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4.14月相的变化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的月相是( )。
A.上弦月 B.新月 C.满月
2.农历( )这一天,我们一般看不到月亮。
A.每月初一 B.每月初九 C.每月二十三
3.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转一周大约为( )天。
A.7 B.30 C.60
4.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月球被涂成半明半暗,是因为( )。
A.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
B.月球自身的颜色不同
C.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
5.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其实是( )。
A.真正的月球 B.月相 C.月亮的影子
6.农历一个月内,以下月相出现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朔——蛾眉月——凸月 B.望——下弦月——蛾眉月
C.望——上弦月——蛾眉月
二、填空题
7.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 的样子叫作月相。
8.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9.我国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是按照 确定的。
10.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
11.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按照 确定的。其中 是按照月相的变化周期来编排的。
12.今天晚上天空挂了满月,大约 后,会再一次看到满月。
三、判断题
13.月球的自转形成了月相的变化。( )
14.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15天。( )
15.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样子叫作月相。( )
16.从新月到满月大约需要29.5天( )
17.阴历的每月初一完全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也称为“望”。( )
18.月球能够自己发光。( )
四、简答题
19.简答:月相的变化和月球的什么运动有关系?
20.请你画出农历初七、十五、二十三的月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中秋节的月相是满月,故C符合题意。
2.A
【详解】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初一、初二的月相是新月,初三、初四的月相是蛾眉月,初八、初九的月相是上弦月,十二、十三的月相是凸月,十五、十六的月相是满月,十八、十九的月相是凸月,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相是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的月相是残月。所以农历每月初一这一天,我们一般看不到月亮。
3.B
【详解】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真实时间大约为27天。不过由于地球本身也在绕太阳运行,因此月亮绕到和地球与太阳在一个角度的时间大约为29天。因此农历一个月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由此而来我国的农历就是参照月球的运行制定的。月球围绕着地球运转一周大约为30天,所以B符合题意。
4.C
【详解】因为月球自己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光,太阳只能照亮月球的一半,所以在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中,月球被涂成半明半暗。
5.B
【详解】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其实是月相。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从月初到月末,月相变化顺序为: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峨眉月→新月。
6.C
【详解】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C错误,应是:望-下弦月-蛾眉月。
7.太阳照亮
【详解】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8.由圆到缺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9.农历
【详解】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过小年这些都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确定的节日。所以我国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是按照农历确定的。
10. 1个月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中的月相是不同的。
11. 农历 月的天数
【详解】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就是主要根据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按照农历确定的,其中月的天数是按照月相的变化来编排的,农历一个月也叫朔望月,大约是29.5天。
12.一个月、30天或29天
【详解】从农历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今天晚上天空挂了满月,应是农历十五或十六,大约一个月后会再一次看到满月。
13.×
【详解】月相变化是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位置关系发生不断变化形成,并不只是月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14.×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5.√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规律性、周期性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农历月份的天数是按月相周期来编排的。
16.√
【详解】农历一个月也叫朔望月,大约是29.5天。农历每月从初一到十五,月相由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从十五到月末,月相由满月逐渐变成凸月、下弦月、残月,再回到新月。
17.×
【详解】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这一天也叫“朔日”,人们看不到“朔”,也即看不到新月。
18.×
【详解】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球体。其中太阳能自己发光,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19.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详解】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月相的变化不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而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的反射角度不同,所以会有圆缺变化。
20.
【详解】农历初七到初八是上弦月的月相,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东约90°,日落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中午月出、半夜月落,可见部位为月球正面西半部分,形状为一大写的 D字;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下弦月是农历廿二到廿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象个反D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