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灾减灾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认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阐述面临自然灾害时宜采取的应对措施。(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防灾手段
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① 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防灾减灾内容:灾害监测、② 、灾害救援与救助、③ 等。
二、自救与互救
1.自救与互救包括:④ 、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
2.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可以较准确预测,地震等地质灾害⑤ 强,较难准确预测。
3.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尽量按照预先设计好的⑥ 撤离,如对他人进行救助时,也要时刻注意⑦ 和被救者。
4.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答案】 ①以防 ②灾害防御 ③灾后恢复 ④灾前准备 ⑤突发性 ⑥逃生路线 ⑦保护自己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图Ⅰ为传说中的地动仪模型,你知道的古今中外防灾避灾的措施有哪些吗 图Ⅱ为洪水中的一种自救措施,你知道在遭遇洪水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吗
进入今天的课堂,我们可以揭开这两个谜底。
主题1:防灾减灾手段
主题探究
情境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9.2° N,105.34° 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属于浅源地震。泸县人民医院受损较为严重,有墙体和天花板开裂的情况出现,同时当地部分民众的房屋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垮塌。截至2021年9月21日12时,地震已造成3人死亡,146人受伤。
任务1 地震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亡与财产损失。我国地质灾害特点是 、 、 。
【答案】 种类齐 分布广 危害大
任务2 从非工程角度,分析减灾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答案】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等。
知识小结
1.防灾减灾的手段
2.灾害的防御措施
(1)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2)工程性防御措施
通过修建防灾工程,从各个方面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改变地表环境(孕灾环境的稳定性),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岩体、土体改造工程及疏水、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员、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建立护坡、挡墙等拦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耕地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防洪抗旱
加固房屋建筑,增强抗震性能
对点训练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山体滑坡与岩土的抗剪强度关系密切,岩土的抗剪强度越大,岩土越稳定;岩土的抗剪强度受岩土的含水量、温度、植被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淤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威胁沿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读滑坡示意图,回答1~2题。
1.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为( )。
A B
C D
2.植被能起到固坡、护坡的作用,但植被覆盖率提高也可能加剧滑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
A.增强下渗,增加岩土含水量
B.根系蔓延,提高岩土抗剪强度
C.加强风化,降低岩土的密度
D.减少蒸发,增加坡体稳定性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由滑坡示意图可知,滑坡体上部呈阶梯状分布而非逐渐倾斜;材料“淤塞乌江支流,形成堰塞湖”说明滑坡体位于山谷中,依据“凸高为低(谷)”的原则可判定。第2题,植被增加,会降低地表径流速度,会增加下渗量,增加岩土含水量,从而降低岩土抗剪强度,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植被根系蔓延,岩土抗剪强度提高,不利于滑坡的产生;植被对岩土的密度影响较小;坡体稳定性增加不利于滑坡的产生。
主题2:自救与互救
主题探究
情境 湖北恩施沙子坝地处清江河谷,地质条件特殊。2020年6月8日入梅以来,恩施市发生了持续强降雨,时间长、雨量大、强度大,连续的强降雨诱发了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右图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
任务1 分析此次滑坡、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说出三方面即可)
【答案】 对房屋、其他工程设施、耕地造成破坏;导致河道淤塞;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造成毁灭性冲淤;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危害交通安全;等等。
任务2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图中合理的逃生路线是 。我们还应该采取怎样的自救措施
【答案】 ② 加强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注重防灾;遇到灾害时,应沉着冷静,迅速撤离危险地段;灾后积极组织抢险救灾活动;等等。
知识小结
1.避震方法
2.洪水救助方法
(1)防洪准备
(2)洪水应急
(3)洪水中的救助
3.应对滑坡、泥石流的自救措施
(1)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2)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3)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对点训练
洪涝灾害在我国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十分重要。据此回答 1~2 题。
1.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错误的自救方式是( )。
A.注意水情变化
B.从房屋低层向高层转移
C.不到紧要关头,不轻易入水
D.应尽快入水逃生
2.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时应该首先( )。
A.检查有无外伤
B.送去医院
C.进行人工呼吸
D.进行“倒水”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洪水发生时应尽快逃到高处避洪;如果不能安全撤离,则应观察水情;不要轻易入水逃生,以免发生意外。第2题,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时,应首先采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抢救,再检查有无外伤,并及时送医院就医;不能进行“倒水”。
【随堂检测】
思维构建
【答案】 ①以防为主 ②灾害防御 ③灾前准备
即时训练
自救和互救内容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3 题。
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2.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泥石流,应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
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
3.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作为大型停车场使用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为水灾。第2题,遭遇泥石流,应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生命高于一切,地震发生后,不可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第3题,应急避难场所是人们躲避灾害而设立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备、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室内公共场所、交通便利处,不适宜设在远郊区县;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2022年8月13日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槽沟突发山洪,造成人员伤亡。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此次山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大 B.植被覆盖率低
C.水流汇集快 D.河道蜿蜒曲折
5.此次山洪造成人员伤亡的错误做法是( )。
A.没有设置山洪来袭警示标志
B.事先没有及时培训逃生技能
C.山洪来袭时,未向地势高处逃生
D.在河道外私自搭建临时休憩场所
【答案】 4.C 5.D
【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此次山洪暴发的时间为8月,地点是四川山区。8月降水量大,山区水流汇集速度快,形成山洪。此次山洪与年降水量关系不大,与该次降水量大小有关。植被覆盖率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河道并非蜿蜒曲折。第5题,读图可知,很多游客在河道外私自搭建临时休息场所,导致山洪来临时未能及时撤离,造成人员伤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