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
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
1.了解本文的故事背景,理解苏格拉底的主张
2.完整把握苏格拉底的论辩逻辑
1.作者介绍:
柏拉图(Plato,Πλατ 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2.写作背景: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苏格拉底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3.人物介绍:
4.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到澄清的效果。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称“产婆术”。
1.苏格拉底和格黎东探讨的主要问题(核心问题)是什么?
(提示:在原文找出对应语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核心问题)
原文: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我们是该越狱逃跑还是从容赴死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2.苏格拉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原文:①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②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不正义的事情,即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1.苏格拉底从哪些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原文: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
原文: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概括: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要越狱的话,不是会受到很大的损害吗?
概括:是不是可以不听从大多数人越狱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原文: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原文: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
概括:越狱带来的后果不是非常严重吗?
概括:我们是不是为必须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正义而做好牺牲的准备?
2.苏格拉底举了“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
正义和非正义的问题对人们来说是抽象而深奥的,苏格拉底举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的事例对人们而言是是身边的人和事,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从事体力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要听从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而非众人的意见。由此及彼,正义和非正义这个问题也应当听从内行人的意见而非外行人的意见。苏格拉底通过这一类比,使自己的观点容易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3.列表归纳,三次讨论,格黎东的提议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是怎样反驳的?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格黎东的劝说 苏格拉底的反驳思路 结论
劝说苏格拉底听从众人的建议逃跑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
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我们应该注意
坏的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好的意见就是明白人的意见
坏的意见就是糊涂人的意见
人应该听从内行人的意见
不应该听信外行人的话(将体育锻炼时听外行的话导致的后果与行事时听外行人的话导致的后果进行类比)
人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应该听从深知道义者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
格黎东的劝说 苏格拉底的反驳思路 结论
逃狱是对亲朋好友的负责,具有可行性。
对当前的困境深感疑惑与焦虑。
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合于正义,而与亲朋好友、是否可行、是否受到伤害乃至付出生命无关。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而在于活得好,活得体面、正派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对人做坏事和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人做坏事,不能以坏报坏
逃狱是不正当的,不应当逃狱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不能逃狱
4.从本文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式有哪些特点?
偏重于问,而不轻易让对方提出问题
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发问很谦和
所有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最后使对方放弃自己原来的观点。
5.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所有的思想都需要不断完善。
所有的问题都是环环相扣的,思考也是如此。
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的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法”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觉得呢?为什么?
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
观点一:
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越狱之后,他能更好地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地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观点二:
人应当坚持正义
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类比论证——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说明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