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六单元 走进历史人物25.词五首 1.走近作者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现在山西祁县)人。由于恃才倨傲,好讥讽权贵,且生活浪漫,故为当政者所排斥,终生潦倒。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存世有《范文正公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著有《稼轩长短句》。《望江南》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表现她盼归不得而终究失望的痛苦心情。
《渔家傲 秋思》通过描写边塞萧条的秋景以及将军战士的戍守生活片断,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血性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北宋王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2.主题解说《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武陵春》写作者流离生活中的孀居之痛。通过暮春寡居的生活片段和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切而生动地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之后无尽而沉重的哀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追忆了词人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4.名句赏析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话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出了妇人对心上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一句话是互文,白发不单是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悲伤流泪。表现出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情怀。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自己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猛射过去。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一句创意出奇。词人在这里开了一个新思路,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比喻新颖而奇巧。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5.难点突破
(1)师:在《望江南》中女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武陵春》中女词人却是“日晚倦梳头”,你能从中体会到两者有什么不同的心态?
生:前者的“梳洗罢”可理解为“女为悦己者容”,女主人公一大早起来精心梳洗,是因为她相信爱人今天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充满信心。而后一词中的“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失去亲人(丈夫明诚)兼国家破败后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一类似的典型细节来反映女主人公的精神面貌,于细微处可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壮”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生:从这首词的题材上看,写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处处体现了“壮”的特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译文】 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感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天下的主人,要承担主人翁的责任,要对整个国家、全体人民负责,贡献我们的才智,我们的一切。(yān) (mèi) (qíng) (diāo)(qiú) (jì) (zé)(měng) (huī)(zhì) (gāng) (zhàng)(姑且、暂且) (一人一马称一骑) ( 定将 )( 打算 ) ( 奏 )3.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典故的是( )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4.选出诵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A B5.根据提示默写词句。
(1)《望江南》中表现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名句是:
(2)《渔家傲 秋思》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的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武陵春》中以新颖的比喻来形容自己愁之沉重的句子是: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之大业的远大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塞下秋来风景异。6.请分别写出下列词句中词人借“酒”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
胸宽胆壮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
渴望从军杀敌思乡之情7.读下面的句子,仿照例句填空。
例句:徐志摩诗:“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愁有了
李清照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
秦少游词:“无边雨丝细如愁。”——愁有了
李群玉诗:“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愁有了
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味道重量形状深度体积8.综合性学习。
某校“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于2015年4月拉开帷幕。你所在的班级积极响应,举办了一系列诵读活动。请你参与到此活动中来,完成以下任务。
(1)【诵读经典】 下面是你班几个同学诵读晏殊《破阵子》时的断句,其中停顿正确的是( )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C.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D.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2)【鉴赏经典】 小思同学打算选择温庭筠的《望江南》作为诵读篇目,你认为以下哪一种乐曲更适合作为背景音乐?说说你的理由。
选项:A.欢快明丽的钢琴曲 B.婉约幽怨的古筝曲
C.豪放磅礴的交响曲 D.舒缓柔和的小夜曲B选B,婉约幽怨的古筝曲风格纯朴而古雅,旋律典雅深沉,用这样的乐曲做背景,与《望江南》没有粉饰,多用白描、直叙,却又含蓄、细腻的风格贴近,又能使人联想到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充满着哀愁的情绪,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示例二:选D,舒缓柔和的小夜曲通常是黄昏或夜晚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曲子缠绵婉转;曲调亲切抒情、轻快活泼;而《望江南》这首词风格清新、明快,就描写时间而言,从清晨到黄昏;就抒发感情而言,与主人公思念丈夫的心情相呼应。(3)【传承经典】 在经典受冷落的今天,请你结合对以下材料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并就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提出你的建议。(两点即可)
材料一: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老师在讲台上领读,学生摇着头跟着老师高声诵读,一些学校还让学生穿上古人衣服,从形式上让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
材料二:不少地方和学校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方案。有的编写了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编写了校本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赏读》,每周一节课,以此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传承经典要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让学生从形式到实质落实传承经典的重任。示例二:传承经典不能急功近利地流于形式,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成效。__参考建议:①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②各班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写读书笔记、编写《精华诗文集》等活动;③学校创设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④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⑤利用政府行为,大力推进经典的传承工作;⑥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电台等媒体加强经典文化的宣传。 (一)望 江 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9.这首不到30字的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__、__、 、 、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 。楼帆江水斜晖清晨黄昏失望肠断10.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梳洗罢”三个字概括了思妇在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妆修饰的经过和切盼重逢的心情。
B.“过尽千帆”四字形容江上船只之多,“皆不是”陡然一转,句意亦变,前面船只之多足以反映失望之深,这里并未多费笔墨就使人领会思妇的心情。
C.“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是描绘自然景物,与离愁别恨关系不大。
D.作者用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借以暗示思妇因失望而凝愁含恨。C (二)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014,安顺)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醉里挑灯看剑__梦回吹角连营
1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军营里摆出了将士们享用的牛肉,各种乐器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显现出军容的整齐、壮观,将士们的情绪高昂,欢欣鼓舞。)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三)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 ,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 。
1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词牌名题目16.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1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密州出猎渴望报效国家 (四)武陵春(2014,乐山)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8.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倦梳头,泪先流。
19.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
又多又重。 虞美人 听雨(2014,滨州)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这首词按照 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 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1.“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心情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