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新课标】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摇篮曲》教案+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02 09:30:06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六单元
月 儿 弯 弯
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夜晚美丽的星空
你们能看到什么?
同学们美丽的星空下,妈妈哄着小宝贝在睡觉,你猜猜妈妈会唱着什么样的歌曲?
同学们表现分真棒,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摇篮曲》,书写板书《摇篮曲》。
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音乐以徐级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摇篮曲》也称《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人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休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等都创作过《摇篮曲》。下面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是几几拍的节奏?
《摇篮曲》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下面我们聆听第一个乐段,感受第一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一乐段是温柔的安静的,表现了妈妈再哄着宝贝入睡。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主题
跟琴哼唱音乐
下面我们聆听第二个乐段感受第一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乐段起伏较大,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期许,盼望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下下面我们跟着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
下面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
欣赏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下面集体进行表演唱
同学们,
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月儿弯弯》第3课《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月儿弯弯》第3课欣赏课。《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音乐以徐级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摇篮曲》也称《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人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休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等都创作过《摇篮曲》。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一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合唱优美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
(二)艺术表现
能轻声演唱歌曲
(三)创意实践
能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去表现歌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与体验,初步感知力度、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二)教学难点:
1、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欣赏一下夜晚美丽的星空
预设:欣赏
教师:你们能看到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美丽的星空下,妈妈哄着小宝贝在睡觉,你猜猜妈妈会唱着什么样的歌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表现分真棒,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作品它的名字《摇篮曲》,书写板书《摇篮曲》。(播放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摇篮曲》由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于1868年,音乐以徐级的叙事语气,再加上装饰音的运用,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美好祝福。《摇篮曲》也称《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人睡所唱的歌曲,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休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摇篮曲》,许多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等都创作过《摇篮曲》。下面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是几几拍的节奏?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摇篮曲》四三拍,由两个乐段构成,每个乐段两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是由第三拍弱拍起。下面我们聆听第一个乐段,感受第一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乐段是温柔的安静的,表现了妈妈再哄着宝贝入睡。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哼唱主题
预设:哼唱主题
教师:跟琴哼唱音乐
预设: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聆听第二个乐段感受第一乐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乐段起伏较大,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期许,盼望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下下面我们跟着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的欣赏
预设:欣赏
【教学建议:歌曲虽是四三拍,但每一乐句均在弱拍上出现,学生容易产生听觉上的混淆。建议教师一边哼唱旋律一边做律动,突出四三拍的韵律感,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感受乐曲温馨的气氛。利用图形谱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感受乐句的前后对比,体会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与关爱之情。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可参与想象和联想的环节,以语言或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内容与情绪。】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上台边唱歌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集体进行表演唱
预设: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知与体验,初步感知力度、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摇篮曲》
小乐队合奏
1=F 3/4 温柔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