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4.3 比例的基本性质
素
养
达
标
学习目标
01
XUEXIMUBIAO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参与数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知识链接
ZHISHILIANJIE
02
泰乐斯是一位数学家,有一次他到埃及旅行,忽然想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尝试了不同
的方法后,仍没有结果。有一天他从
广场上的人影中受到了启发,于是他
利用一根木棍,等到影子与木棍一样长时,立即测量金字塔的影长,从而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探究新知
TANJIUXINZHI
03
4
(教科书第38页例4)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3cm
2cm
6cm
4cm
两个图形各对应边长的比相等。
利用比相等可以写出相关的比例。
3cm
2cm
6cm
4cm
两个三角形底的比和高的比相等。
6:3=4:2
两个三角形高的比和底的比相等。
4:2=6:3
3cm
2cm
6cm
4cm
每个三角形底和高的比相等。
6:4=3:2
每个三角形高和低的比相等。
4:6=2:3
6 : 3 = 4 : 2
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
内项
4 : 2 = 6 : 3
外项
内项
6 : 4 = 3 : 2
外项
内项
4 : 6 = 2 : 3
外项
内项
发现:
6×2=3×4,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6和2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
3和4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同时是比例的外项。
6:4=3:2
4:6=2:3
6:3=4:2
4:2=6:3
这些比例中也有同样的规律。
举例:
3:10=6:20
8:1.6=20:4
3×20=10×6
1.6×20=8×4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d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怎样?
6:3=4:2
4:2=6:3
6:4=3:2
4:6=2:3
6×2=3×4
4×3=2×6
6×2=4×3
4×3=6×2
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积相等。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1.8和0.5:0.25
( )×( )=( )
( )×( )=( )
( )×( )=( )
( )×( )=( )
判断两个比值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比较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把一个比的前项与另一个比后项交叉相乘,看乘积是否相等。
若乘积相等或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
看比值
3.6:1.8=2:1=2
0.5:0.25=2:1=2
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3.6:1.8=0.5:0.25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看乘积
3.6×0.25=0.9
1.8×0.5=0.9
乘积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3.6:1.8=0.5:0.25
乘积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KETANGYANLIAN
课堂演练
04
(教科书第39页练一练)
1. 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驶速度和所需时间如
下表:
(1)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速度/(千米/时) 80 120 160
时间/时 6 4 3
答案不唯一。如:80×6=120×4。
(2)根据上面的等式,写出一个比例。
答案不唯一。如:80:120=4:6。
2.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6=4:( )
5:( )=( ):8
答案不唯一。
3
8
4
10
1. 把比例改写成等积式,把等积式改写成比例。
2:3=3:4.5
( )
2×4.5=3×3
( )
( )
第三个式子答案不唯一。
总结评价
ZONGJIEPINGJIA
05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今天我学会了……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自我评价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KEHOUZUOYE
06
01
0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预习下一节内容。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