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时间每时每刻从我们身边不停地溜走,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在流逝。物中寻找时间的轨迹。下面( )现象不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
A.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
B.观察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
C.每天抬头观察太阳的样貌变化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有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觉得很慢,人们通常说的时间快慢,其实只是人的感觉,实际上时间是以相同的速度流逝。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时间的流逝,如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观察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都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太阳是恒星,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是一样的,每天抬头观察太阳的样貌变化,不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故选C。
2.人体的关节众多,下列选项中,可以往四周转动的关节是(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不同部位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肩关节可以往四周转动,肘关节和膝关节只能在一个方向转动。故选A。
3.下列计时工具或仪器,按精确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日晷一水钟一机械摆钟一石英钟
B.日晷一水钟一石英钟一机械摆钟
C.日晷一机械摆钟一水钟一石英钟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故选A。
4.如图,是枯井中的青蛙“坐井观天”,下列选项中,青蛙在0点位置通过井口观察井外的景物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青蛙在0点位置通过井口观察井外的景物范围也是从0点向井口两端连接的直线,青蛙观察井外景物是由井外景物的光射入青蛙眼睛。故选A.
5.如图,小明发现一开始,摆摆动15次,滴漏刚好滴下30滴水,2分钟后,当滴漏滴下30滴水时,摆摆动( )。
A.15次 B.18次 C.12次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即摆在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滴漏在滴水的过程中会随着水位下降而速度减慢,所以2分钟后,当滴漏滴下30滴水时,时间比第一次长,摆摆动次数会增加多余15次。故选B。
6.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脏每次跳动后都有短暂的休息
B.一般情况下,人平静时每分钟心跳约30次
C.人的心脏可以容纳约0.5升血液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A正确;
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心跳为60-100次。B错误;
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人的心脏可以容纳约0.5升血液,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C正确。故选B。
7.如果在水钟的泄水容器上标示刻度,正确合理的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由于水钟水位的变化,水流速度在改变,每分钟的流水量在发生改变,所以制作的水钟刻度是不均匀的。受水型水钟刻度在下面的容器,刻度是下疏上密;泄水弄水钟刻度在上面的容器,刻度是上疏下密。故选B。
8.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折射程度最大的是( )。
A.红光 B.绿光 C.紫光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形成光的色散现象,出现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其中折射程度最大的是紫光,最小的是红光。故选C。
9.内蒙古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属于( )地形。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内蒙古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属于高原地形。故选A。
10.利用如图所示材料,将黑色不透明卡纸做成一个圆柱体,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 )。
A.能完全看清乒乓球
B.不能看到乒乓球
C.能看到模糊的乒乓球影子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人们看不见任何物体,所以将黑色不透明卡纸做成一个圆柱体,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不能看到乒乓球。故选B。
11.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时,看到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线,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烟雾颗粒被照亮了
B.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里面发生了色散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我们可以看到激光是一条直线,烟雾颗粒被照亮了;光在里面不会发生色散。故选C。
12.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则实际时间是( )。
A.10:20 B.10:50 C.02:01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镜子中的显示的像与实际的像左右对称的,故选B。
13.借助潜望镜来观察物体,正确的光线传播示意图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A。
14.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B.地形变化的表现一般都很猛烈
C.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所以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地形变化的表现有时很猛烈,有时很缓慢。故选C。
15.如图,小明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张白纸
B.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
C.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一张白纸属于半透明,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属于透明物质,一张很薄的铝箔纸属于不透明物质,所以小明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故选B。
16.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旁边的岩石大多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富士山是日本国内最高峰,日本重要国家象征之一。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东京西南方约80公里。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富士山旁边的岩石大多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岩。故选C。
17.在制作彩色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在圆形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
B.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C.使用彩色轮时,要快速转动它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在制作彩色轮的过程中,需要在圆形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再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故选B。
18.因为运动不当,导致“脱臼”,是指( )。
A.关节破裂 B.关节发炎 C.关节被扯脱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叫脱臼。一旦发生关节脱位,应让病人受伤的关节安静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适的位置,尽可能在进行妥善固定后,迅速就医。所以“脱臼”,是指关节被扯脱。故选C。
19.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萤火虫 B.镜子、发光鱼 C.月亮、点燃的蜡烛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发光鱼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镜子和月亮都是反射的其他的光,不属于光源。故选A。
20.小明在做光的传播实验时(如图所示),保持所有圆形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的光斑是)形状。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小明的实验中光会通过圆形小孔照到纸屏中,所以纸屏上的光斑形状是圆形。故选A。
21.在探索“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边的地形是否一样
B.一组有植物覆盖,另一组无植物覆盖
C.要从相同高度“降雨”
【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探索与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所以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也就是雨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包括地形、植物覆盖、降雨的高度。AC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故选B。
22.如图所示的河流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是( )位置。
A.① B.② C.③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根据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图中河流的下游部分是缓坡,水流落差小,水流的力量小,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题目中③是下游,水流缓慢,最容易沉积。故选C。
23.当你因为某件事情很生气时,你认为不妥的自我管理方法是( )。
A.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
B.深呼吸,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C.想好了再行动
【答案】A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很生气或很愤怒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停止自己正在说的话和正在做的事,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想好了再行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故选A。
24.小乐在操场上看同学们踢足球,突然足球朝他快速飞来,他迅速伸手挡住足球,这是由身体的( )来指挥完成的。
A.脑 B.眼睛 C.神经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小乐在操场上看同学们踢足球,突然足球朝他快速飞来,他迅速伸手挡住足球,这是由身体的脑来指挥完成的。故选A。
25.下图是我国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以下对该图的描述,不符合我国地形特征的是( )。
A.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只有高原、山地、平原三种地形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
26.在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后,小乐十分感兴趣,回家后继续找了很多材料来研究。
(1)小乐来到厨房,发现( )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
A.西瓜 B.橙子 C.鸡蛋
(2)小乐找来一块毛巾,把毛巾放在桌子上,双手按住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他模拟的是( )的形成。
A.山脉 B.裂谷 C.海沟
(3)小乐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 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4)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小乐又找来玻璃瓶、红墨水、食用油、泡腾片等材料,他先往玻璃瓶中倒入小半瓶清水,加入几滴红墨水,再加入食用油,静置使水、油分层,最后将泡腾片投入玻璃瓶,观察实验现象。小乐做的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其中红色水模拟 ,食用油模拟 ,我们会看到 的现象。
【答案】(1)C
(2)A
(3)搬运;沉积
(4)B区域的岩石出现变形、松散(合理即可)
(5)岩浆;地壳;红色水从油的下层涌出来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C。
(2)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小乐把毛巾放在桌子上,双手按住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他模拟的是山脉的形成。故选A。
(3)“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所以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4)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变形、松散。
(5)小乐往玻璃瓶中倒入小半瓶清水,再滴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制成的红色水用来模拟岩浆。油比水轻,且不能在水中溶解。接着,小乐向玻璃瓶中加入大半瓶食用油静置会儿使水和油层分离。漂浮在水层上方的油层用来模地壳。最后,小乐将粒泡腾片投入玻璃瓶内,观察到泡腾片遇水后产生的气泡携带着红色的水冲出油水层,从而制造出酷似火山喷发的景象。在地球的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7.摆的研究。
小夏在一家餐厅里研究店内的吊灯,一阵风吹来,灯开始摆动起来。
(1) 在观察中,小夏发现同一盏灯( )。
A.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
B.相同时间摆动次数减少
C.摆动幅度一直不变
(2)小夏选择三盏大小相同的灯,持续观察,上表记录了20秒摆动的次数,请填写表中括号内的数据。再仔细观察,圈出表中的一个异常数据。
(3)仔细研究后,小夏发现:摆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4)如果像上面一样出现了一些有差异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可用的方法是( )。
A.向老师询问正确数据并记录
B.重新多次测量
C.随意更改某个数据
(5)小夏想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是( )。
A.比灯4长 B.比灯3短 C.在灯1和灯3之间
【答案】(1)A
(2)16;异常数据9
(3)摆绳长短
(4)B
(5)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单摆具有等时性,在观察中,小夏发现同一盏灯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故选A。
(2)单摆具有等时性,三盏大小相同的等,在灯绳长度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摆动次数差不多相同。所以以上数据中缺少的数据为16,与1号灯数据相同,异常数据为9,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
(3)经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如果像上面一样出现了一些有差异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可用的方法是重新多次测量,避免误差。故选B。
(5)数据数据中记录了摆摆动20秒的次数,那么摆动1分钟的次数就是20秒的次数乘以3。由此可以得出,小夏想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的长度应该要比灯3要短一点点。故选B。
28.2022年11月下旬开始,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热爱足球的小科经常收看比赛。
(1)在观看过程中,小科发现足球运动员的肌肉都十分发达,踢球时身手非常敏捷,运动员在踢球过程中( )。
A.肌肉收缩、舒张带动骨运动
B.关节屈伸带动肌肉收缩、舒张
C.骨运动带动肌肉收缩、舒张
(2)在赛场上传球时,运动员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 (填“A”“B”或“C”)的作用。
(3)球场上的守门员也是胜利的关键,要想成功地守住对方的来球,守门员的神经信号传递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经中枢做出指令;②眼睛感受刺激;③身体做出反应;④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⑤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
A.②⑤①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①②④⑤③
(4)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心脏跳动加快,血液流动也加快,小科找了吸耳球、橡皮管、水来模拟血液流动的过程,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会观察到水流的方向是( )。
A. B. C.
(5)足球运动员的手臂肌肉也很发达,小科用橡皮筋、棉线、筷子做成运动模型来研究上肢的运动,如右图,橡皮筋模拟的是 ,筷子模拟的是 。
【答案】(1)A
(2)B
(3)A
(4)B
(5)肌肉;骨骼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1)骨骼与肌肉、关节等组织协同,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完成人的运动功能。踢球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肌肉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围绕关节运动。故选A。
(2)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小脑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在赛场上传球时,运动员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小脑即B的作用。
(3)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作出反应。所以守门员的神经信号传递过程排序正确的是眼睛感受刺激-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指令-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身体做出反应。故选A。
(4)心跳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在模拟心脏的工作时,捏紧吸耳球,水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流向全身各处。松开吸耳球,水被吸进,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所以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会观察到水流的方向是流出吸耳球。故选B。
(5)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足球运动员的手臂肌肉也很发达,小科用橡皮筋、棉线、筷子做成运动模型来研究上肢的运动,实验中模拟骨骼的是筷子,模拟肌肉的是橡皮筋,模拟关节的是被线绳缠绕的部分。
29.2022年11月8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月全食,小乐和妈妈在公园观赏了整个月食过程。
(1)我们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月食的形成。
(2)请在下图中画出发生月食时月球的位置。
(3)在月全食的时候,小乐发现月亮并不是完全变黑了,而是变成了暗红色,也就是所说的“血月”,关于“血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本身发出了微弱的光
B.太阳光在空中发生了色散,红光照到月球上
C.太阳光中的红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上
(4)月亮重新出现后,小乐在公园的湖中看到了“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5)回家的路上,小乐看到很多宣传“健康生活”的标语,请你提出两条关于“健康生活”的建议。
【答案】(1)直线传播
(2)
(3)C
(4)A
(5)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②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即可)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1)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我们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月食的形成。
(2)月食发生时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月食时月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3)血月是一种天文奇观,通俗说就是天空出现红色的月亮。 红色月亮一般是发生月全食的时候会出现的。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电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故选C。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水中出现“月亮”是湖水反射了月光,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A。
(5)让身体健康需要良好的作息,适当的体育煅炼,正常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愉快的心情。
1 / 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三门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时间每时每刻从我们身边不停地溜走,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在流逝。物中寻找时间的轨迹。下面( )现象不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
A.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
B.观察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
C.每天抬头观察太阳的样貌变化
2.人体的关节众多,下列选项中,可以往四周转动的关节是( )。
A.肩关节 B.肘关节 C.膝关节
3.下列计时工具或仪器,按精确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日晷一水钟一机械摆钟一石英钟
B.日晷一水钟一石英钟一机械摆钟
C.日晷一机械摆钟一水钟一石英钟
4.如图,是枯井中的青蛙“坐井观天”,下列选项中,青蛙在0点位置通过井口观察井外的景物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5.如图,小明发现一开始,摆摆动15次,滴漏刚好滴下30滴水,2分钟后,当滴漏滴下30滴水时,摆摆动( )。
A.15次 B.18次 C.12次
6.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心脏每次跳动后都有短暂的休息
B.一般情况下,人平静时每分钟心跳约30次
C.人的心脏可以容纳约0.5升血液
7.如果在水钟的泄水容器上标示刻度,正确合理的是( )
A. B. C.
8.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折射程度最大的是( )。
A.红光 B.绿光 C.紫光
9.内蒙古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属于( )地形。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10.利用如图所示材料,将黑色不透明卡纸做成一个圆柱体,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 )。
A.能完全看清乒乓球
B.不能看到乒乓球
C.能看到模糊的乒乓球影子
11.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时,看到一条笔直的光传播路线,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烟雾颗粒被照亮了
B.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在里面发生了色散
12.小明照镜子时,发现电子钟在镜子里显示的时间为则实际时间是( )。
A.10:20 B.10:50 C.02:01
13.借助潜望镜来观察物体,正确的光线传播示意图是( )。
A. B. C.
14.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地震有关
B.地形变化的表现一般都很猛烈
C.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15.如图,小明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 )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
A.一张白纸
B.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
C.一张很薄的铝箔纸
16.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旁边的岩石大多是(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岩
17.在制作彩色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需要在圆形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
B.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C.使用彩色轮时,要快速转动它
18.因为运动不当,导致“脱臼”,是指( )。
A.关节破裂 B.关节发炎 C.关节被扯脱
19.下列都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萤火虫 B.镜子、发光鱼 C.月亮、点燃的蜡烛
20.小明在做光的传播实验时(如图所示),保持所有圆形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把手电筒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保持一定距离,使手电筒的光能够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的光斑是)形状。
A. B. C.
21.在探索“雨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要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边的地形是否一样
B.一组有植物覆盖,另一组无植物覆盖
C.要从相同高度“降雨”
22.如图所示的河流中泥沙最容易沉积的是( )位置。
A.① B.② C.③
23.当你因为某件事情很生气时,你认为不妥的自我管理方法是( )。
A.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
B.深呼吸,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
C.想好了再行动
24.小乐在操场上看同学们踢足球,突然足球朝他快速飞来,他迅速伸手挡住足球,这是由身体的( )来指挥完成的。
A.脑 B.眼睛 C.神经
25.下图是我国北纬32°的地形剖面图。以下对该图的描述,不符合我国地形特征的是( )。
A.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只有高原、山地、平原三种地形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实验探究题。
26.在学习了《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后,小乐十分感兴趣,回家后继续找了很多材料来研究。
(1)小乐来到厨房,发现( )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
A.西瓜 B.橙子 C.鸡蛋
(2)小乐找来一块毛巾,把毛巾放在桌子上,双手按住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他模拟的是( )的形成。
A.山脉 B.裂谷 C.海沟
(3)小乐对于新疆魔鬼城的形成非常好奇,打算自己动手做模拟实验。他的实验设计如下图,他用沙子捏成了一块块岩石,岩石右边铺上沙子和小石子,沙子右边放了一个电风扇,调整角度吹往沙子和小石子。
通过以上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 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 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4)裹挟着沙子的风经过B区域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5)小乐又找来玻璃瓶、红墨水、食用油、泡腾片等材料,他先往玻璃瓶中倒入小半瓶清水,加入几滴红墨水,再加入食用油,静置使水、油分层,最后将泡腾片投入玻璃瓶,观察实验现象。小乐做的是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其中红色水模拟 ,食用油模拟 ,我们会看到 的现象。
27.摆的研究。
小夏在一家餐厅里研究店内的吊灯,一阵风吹来,灯开始摆动起来。
(1) 在观察中,小夏发现同一盏灯( )。
A.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
B.相同时间摆动次数减少
C.摆动幅度一直不变
(2)小夏选择三盏大小相同的灯,持续观察,上表记录了20秒摆动的次数,请填写表中括号内的数据。再仔细观察,圈出表中的一个异常数据。
(3)仔细研究后,小夏发现:摆的快慢可能与 有关。
(4)如果像上面一样出现了一些有差异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可用的方法是( )。
A.向老师询问正确数据并记录
B.重新多次测量
C.随意更改某个数据
(5)小夏想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应是( )。
A.比灯4长 B.比灯3短 C.在灯1和灯3之间
28.2022年11月下旬开始,世界杯在卡塔尔举办,热爱足球的小科经常收看比赛。
(1)在观看过程中,小科发现足球运动员的肌肉都十分发达,踢球时身手非常敏捷,运动员在踢球过程中( )。
A.肌肉收缩、舒张带动骨运动
B.关节屈伸带动肌肉收缩、舒张
C.骨运动带动肌肉收缩、舒张
(2)在赛场上传球时,运动员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 (填“A”“B”或“C”)的作用。
(3)球场上的守门员也是胜利的关键,要想成功地守住对方的来球,守门员的神经信号传递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神经中枢做出指令;②眼睛感受刺激;③身体做出反应;④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⑤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
A.②⑤①④③ B.②④①⑤③ C.①②④⑤③
(4)运动员剧烈运动后,心脏跳动加快,血液流动也加快,小科找了吸耳球、橡皮管、水来模拟血液流动的过程,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会观察到水流的方向是( )。
A. B. C.
(5)足球运动员的手臂肌肉也很发达,小科用橡皮筋、棉线、筷子做成运动模型来研究上肢的运动,如右图,橡皮筋模拟的是 ,筷子模拟的是 。
29.2022年11月8日晚,天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月全食,小乐和妈妈在公园观赏了整个月食过程。
(1)我们可以用光的 原理来解释月食的形成。
(2)请在下图中画出发生月食时月球的位置。
(3)在月全食的时候,小乐发现月亮并不是完全变黑了,而是变成了暗红色,也就是所说的“血月”,关于“血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本身发出了微弱的光
B.太阳光在空中发生了色散,红光照到月球上
C.太阳光中的红光被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上
(4)月亮重新出现后,小乐在公园的湖中看到了“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5)回家的路上,小乐看到很多宣传“健康生活”的标语,请你提出两条关于“健康生活”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有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又觉得很慢,人们通常说的时间快慢,其实只是人的感觉,实际上时间是以相同的速度流逝。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时间的流逝,如翻看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观察树木生长留下的年轮,都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太阳是恒星,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是一样的,每天抬头观察太阳的样貌变化,不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逝。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不同部位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肩关节可以往四周转动,肘关节和膝关节只能在一个方向转动。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是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青蛙在0点位置通过井口观察井外的景物范围也是从0点向井口两端连接的直线,青蛙观察井外景物是由井外景物的光射入青蛙眼睛。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摆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即摆在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滴漏在滴水的过程中会随着水位下降而速度减慢,所以2分钟后,当滴漏滴下30滴水时,时间比第一次长,摆摆动次数会增加多余15次。故选B。
6.【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A正确;
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心跳为60-100次。B错误;
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人的心脏可以容纳约0.5升血液,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C正确。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水钟
【解析】【分析】由于水钟水位的变化,水流速度在改变,每分钟的流水量在发生改变,所以制作的水钟刻度是不均匀的。受水型水钟刻度在下面的容器,刻度是下疏上密;泄水弄水钟刻度在上面的容器,刻度是上疏下密。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形成光的色散现象,出现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其中折射程度最大的是紫光,最小的是红光。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内蒙古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属于高原地形。故选A。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人们看不见任何物体,所以将黑色不透明卡纸做成一个圆柱体,眼睛紧紧贴在图中的肉眼观察处,肉眼不能看到乒乓球。故选B。
11.【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水槽,我们可以看到激光是一条直线,烟雾颗粒被照亮了;光在里面不会发生色散。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镜子中的显示的像与实际的像左右对称的,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所以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长白山天池的形成与火山喷发有关;地形变化的表现有时很猛烈,有时很缓慢。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一张白纸属于半透明,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属于透明物质,一张很薄的铝箔纸属于不透明物质,所以小明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一块很薄的干净冰块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富士山是日本国内最高峰,日本重要国家象征之一。横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活火山,接近太平洋岸,东京西南方约80公里。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目前处于休眠状态,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富士山旁边的岩石大多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岩。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在制作彩色轮的过程中,需要在圆形纸板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再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红、绿、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彩色轮,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混合变成了白光。故选B。
18.【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在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叫脱臼。一旦发生关节脱位,应让病人受伤的关节安静地固定在病人感到最舒适的位置,尽可能在进行妥善固定后,迅速就医。所以“脱臼”,是指关节被扯脱。故选C。
19.【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发光鱼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镜子和月亮都是反射的其他的光,不属于光源。故选A。
20.【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小明的实验中光会通过圆形小孔照到纸屏中,所以纸屏上的光斑形状是圆形。故选A。
21.【答案】B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探索与量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这个实验属于对比实验,所以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也就是雨量的大小,其他条件都要相同,包括地形、植物覆盖、降雨的高度。AC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故选B。
22.【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地球主题海报
【解析】【分析】根据坡度大小对侵蚀的影响,图中河流的下游部分是缓坡,水流落差小,水流的力量小,最容易发生沉积现象,题目中③是下游,水流缓慢,最容易沉积。故选C。
23.【答案】A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当我们因为一件事情很生气或很愤怒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停止自己正在说的话和正在做的事,让自己冷静下来,避免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或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想好了再行动。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任意妄为,故选A。
24.【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小乐在操场上看同学们踢足球,突然足球朝他快速飞来,他迅速伸手挡住足球,这是由身体的脑来指挥完成的。故选A。
25.【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国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导致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东西交通。故选B。
26.【答案】(1)C
(2)A
(3)搬运;沉积
(4)B区域的岩石出现变形、松散(合理即可)
(5)岩浆;地壳;红色水从油的下层涌出来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内部结构非常相似,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C。
(2)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小乐把毛巾放在桌子上,双手按住两端,用力向中间挤压,他模拟的是山脉的形成。故选A。
(3)“风的作用”会对地形地貌产生影响,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所以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推测,由于风的搬运作用,C区域细小的沙子容易被吹走,所以C区域容易形成戈壁,被带走的沙子由于风速减弱,在A区域会沉积下来,从而A区域容易形成沙漠。
(4)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变形、松散。
(5)小乐往玻璃瓶中倒入小半瓶清水,再滴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制成的红色水用来模拟岩浆。油比水轻,且不能在水中溶解。接着,小乐向玻璃瓶中加入大半瓶食用油静置会儿使水和油层分离。漂浮在水层上方的油层用来模地壳。最后,小乐将粒泡腾片投入玻璃瓶内,观察到泡腾片遇水后产生的气泡携带着红色的水冲出油水层,从而制造出酷似火山喷发的景象。在地球的深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7.【答案】(1)A
(2)16;异常数据9
(3)摆绳长短
(4)B
(5)B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单摆具有等时性,在观察中,小夏发现同一盏灯相同时间摆动次数相同。故选A。
(2)单摆具有等时性,三盏大小相同的等,在灯绳长度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摆动次数差不多相同。所以以上数据中缺少的数据为16,与1号灯数据相同,异常数据为9,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
(3)经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4)如果像上面一样出现了一些有差异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通常可用的方法是重新多次测量,避免误差。故选B。
(5)数据数据中记录了摆摆动20秒的次数,那么摆动1分钟的次数就是20秒的次数乘以3。由此可以得出,小夏想要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的长度应该要比灯3要短一点点。故选B。
28.【答案】(1)A
(2)B
(3)A
(4)B
(5)肌肉;骨骼
【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
【解析】【分析】(1)骨骼与肌肉、关节等组织协同,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完成人的运动功能。踢球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肌肉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通过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围绕关节运动。故选A。
(2)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小脑具有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所以在赛场上传球时,运动员需要随时保持身体平衡,这要发挥图中小脑即B的作用。
(3)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作出反应。所以守门员的神经信号传递过程排序正确的是眼睛感受刺激-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指令-传出神经把指令传给身体-身体做出反应。故选A。
(4)心跳是指心脏的跳动,心脏跳动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在模拟心脏的工作时,捏紧吸耳球,水被挤出,相当于心脏收缩,血液流出心脏,进入血管,流向全身各处。松开吸耳球,水被吸进,相当于心脏舒张,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所以实验中挤压吸耳球时,会观察到水流的方向是流出吸耳球。故选B。
(5)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足球运动员的手臂肌肉也很发达,小科用橡皮筋、棉线、筷子做成运动模型来研究上肢的运动,实验中模拟骨骼的是筷子,模拟肌肉的是橡皮筋,模拟关节的是被线绳缠绕的部分。
29.【答案】(1)直线传播
(2)
(3)C
(4)A
(5)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②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即可)
【知识点】月食
【解析】【分析】(1)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的光,在地球上处于背光中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见,于是就发生了月食。我们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月食的形成。
(2)月食发生时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月食时月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3)血月是一种天文奇观,通俗说就是天空出现红色的月亮。 红色月亮一般是发生月全食的时候会出现的。这是因为浓厚的大气层把紫、蓝、绿、黄光都吸收掉了,只剩下红色光可以穿透过来。月全食时的红月亮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层将红色光折射到月球表面上,所以我们仍然能看到在电影里,红红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故选C。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月亮发出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水中出现“月亮”是湖水反射了月光,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A。
(5)让身体健康需要良好的作息,适当的体育煅炼,正常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愉快的心情。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