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17:31:19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发光的萤火虫
C.湖面 D.绚丽的烟花
2.制作潜望镜时,我们选用的两面镜子是(  )。
A.凹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D.凸透镜
3.把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会发现(  )。
A.铅笔都没有偏折 B.倾斜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
C.铅笔都发生了偏折 D.垂直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
4.日食是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遮挡住太阳光的现象。日食现象表明光(  )。
A.发生了反射 B.发生了折射
C.沿直线传播 D.能穿过任何物体
5.背对阳光喷水,我们就有可能看到美丽的人工彩虹。这个实验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A.太阳 B.空气中的氧气
C.空气中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灰尘
6.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
B.适应黑暗以后能看到整个小球
C.适应黑暗以后能大致看到小球的轮廓
D.适应黑暗以后可以看到小球的影子
7.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制作模型 B.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
C.用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 D.完成后用手掰开模型并观察
8.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家里,从阳台跳楼逃生 B.在教室,待在原地不动
C.在室外,跑到空旷的地方 D.在商场,马上乘电梯逃生
9.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不能预示火山即将喷发的现象是(  )。
A.土豆泥纹丝不动
B.土豆泥出现裂缝
C.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
D.土豆泥冒烟
10.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的岩石
11.右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形特征,正确的描述是(  ).
A.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B.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C.我国杭州地形以平原为主 D.地球上海洋比陆地面积大
12.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  )形成的。
A.人类长期劳动改造 B.海浪侵蚀
C.河流中泥沙沉积 D.风的侵蚀
13.我国古代的人们曾把全夜分为五更,“三更半夜”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  )。
A.5:00~7:00 B.1:00~3:00
C.17:00~19:00 D.23:00~1:00
14.一支香燃烧完需要20分钟,把它平均分为10份,燃烧到剩余(  )份可以计时16分钟。
A.2 B.4 C.6 D.8
15.下列情况下,需要计时精度最高的是(  )。
A.奥运会百米赛跑计时 B.高铁到站时间显示
C.红绿灯倒计时 D.学校作息时间设置
16.小明用力推一下秋千,让其自由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动方向不断改变
B.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相同
C.摆动幅度越来越大
D.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17.如图所示,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  )。
A.A-B-C B.C-B-A C.A-B-C-B D.A-B-C-B-A
18.梳理计时器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
A.日晷、滴漏等计时器不准确,没什么用处
B.现代社会人们更追求计时工具的观赏性
C.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
D.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和材料无关
19.利用筷子、橡皮筋、细绳三种材料做探究骨骼、肌肉和关节模拟实验时,橡皮筋模拟的是(  )。
A.关节 B.骨骼 C.肌肉 D.血管
20.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完成指定任务过程中,身体做出反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B.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刺激→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C.做出反应→传出神经→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D.传入神经→感受刺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21.当人的头部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失忆,失忆一般是因为(  )受到损伤,因此下课期间我们不要在走廊过道奔跑打闹。
A.脑干 B.小脑 C.大脑 D.传出神经
22.小科同学在运动会上痛失百米跑步金牌,一连几天闷闷不乐。下列做法中,可以有效缓解小科不良情绪的方法是(  )。
A.暴饮暴食 B.回到教室后大发脾气
C.寻找教练,怀疑作弊 D.周末约上好朋友去踢足球
23.课堂上我们研究了心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外形像桃子
B.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
C.心脏一般位于人体胸腔的偏左下方
D.我们深睡眠的时候心脏几乎不跳了
24.小科第一次玩“接乒乓球”游戏时命中率有点低,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  )。
A.逐步提高 B.变化不大 C.逐步降低 D.无限提高
25.(2021五下·义乌期末)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
B.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强壮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D.推动血液流动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引力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26.住在城市里很少看到星星,原因是月亮在城市里比较亮,阻挡了许多来自星星的光。(  )
27.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无论遇到什么物体都能通过。(  )
28.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
29.地形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除了蓝色,另外表示陆地。(  )
30.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戈壁。(  )
31.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等计时,主要原因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
32.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质疑时,我们要听信质疑,放弃自己的研究。(  )
33.(2021五上·临安期末)神经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和其他系统没有关联。(  )
34.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
35.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睡前玩一玩电子产品能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  )
三、实验探究题。
36.光的研究太有趣啦!课后,小临用自制实验装置继续开展光的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他用量角器来帮助显示激光笔光的传播路线(如下图)。光线AO表示   的方向,光线OB表示   的方向。(填“入射光”或“反射光”)
(2)多次实验后,他发现改变光线AO的方向,光线OB的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请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在乙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透明水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线可以通过透明水槽
B.光线可以穿透烟尘
C.光线遇到了烟尘的阻挡
D.光在有烟雾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小临发现家里的台灯罩上灯罩,灯罩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
B.改变灯光颜色D.发散光线
C.反射光线,更明亮
37.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他们在塑料盆的一侧和底部挖了几个小孔,在盆底铺上石子、倒入土壤等,做成了两个样本(如图)。
(1)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有无植物覆盖 B.土地坡度大小
C.土壤的种类 D.降雨量大小
(2)关于“降雨”条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B.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保持相同
C.喷水器的“降雨”时间要相同
D.有植被的土地要降更多的“雨”
(3)在这个实验中,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 B.甲比较干净,乙比较浑浊
C.两个都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
(5)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的问题,需要做怎么样的模型 请画出模型并简要标注。
38.小临同学利用铁架台做滴漏实验和摆的实验(如图所示)。滴漏实验的塑料瓶中盛有200毫升水(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摆的实验中摆的摆锤质量为100克,摆绳长度为30厘米。请回答问题。
(1)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20分钟。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小临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
A.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多于30滴
(3)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摆的摆动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   ,与摆锤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
(5)根据单摆的   性,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摆钟。
39.小科是一名五年级男生,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的体重指数为(  )。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A.20.8 B.2.8 C.28 D.27.8
(2)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下表),小科的体重指数属于(  )。
A.正常 B.低体重 C.超重 D.肥胖
(3)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约是(  )。
A.20~50次 B.60~100次 C.100~150次 D.150~200次
(4)我们的神经系统由(  )组成。
A.脑和脊髓 B.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C.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中枢和脊髓
(5)小科想提高自身免疫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多选题)
A.合理加强体育锻炼
B.增加营养摄入,吃更多食物
C.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D.维持营养均衡,适当喝一些奶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绚丽的烟花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湖面是反射的光。故选C。
2.【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倾斜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阳光照射在空中的小水滴上,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所以人工彩虹的实验中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三棱镜的角色,将光进行折射。故选C。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光有密切联系,没有光人们看不见任何物体。所以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所以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发生地震时可以快速离开房间、躲在桌子下、可以躲进厨房里,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从阳台跳楼逃生、待在原地不动、乘电梯逃生都会让我们产生伤害。ABD做法错误,C做法正确。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一开始土豆泥纹丝不动,番茄酱(火山)喷发之前,“火山口”会看到首先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故选A。
10.【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 【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被风卷起的沙子,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杭州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为主。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不停地侵蚀两岸的土壤,尤其是水流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流比较缓慢时,发生的沉积 现象,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另外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民间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所以三更指的是现在的23:00~1:00。故选D。
14.【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香钟是利用物体燃烧的速度基本相同来计时的。所以一支香燃烧完需要20分钟,把它平均分为10份,燃烧到八份即剩余2份可以计时16分钟。故选A。
15.【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或者做出决定,精确计时很重要,但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并不相同,如奥运会上百米比赛计时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而红绿灯精确到秒,高铁到站时间显示、学校作息时间设置只需要精确到分。需要计时精度最高的是奥运会百米赛跑计时。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单摆具有等时性,让秋千自由摆动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故选B。
17.【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钟摆的摆由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位置开始摆动,往返一次即为摆动一次。所以图中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A-B-C-B-A。故选D。
18.【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或者做出决定,精确计时很重要,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日晷、滴漏等计时器虽然不准确,但在当时没有更精确的计时工具的情况下,用处是非常大的;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和材料是有关的,计时工具所用的材料越来越计时精准。ABC错误,C正确。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在制作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时,模拟骨骼的是筷子,模拟肌肉的是橡皮筋,模拟关节的是被线绳缠绕的部分。故选C。
20.【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作出反应。故选A。
21.【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通过神经传去大脑并加以整合,获得意识,并将有用信息以记忆方式储存,产生情绪情感等。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故选C。
22.【答案】D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 长期的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不仅可能让你感觉头疼、胃疼、睡不好觉,还会使你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管理压力的常用方法有: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紧张,还能帮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这都有利于减轻压力;与人交流,确定压力来源,寻找解决压力的方法;练字、涂色等比较简单的创作,可以使人身心投入,放空大脑,缓解压力;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宣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故选D。
23.【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人睡眠时心脏跳动变慢,但不会不跳动,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故选D。
24.【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对某种运动的反复练习可以减少神经系统反应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并提高成功率。所以小科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逐步提高。故选A。
25.【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血液循环的作用,主要是运送营养、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的运动。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城市里的夜晚看不见星星的原因:1、由于城市过于明亮与过多的灯光使得夜空的背景变得明亮,降低了与一些亮度较低的星星的对比度,这些星星在这样的夜空下就显得很暗了,这就像在白天由于强烈的阳光看不见星星一样。2、这是强光对眼睛影响的问题。人眼在强光的刺激下瞳孔会缩小,这样能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从而保护眼睛。但这样进入眼睛的星光也同样减少了,所以较暗的星星也就看不见了。住在城市里很少看到星星,原因是月亮在城市里比较亮,掩盖并不是阻挡了许多来自星星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题目说法错误。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但是火山灰富含矿物质,比较肥沃,对庄稼和森林生长有利。题目说法错误。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森林、平原,黄色表示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不同的蓝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题目说法错误。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题目说法正确。
31.【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时间计量总是一刻不离地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范围扩大,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提高,时间观念增强,对时间计量精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古代,科技还不发达,人们缺少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对时间计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等计时,不是因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是没有更加准确的估计时间的方法。题目说法错误。
32.【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质疑时,我们要多次反复进行总结验证,将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后将验证结果公示,不能放弃自己的研究。题目说法错误。
33.【答案】错误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身体的各项活动都是靠各个系统协调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34.【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骨骼与肌肉、关节等组织协同,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完成人的运动功能。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题目说法正确。
35.【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而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睡前玩一玩电子产品不利于我们的睡眠。题目说法错误。
36.【答案】(1)入射光;反射光
(2)会
(3)、
(4)B
(5)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图中AO表示入射光线的方向,OB表示反射光线的方向。
(2)由于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多次实验后,他发现改变光线AO的方向,光线OB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3)根据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4)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透明水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是由于光线可以通过透明水槽,在有烟雾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遇到到了烟尘的阻碍,照亮了烟尘,形成光柱,光不能穿透烟尘。故选B。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会被反射回去,台灯罩上灯罩是由于灯罩会反射光线,使台灯照亮的部分更加明亮。故选C。
37.【答案】(1)A
(2)D
(3)A
(4)无草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程度严重,有草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较轻
(5)无坡度无草和有坡度无草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是有无植物覆盖,其他条件不变。故选A。
(2)在实验中要控制“降雨”条件不变,即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保持相同;喷水器的“降雨”时间要相同,D说法错误。故选D。
(3)有植被覆盖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对比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故选A。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对侵蚀有影响,无植被覆盖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程度严重,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较轻。
(5)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的问题,需要改变土地的坡度,均无植被覆盖,降水条件都相同,如图所示:
38.【答案】(1)A
(2)A
(3)A
(4)有关;无关
(5)等时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滴速度会越来越慢,量筒内的水积聚到10mL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全部水滴完的时间要大于20分钟,故选A。
(2)由于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把有等时性的原理,所以小临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的中滴下的水滴会少于30滴,因为水位慢慢下降,水滴速度也会慢慢减少。故选A。
(3)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所以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cm,与原来相比,15秒摆摆动的次数会增加。故选A。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具有等时性的原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和摆的幅度无关。
(5)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具有等时性的原理,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摆钟。
39.【答案】(1)C
(2)D
(3)B
(4)C
(5)A;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X身高(米)],所以小科的体重指数为63÷[1.5X1.5]=28。故选C。
(2)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体重指数≥24.2的属于肥胖,小科的体重指数为28,属于肥胖。故选D。
(3)心跳是指心脏跳动,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约是60~100次。故选B。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选C。
(5)小科想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均衡膳食等方面增强体质,奶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经常喝奶茶,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以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症状。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发光的萤火虫
C.湖面 D.绚丽的烟花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绚丽的烟花等都是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湖面是反射的光。故选C。
2.制作潜望镜时,我们选用的两面镜子是(  )。
A.凹面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D.凸透镜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制成的,外面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块相对的45°角放置的平面镜的反射,射入到人的眼睛中,从而看到物体。故选B。
3.把铅笔垂直和倾斜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我们会发现(  )。
A.铅笔都没有偏折 B.倾斜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
C.铅笔都发生了偏折 D.垂直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倾斜的时候铅笔会发生偏折。故选B。
4.日食是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遮挡住太阳光的现象。日食现象表明光(  )。
A.发生了反射 B.发生了折射
C.沿直线传播 D.能穿过任何物体
【答案】C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现象表明光沿直线传播。故选C。
5.背对阳光喷水,我们就有可能看到美丽的人工彩虹。这个实验与三棱镜实验相类似,其中充当三棱镜角色的是()
A.太阳 B.空气中的氧气
C.空气中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灰尘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阳光照射在空中的小水滴上,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所以人工彩虹的实验中空气中的小水珠充当三棱镜的角色,将光进行折射。故选C。
6.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
B.适应黑暗以后能看到整个小球
C.适应黑暗以后能大致看到小球的轮廓
D.适应黑暗以后可以看到小球的影子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光有密切联系,没有光人们看不见任何物体。所以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茶几上放着一个白色小球,无论待多久都不能看到小球。故选A。
7.我们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从外到内制作模型 B.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
C.用同一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 D.完成后用手掰开模型并观察
【答案】B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结构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所以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地壳这层要做得薄一些。故选B。
8.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家里,从阳台跳楼逃生 B.在教室,待在原地不动
C.在室外,跑到空旷的地方 D.在商场,马上乘电梯逃生
【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发生地震时可以快速离开房间、躲在桌子下、可以躲进厨房里,如果我们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从阳台跳楼逃生、待在原地不动、乘电梯逃生都会让我们产生伤害。ABD做法错误,C做法正确。故选C。
9.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不能预示火山即将喷发的现象是(  )。
A.土豆泥纹丝不动
B.土豆泥出现裂缝
C.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
D.土豆泥冒烟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一开始土豆泥纹丝不动,番茄酱(火山)喷发之前,“火山口”会看到首先有热气冒出,后来土豆泥出现裂隙,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慢慢顶了起来,最后番茄酱从裂缝中溢出。故选A。
10.在“风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砂纸模拟的是(  )。
A.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B.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
C.沙漠中的狂风 D.自然界的岩石
【答案】A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 【分析】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分析实验可知,实验中需要用放大镜观察岩石表面的痕迹,砂纸模拟被风卷起的沙子,用砂纸打磨是模拟风卷起沙子从岩石刮过的过程,打磨越快表示风越大。故选A。
11.右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形特征,正确的描述是(  ).
A.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B.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阔
C.我国杭州地形以平原为主 D.地球上海洋比陆地面积大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海洋占大部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丘陵;杭州地形复杂多样,以丘陵为主。故选B。
12.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  )形成的。
A.人类长期劳动改造 B.海浪侵蚀
C.河流中泥沙沉积 D.风的侵蚀
【答案】C
【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河流会不停地侵蚀两岸的土壤,尤其是水流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流比较缓慢时,发生的沉积 现象,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形成的。故选C。
13.我国古代的人们曾把全夜分为五更,“三更半夜”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  )。
A.5:00~7:00 B.1:00~3:00
C.17:00~19:00 D.23:00~1:00
【答案】D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另外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民间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所以三更指的是现在的23:00~1:00。故选D。
14.一支香燃烧完需要20分钟,把它平均分为10份,燃烧到剩余(  )份可以计时16分钟。
A.2 B.4 C.6 D.8
【答案】A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香钟是利用物体燃烧的速度基本相同来计时的。所以一支香燃烧完需要20分钟,把它平均分为10份,燃烧到八份即剩余2份可以计时16分钟。故选A。
15.下列情况下,需要计时精度最高的是(  )。
A.奥运会百米赛跑计时 B.高铁到站时间显示
C.红绿灯倒计时 D.学校作息时间设置
【答案】A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或者做出决定,精确计时很重要,但不同事情需要计时的精确度并不相同,如奥运会上百米比赛计时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而红绿灯精确到秒,高铁到站时间显示、学校作息时间设置只需要精确到分。需要计时精度最高的是奥运会百米赛跑计时。故选A。
16.小明用力推一下秋千,让其自由摆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动方向不断改变
B.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相同
C.摆动幅度越来越大
D.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单摆具有等时性,让秋千自由摆动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故选B。
17.如图所示,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  )。
A.A-B-C B.C-B-A C.A-B-C-B D.A-B-C-B-A
【答案】D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
【解析】【分析】钟摆的摆由最左边或最右边的位置开始摆动,往返一次即为摆动一次。所以图中记录钟摆摆动一次的正确方法是A-B-C-B-A。故选D。
18.梳理计时器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
A.日晷、滴漏等计时器不准确,没什么用处
B.现代社会人们更追求计时工具的观赏性
C.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
D.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和材料无关
【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我们每天都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或者做出决定,精确计时很重要,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日晷、滴漏等计时器虽然不准确,但在当时没有更精确的计时工具的情况下,用处是非常大的;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和材料是有关的,计时工具所用的材料越来越计时精准。ABC错误,C正确。故选C。
19.利用筷子、橡皮筋、细绳三种材料做探究骨骼、肌肉和关节模拟实验时,橡皮筋模拟的是(  )。
A.关节 B.骨骼 C.肌肉 D.血管
【答案】C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器,骨大多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骨可以在关节处活动。在制作前臂抬起的运动模型时,模拟骨骼的是筷子,模拟肌肉的是橡皮筋,模拟关节的是被线绳缠绕的部分。故选C。
20.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完成指定任务过程中,身体做出反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
A.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B.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刺激→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C.做出反应→传出神经→感受刺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D.传入神经→感受刺激→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一传入神经一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一作出反应。故选A。
21.当人的头部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失忆,失忆一般是因为(  )受到损伤,因此下课期间我们不要在走廊过道奔跑打闹。
A.脑干 B.小脑 C.大脑 D.传出神经
【答案】C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大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大脑将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温觉,痛觉等通过神经传去大脑并加以整合,获得意识,并将有用信息以记忆方式储存,产生情绪情感等。脑是柔软而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故选C。
22.小科同学在运动会上痛失百米跑步金牌,一连几天闷闷不乐。下列做法中,可以有效缓解小科不良情绪的方法是(  )。
A.暴饮暴食 B.回到教室后大发脾气
C.寻找教练,怀疑作弊 D.周末约上好朋友去踢足球
【答案】D
【知识点】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 长期的压力会损害身体健康,不仅可能让你感觉头疼、胃疼、睡不好觉,还会使你不能集中注意力,难以学会新东西。因此,我们要学会管理压力。管理压力的常用方法有: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减轻肌肉紧张,还能帮助你拥有更好的睡眠,这都有利于减轻压力;与人交流,确定压力来源,寻找解决压力的方法;练字、涂色等比较简单的创作,可以使人身心投入,放空大脑,缓解压力;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宣泄方法缓解不良情绪。故选D。
23.课堂上我们研究了心脏,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外形像桃子
B.心脏的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
C.心脏一般位于人体胸腔的偏左下方
D.我们深睡眠的时候心脏几乎不跳了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是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人睡眠时心脏跳动变慢,但不会不跳动,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故选D。
24.小科第一次玩“接乒乓球”游戏时命中率有点低,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  )。
A.逐步提高 B.变化不大 C.逐步降低 D.无限提高
【答案】A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对某种运动的反复练习可以减少神经系统反应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并提高成功率。所以小科适度练习接球后,命中率会逐步提高。故选A。
25.(2021五下·义乌期末)关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能运输营养和氧气,也能运输二氧化碳
B.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强壮
C.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D.推动血液流动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引力
【答案】D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血液循环的作用,主要是运送营养、氧气和二氧化碳,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心脏的运动。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26.住在城市里很少看到星星,原因是月亮在城市里比较亮,阻挡了许多来自星星的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城市里的夜晚看不见星星的原因:1、由于城市过于明亮与过多的灯光使得夜空的背景变得明亮,降低了与一些亮度较低的星星的对比度,这些星星在这样的夜空下就显得很暗了,这就像在白天由于强烈的阳光看不见星星一样。2、这是强光对眼睛影响的问题。人眼在强光的刺激下瞳孔会缩小,这样能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减少从而保护眼睛。但这样进入眼睛的星光也同样减少了,所以较暗的星星也就看不见了。住在城市里很少看到星星,原因是月亮在城市里比较亮,掩盖并不是阻挡了许多来自星星的光。题目说法错误。
27.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无论遇到什么物体都能通过。(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有的光能通过阻碍,有的光不能通过阻碍。题目说法错误。
28.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会使周围的土壤变得更肥沃。(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灰遮天蔽日,会污染环境,但是火山灰富含矿物质,比较肥沃,对庄稼和森林生长有利。题目说法错误。
29.地形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除了蓝色,另外表示陆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绿色表示森林、平原,黄色表示沙漠,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上的高原和山地。不同的蓝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题目说法错误。
30.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戈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的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题目说法正确。
31.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等计时,主要原因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时间计量总是一刻不离地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活动范围扩大,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提高,时间观念增强,对时间计量精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古代,科技还不发达,人们缺少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对时间计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等计时,不是因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是没有更加准确的估计时间的方法。题目说法错误。
32.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质疑时,我们要听信质疑,放弃自己的研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当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质疑时,我们要多次反复进行总结验证,将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后将验证结果公示,不能放弃自己的研究。题目说法错误。
33.(2021五上·临安期末)神经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和其他系统没有关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身体的各项活动都是靠各个系统协调工作,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34.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骨骼与肌肉、关节等组织协同,共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完成人的运动功能。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题目说法正确。
35.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睡前玩一玩电子产品能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健康,而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给人体其它器官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睡前玩一玩电子产品不利于我们的睡眠。题目说法错误。
三、实验探究题。
36.光的研究太有趣啦!课后,小临用自制实验装置继续开展光的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他用量角器来帮助显示激光笔光的传播路线(如下图)。光线AO表示   的方向,光线OB表示   的方向。(填“入射光”或“反射光”)
(2)多次实验后,他发现改变光线AO的方向,光线OB的方向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规律,请在甲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在乙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4)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透明水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光线可以通过透明水槽
B.光线可以穿透烟尘
C.光线遇到了烟尘的阻挡
D.光在有烟雾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5)小临发现家里的台灯罩上灯罩,灯罩的主要作用是(  )
A.装饰、美化
B.改变灯光颜色D.发散光线
C.反射光线,更明亮
【答案】(1)入射光;反射光
(2)会
(3)、
(4)B
(5)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图中AO表示入射光线的方向,OB表示反射光线的方向。
(2)由于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多次实验后,他发现改变光线AO的方向,光线OB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
(3)根据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两边,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4)用激光笔照射充满烟雾的透明水槽,看到一条笔直的光线。是由于光线可以通过透明水槽,在有烟雾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遇到到了烟尘的阻碍,照亮了烟尘,形成光柱,光不能穿透烟尘。故选B。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会被反射回去,台灯罩上灯罩是由于灯罩会反射光线,使台灯照亮的部分更加明亮。故选C。
37.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他们在塑料盆的一侧和底部挖了几个小孔,在盆底铺上石子、倒入土壤等,做成了两个样本(如图)。
(1)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有无植物覆盖 B.土地坡度大小
C.土壤的种类 D.降雨量大小
(2)关于“降雨”条件的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
B.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保持相同
C.喷水器的“降雨”时间要相同
D.有植被的土地要降更多的“雨”
(3)在这个实验中,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 B.甲比较干净,乙比较浑浊
C.两个都一样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
(5)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的问题,需要做怎么样的模型 请画出模型并简要标注。
【答案】(1)A
(2)D
(3)A
(4)无草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程度严重,有草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较轻
(5)无坡度无草和有坡度无草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1)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探究"植物对侵蚀的影响"需要改变的是有无植物覆盖,其他条件不变。故选A。
(2)在实验中要控制“降雨”条件不变,即喷水器要从同样的高度“降雨”;喷水器的“降雨”量要保持相同;喷水器的“降雨”时间要相同,D说法错误。故选D。
(3)有植被覆盖雨水对土地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对比实验时“流下来的水”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甲比较浑浊,乙比较干净。故选A。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植物对侵蚀有影响,无植被覆盖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程度严重,有植被覆盖的土壤被雨水侵蚀的程度较轻。
(5)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坡度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的问题,需要改变土地的坡度,均无植被覆盖,降水条件都相同,如图所示:
38.小临同学利用铁架台做滴漏实验和摆的实验(如图所示)。滴漏实验的塑料瓶中盛有200毫升水(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摆的实验中摆的摆锤质量为100克,摆绳长度为30厘米。请回答问题。
(1)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20分钟。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小临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
A.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多于30滴
(3)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摆的摆动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   ,与摆锤质量   (填“有关”或“无关”)
(5)根据单摆的   性,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摆钟。
【答案】(1)A
(2)A
(3)A
(4)有关;无关
(5)等时
【知识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在滴漏实验中,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滴速度会越来越慢,量筒内的水积聚到10mL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全部水滴完的时间要大于20分钟,故选A。
(2)由于摆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把有等时性的原理,所以小临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的中滴下的水滴会少于30滴,因为水位慢慢下降,水滴速度也会慢慢减少。故选A。
(3)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所以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cm,与原来相比,15秒摆摆动的次数会增加。故选A。
(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具有等时性的原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质量和摆的幅度无关。
(5)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具有等时性的原理,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摆钟。
39.小科是一名五年级男生,身高150厘米,体重63千克。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的体重指数为(  )。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
A.20.8 B.2.8 C.28 D.27.8
(2)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下表),小科的体重指数属于(  )。
A.正常 B.低体重 C.超重 D.肥胖
(3)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约是(  )。
A.20~50次 B.60~100次 C.100~150次 D.150~200次
(4)我们的神经系统由(  )组成。
A.脑和脊髓 B.脑和周围神经系统
C.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D.神经中枢和脊髓
(5)小科想提高自身免疫力,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多选题)
A.合理加强体育锻炼
B.增加营养摄入,吃更多食物
C.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D.维持营养均衡,适当喝一些奶茶
【答案】(1)C
(2)D
(3)B
(4)C
(5)A;C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X身高(米)],所以小科的体重指数为63÷[1.5X1.5]=28。故选C。
(2)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体重指数≥24.2的属于肥胖,小科的体重指数为28,属于肥胖。故选D。
(3)心跳是指心脏跳动,心脏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跳约是60~100次。故选B。
(4)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故选C。
(5)小科想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均衡膳食等方面增强体质,奶茶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经常喝奶茶,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可以增加人体血液的粘稠度,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症状。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