迅疾的样子。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译 文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译 文
连词,表修饰。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围绕。
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
连词,因为。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离开。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录下游览经历就离开了。
译 文
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作者的朋友。
作者的堂弟。
跟随着同去。而,连词,表修饰。
两个年轻人。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译 文
一词多义
(1)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 如鸣珮环
四面竹树环合
(3)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大约
可以,能够
名词,玉饰
动词,环绕
清澈
凄清
一词多义
(4)全石以为底
为堪,为岩
(5)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全石以为底
(6)心乐之
似与游乐者相乐
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
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
以……为乐
逗乐,嬉戏
因为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之
(8)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之
自,由
跟从,跟随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修饰关系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心乐之
凄神寒骨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 名词作状语,向下)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古今异义
古:映照
今:棉、麻织成的材料。
古:停留
今:居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影布石上
(3)不可久居
(4)乃记之而去
古:大约
今:可以
古:离开
今:往,与“来”相对。
特殊句式
(1)全石以为底
(2)斗折蛇行
(3)如鸣珮环
(4)卷石底以出
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
省略句。“斗”前面省略了主语“溪水”
谓语前置,如珮环鸣
谓语前置,石底卷以出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你圈画出表现作者游踪的词语,为其画一幅游踪图。并在图中标注出作者看到的景物及特点。
初读会意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水、石、树
水、鱼
小潭源流
溪、岸
潭中气氛
竹、树
初读会意
初读会意
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记同游者
水清、石奇、树茂
水清、鱼灵
溪曲、岸险
竹茂、树密
【梳理游踪】这篇游记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的:发现小潭 ③__________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记同游者。
作者采用④__________的手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潭中景物
移步换景
找出课文中写小石潭的水的句子。
再读课文
①闻水声,如鸣珮环。②水尤清冽。③全石以为底。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朗读这些句子,用一个字概括“水”的特点。

作者是如何表现潭水的清的?用了什么手法?
再读课文
“闻水声,如鸣珮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声比作珮环撞击发出的声音,写出了水声清脆悦耳的特点。“水尤清冽”从视觉上直接写了水的清。“全石以为底”,正是因为水清,才能看到潭底是“全石”,这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
再读课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也是从侧面写水清。作者只描写了游鱼、阳光、影子这几个具体景物的静止和活动的画面,并没有直接写到水清,而是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无处不在写水清。
小石潭的其他景物也都各具特色,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景物进行分享。
再读课文
赏析方法: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②朗读相关的语句;③抓住重点字词品味景物特点;④分析描写方法。
再读课文
(1)小石潭的鱼“乐”: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手法,先描绘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正面写鱼儿的数量、活动;“佁然不动”,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憨态可掬,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子,这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一些鱼儿飞快地游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似与游者相乐”,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嬉乐,这是作者把自己游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再读课文
(2)小石潭的石“奇”: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石的特点——“奇”。
再读课文
(3)小石潭的树“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其颜色,“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其形貌动态,生动地刻画了小石潭的树婀娜多姿、翠色欲滴的美。而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再读课文
(4)小石潭的源流“曲折”: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和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再读课文
小结: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善用修辞,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因此说它是精品,是经典。
我们学习写景文章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提醒我们,好的景物描写中一定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赋予了它某种意蕴的。因而我们阅读的时候,要时时留神,注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和情感,这样,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
再读课文
品读悟情
本文中有许多经典的描写景物的语句。请你圈画出来,并体会这些语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读悟情
这句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是活动的画面。形象的描绘出潭中鱼儿的姿态,也体现出作者在这种环境中忘却世间纷扰,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品读悟情
这句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止的画面,“俶尔远逝”是活动的画面。形象的描绘出潭中鱼儿的姿态,也体现出作者在这种环境中忘却世间纷扰,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溪身形容成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对溪身进行静态描写,又把它形容成像蛇那样蜿蜒,对溪身进行动态描写,一静一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蜿蜒曲折的形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溪岸比喻成交错不齐的狗牙,突出了溪流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而“不可知其源”更加突出了神秘感。
品读悟情
1.如鸣珮环
2.斗折蛇行
3.其岸势犬牙差互
比喻预示情感走向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下面三个比喻句,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品读悟情
1.水尤清冽
2.全石以为底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似与游者相乐
5.不可知其源
6.以其境过清
7.乃记之而去
虚词标识情感强度
作者的情感不仅可以从比喻句中窥见,在一些虚词中也可感受到其变化。请你关注句中蓝色字,并用柱状图表现出作者情感变化。
研读明志
流连于山水,逍遥于自然。不为外物所滞,天人合一,物我相忘。——庄子
同一潭清泉,同样的竹树,为什么作者游玩时的心情前后会由乐转忧呢?
快乐,是因为......
忧伤,是因为......
研读明志
快乐:
因为一开始游览时见到的景物是明丽秀美的,所以作者沉醉其中,欢愉无比,就像水中鱼一样快乐,忘记了尘世的烦恼。
研读明志
忧伤:因为......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游者: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其实暗指作者的人生经历,指出作者人生遭遇贬谪,路途艰辛,曲曲折折,就像这河岸一样,没有阳关大道,只有曲径通幽。
“水清,石奇,树茂,岸曲”,明丽秀美的小石潭,象征着满腹经纶,才华八斗的作者,虽然被贬仍壮心满满,可身边的人却不懂他的心,因而倍感孤独。
柳宗元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是他感情的主旋律,而小石潭恰可以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关注景物描写背后情感变化的过程。
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之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
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
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
快乐都是暂时的,悲伤却始终挥之不去。
《钴鉧潭西小丘记》
以兹丘之胜,致之沣fēng 、镐gǎo、鄠hù 、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小石潭记
顺序
静谧幽美孤寂凄苦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潭中景物
潭水:清澈(侧面描写)
游鱼:活泼(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小潭源流
溪身:斗折蛇行
岸势:犬牙差互
形象比喻
潭边气氛: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录同游者
寓情于景
移步换景
快乐
凄苦
景物
写法
情感
结构梳理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周围的树木等,渲染了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主旨归纳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他们到自然中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石,他们寄情于阔大宁静,清寒灵动之山水,来寻找心灵的归依。
课堂小结
熟读并背诵课文。
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