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份第4周
历史
一、单选题
1.下表为晚清和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有关图书馆建设的规定。由此可见,图书馆规定的变化( )
时间 史实
1910年 晚清学部公布《图书馆通行章程》,主张“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造成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
1915年 教育部除颁布《图书馆规程》外,又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其第一条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
A.体现了由服务学子向教育国民转型 B.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人才基础
C.保障了中国民众对阅读图书的需求 D.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
2.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安努那克之王(土地神),至大之安努……以其庄严之名为巴比伦之名,使之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我,汉谟拉比,无敌之王,以马尔都克(巴比伦守护神)所授与我之威力,驱逐上下之敌,消弭纷争,使国家得享太平。”这说明该法典( )
A.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借助神权维护君主权威
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呈现出了封建迷信色彩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政体论”。文中写道:“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其阐述的根本意图是( )
A.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 B.论证法律和政体的关系
C.宣传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 D.推广近代法律法规知识
4.下表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
时间 法案
1694年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年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 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年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 B.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
C.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D.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
5.明朝时建立三司会审制,即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刑部为中央司法审判机关,大理寺为复核机关,都察院为中央监察机关,有权监督刑部审判和大理寺复核。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提高了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 B.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促使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D.造成权力交叉降低了行政效能
6.乾隆至道光年间,粤海关收取的关税多以银两方式上缴,这些银两被回炉重新熔炼成规格、成色统一的银锭后再上交国库。随着咸丰九年(1859年)10月粤海新关的成立,大部分关税所收银两不再重铸,而是直接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这一变动导致( )
A.晚清的货币形制实现国际化 B.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C.民众赋税负担因赔款而加重 D.清廷彻底丧失对海关的控制权
7.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 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 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治政策
8.古巴比伦国王在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是:“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另一王的石契碑的诅咒为:“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垅上,生碱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由此可知,当时的古巴比伦( )
A.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 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和契约体系
C.封建庄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D.国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
9.公元603年,摄政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公元604年,又制定“宪法十七条”,强调“国无二君,民无两主”,号召贵族百官“以和为贵,以礼为本”。这些举措( )
A.反映了大化改新的政治意图 B.意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
C.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 D.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0.下图为一位高三学生在学完某国近代政治制度后,用物理电路知识绘制的图示。由此可推知( )
A.大权控于国家元首手中 B.政府首脑受到帝国议会的制衡
C.国民居于权力核心地位 D.联邦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11.“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这表明( )
A.罗马法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 B.习惯法逐渐演变为成文法
C.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古代罗马法重视公法建设
12.英国马歇尔伯爵的肯尼特庄园,1270—1271年度总收入为69英镑,而出售产品的收入占了53英镑,近80%,这些产品全是谷物、羊毛等农牧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大量出售,为领主换取手工业品和奢侈品提供了条件。上述现象( )
A.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 B.促进了英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C.有利于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D.受到了早期圈地运动的影响
13.在1987年庆祝十月革命70周年《十月与革命:改革在继续》的报告中,苏联领导人讲到,“我们现在越来越经常地重温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力求从这一经验中得到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一切宝贵的东西”。这表明( )
A.赫鲁晓夫意图放松对经济的控制 B.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领域逐渐发生变化
C.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 D.戈尔巴乔夫改革前期积极“向列宁请教”
14.范仲淹认为商人“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喜身”;北宋纪传体史书《东都事略》载:“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这体现了宋代( )
A.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 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15.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有大小城邦千余个,与商业联系密切的约10个,且这些城邦与其他城邦一样,都把农业视为公民的第一产业,绝大多数公民仍是土地所有者和农夫。这说明当时希腊城邦( )
A.民主因素尚未出现 B.区域文明交流频繁
C.商人未获得公民权 D.属于农本经济社会
16.宗教改革之前,英国主教群体在国家世俗和宗教事务上拥有诸多特权,如司法豁免等;宗教改革之后,主教的职能被限制在宗教领域,并被取消了一系列宗教特权。这一变化( )
A.巩固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B.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D.催生了英国君主的世俗权力
17.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轰动世界的黑人种族主义案一—斯科茨伯勒案,但美国并不特别在意国际社会对其种族问题的批评。战后,美国司法部在一系列涉及黑人民权的诉讼中反复强调,除非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否则会重创美国的国家形象。对这一重大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权法规定禁止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B.冷战影响了美国的民权运动
C.美国黑人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 D.美国旨在改善与亚非拉关系
18.明清时期,专门总结商业运作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商书广为刊刻,如明代憺漪子的《士商要览》、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清代吴中孚的《商贾便览》等。这些商书把经商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为理论,为经商的父兄购进作为教育子弟之用,成为商人子弟的必读教本。这反映了( )
A.营商环境宽松商人地位提高 B.商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C.技术进步助推商书大量刊刻 D.商人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19.《湘报》曾刊登了1897—1898年湖湘地区科举试题,如济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权说”“罢谏官设议院议”;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等。这反映了( )
A.科举考试以西学为主 B.挽救危机的时代诉求
C.新式教育取得了成效 D.晚清民族意识的觉醒
20.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称: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这反映出( )
A.中央政府威权下降的现实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国人捍卫共和政体的决心 D.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
21.在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在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D.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22.在18世纪,由于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的技术革新,通心粉在那不勒斯降级为一种普通的食物。进入19世纪以后,由于农业科学的发展,养殖业的进步,“最精致的海味”牡蛎由贵族餐中食料变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据此可知,食品技术进步( )
A.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秩序 B.淡化了食物的象征意义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D.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3.依据IMF的数据,1975年至1980年阿根廷食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比重超过65%;巴西同样以食品出口为主,占货物出口比重的一半左右;智利、秘鲁主要出口矿物和金属制品;委内瑞拉的燃料出口占比一直保持在90%以上。据此可知,拉美部分国家( )
A.发展国际贸易实现经济腾飞 B.单一经济结构隐藏发展风险
C.加强国家间合作实现工业化 D.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外贸经济
24.世界银行统计数据表明,1984-1993年的10年中,发达国家与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2%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增长速度较快,而且增长稳定,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较慢或缓慢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50%以上。据此可知( )
A.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
B.发达国家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C.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全球化参与度正相关
D.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方
25.下表所示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铁器变化情况。广州汉墓出土铁器的变化( )
类型 时代 墓数 出土铁器墓数 铁器墓数占墓总数比 其中铁兵器与铜兵器比
西汉早期 200余 61 30% 3:4
西汉中晚和东汉 236 47 20% 47 1:5
A.表明汉兵器制造水平提高 B.说明国家的统治倚重于北方经济
C.源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D.体现出社会经济呈现地域性特征
二、论述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赋税制度乃立国之本。下表为中国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节选)。
时期 赋税制度概况
秦朝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收泰半之赋”的税额,即相当收获物的一半以上。男子17岁就开始承担徭役等义务,至60岁为免老年龄,方可免除徭役
汉代 汉初田赋比例十税一,汉文帝时期降至十五税一,汉景帝时进一步降到三十税一
隋唐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唐代前期,唐朝在租调制中正式增加了作为丁役、匠役代役金的税目“庸”,即“输庸代役”
清代 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颁行《华北区农业税暂行税则》,采取免征点、最高限度、严控地方附加等方式减轻农民负担。西北解放区颁发《陕甘宁边区临时营业税暂行征收办法》,规定营业税税率一律为15%,减免战争损失较大的工商业营业税
改革开放时期 1983年7月在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利改税”,实行税利分离,企业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废止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农业税废止
围绕“赋税与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一)妇女应享有公民权,争取选举权成为妇女一种关键的诉求,被认为是改善妇女地位最重要的权利。(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
——摘编自裔昭印等著《西方妇女史》
材料二:1901—1911年涌现出的女子结社与团体多达四十余个,多数团体既热衷于妇女解放也热衷于政治斗争。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摘编自杜芳琴《中国历史中的妇女与性别》
有学者提出,妇女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概括20世纪上半叶中英两国妇女运动诉求的不同之处,并论证该学者的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三、材料题
28.【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材料一:1936年,“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同时推翻了当时风靡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使经济学研究重点由古典经济学推崇的以供给侧为中心转为凯恩斯主义推崇的以需求侧为重点。凯恩斯认为所谓有效需求不足,即总供给与总需求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的状态,充分就业只是特例,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却是常态,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凯恩斯提倡的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需求管理政策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带来重要贡献。
——摘编自刘少磊、许妍《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视角下需求侧改革》
材料二:到20世纪70年代,以哈耶克为鼻祖,以科斯、米塞斯、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拉弗、费尔德斯坦等为骨干的新自由主义理论队伍初步形成气候,并以这些骨干为首,形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诸多学派。哈耶克是以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为基地的伦敦学派的领军人物,主张绝对自由化、完全私有化、彻底市场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在他看来,任何形式的经济计划、国家干预始终与效率无缘;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新自由主义学派不仅在美国、英国,甚至在欧洲、乃至全球都能看到他们的影响。必须强调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的名义将新自由主义推上英美两国主流经济学的宝座,绝不仅仅是撒切尔和里根他们的个人喜好,而是他们所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需要决定的;从另一方面说,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之所以青睐新自由主义,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主张适应了美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
——摘编自何秉孟《再论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并列举二战后西方各国贯彻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伐战争引发政权更迭,南北易势,从此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政权鼎革使社会上出现了“革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现象。这既与奉系张作霖势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压政治有关,也与国民党的境遇有关。国民党虽几经改组,但其思想分歧、组织散漫、人员庞杂、党力低下可谓痼疾。随着北伐战争迅速推进,国民党控制地域急剧扩大.,管理与建设人才严重不足,与北方势力妥协过程中使大量的北方官僚、政客进入国民党政权中。历届民国政府均谋求撤废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1927年南北政权鼎革后,在撤废领事裁判权的外部压力下,南京政府只能在接续北京政府司法系统的基础上继续展开工作,而无法真正另起炉灶。受“司法独立”思想的影响,司法官员不得参加政党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种“司法不党”理念也影响了司法官南伐。政权鼎革中司法人事延续,有利于承续北京政府司法基础,实现国家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但对国民党而言,也带来很多问题。这些司法人员与国民党并无渊源,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反党”现象频发;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员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统,无法成为国民党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摘编自李在全《革命军北伐,司法官南伐——1927年前后的政权鼎革与司法人事延续》
(1)根据材料,概括司法官南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法官南伐的影响。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发动的对中国和广大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日本理应向亚洲各国家和人民作出道歉和赔偿。然而,日本政府却与索赔国讨价还价,甚至拒绝赔偿,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这与日本在战败后被美军单独占领,把日本纳入美国的东亚战略不无关系。从1948年起,美国开始把其远东重点转向日本,美国计划把日本培植成为其在亚洲新的反共、反苏基地。朝鲜战争后,台湾当局又重新得到了美国的重视,美国虽然“扶日”但不“弃蒋”。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张,准备构建“日台同盟”,希望台湾和日本能够尽早就和约问题达成一致,赔偿问题并不在和约的考虑范围之内。
——摘编自徐显芬《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
材料二:
作为赔偿者,日本战后对亚洲国家所付出的战争赔偿与缅、菲、越、印尼、韩等国索赔额相比,差之甚远。日本对中国的赔偿仅占我国战争损失6000亿美元的0.0033%。从日本开始战争赔偿的1956年至1961年,赔偿额不超过每年财政预算的1.7%。1954年至1959年,以赔偿为契机,日本把大量产品和成套设备作为赔偿输入东南亚,为日本产品打开了销路。日本政府竭力的避免使用“赔偿”的概念,把所赔资金、劳务和商品的提供都称为“经济合作”。从而通过概念的转换,把日本必须被动履行的战争赔偿义务,变成了主动提供的“善行义举”。这更加强了日本国内“集体无罪责”的潜意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潮卷土重来的社会条件。日本逃避战争赔偿责任的做法,使日本至今对战争责任、历史认识等问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摘编自孙琳《日本未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材料所示为晚清和民国初年图书馆建设的相关信息,晚清时期,图书馆设立是为了“保存国粹,造成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民国初年,图书馆的设立是为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功能由服务学子向教育国民转型,A项正确;图书馆建设还不具备奠定新文化运动人才基础的巨大效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保障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说法错误,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各个阶层对材料所述图书馆建设的态度,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题干所示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汉谟拉比代表诸神统治古巴比伦,这表明法典意在借助神权维护君主统治,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公平,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C项中“确保了”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排除C项;法典借助宗教宣扬王权,并不能直接归为封建迷信,D项说法欠妥,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示为孟德斯鸠的启蒙著作,该著作通过论述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旨在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A项正确;孟德斯鸠的根本意图是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B项说法并非其撰写文章的主旨,排除B项;宣传理性主义是为了构建新社会,是为了提出新社会的治理方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孟德斯鸠撰写该文并不是为了推广近代法律法规知识,D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与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材料所示为英国议会通过的相关法案,其中对议会的权力、国王应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议员的条件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这些条款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C项正确;“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司法公正,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明朝的司法审判制度,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有利于增强司法审判的公正性,而不是提高监察机构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B项正确: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分工明确,没有权力交叉,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海关税收最终上交国库,但咸丰九年成立新海关后,大部分关税以银元的形式支付战争存款和外债,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加强,反映了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经济附庸,B项正确;材料中以银元形式支付战争赔款和外债的是关税所收的银两,并没有货币形制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关税收入,不涉及民众的赋税,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海关的半殖民地化,列强没有完全控制中国海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日本在中国采取了细菌战,是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日本在中国采取细菌战,但材料没有说明是否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事变爆发的原因是日本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细菌战并非华北事变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细菌战,与对华经济统治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本题材料“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垅上,生碱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古巴比伦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的不断盐碱化致使农业逐渐衰败,A项正确;材料为古巴比伦国王在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没有对法律内容展开论述,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古巴比伦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材料未展示古巴比伦的具体经济状况,不能得出“封建庄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古巴比伦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关于“国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的信息不足,不能得出该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604年(日本)。根据“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可知旨在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根据“国无二君,民无两主”,可知强调君主独尊,这些举措都意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B项正确;公元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排除A项;根据“宪法十七条”“以和为贵,以礼为本”,可知糅合了儒、法等诸家思想,排除C项;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日本由此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图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德国的政治体制,结合所学,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立宪是虚,专制是实,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是国家权力的中心,A项正确;德国政府首脑是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排除B项;德国皇帝居于权力核心地位,排除C项;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要式卖买”对交易形式的重视,体现了罗马法形式主义的特征。“要式卖买”并非针对平民,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法律的成文,排除B。市民间的买卖关系属于私法协调的范围,排除D。
12.答案:C
解析:庄园产品的大量出售,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城市的兴起。材料并未体现雇佣关系的商品生产,排除A。英国封建制度早已形成,且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冲击封建体制,排除B。圈地运动发生于15到19世纪,排除D。
13.答案:D
解析:1987年属于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喜身,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可知宋代认识到商人和商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这体现了宋朝时期对传统经济政策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强调宋代对商人和商业的态度,与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没有关系,排除A项;宋代认识到商人和商业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但未涉及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并且宋朝时期我国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变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都把农业视为公民的第一产业,绝大多数公民仍是土地所有者和农夫”,说明古代希腊城邦属于农本经济社会,D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古希腊人重视农业,与民主因素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希腊城邦内的经济发展,未涉及区域文明交流频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公民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前后英国。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后英国教权被削弱,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后英国王权提高,这一变化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宗教改革削弱了宗教的影响,排除A项;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讲的是启蒙运动,材料涉及宗教改革,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D项错在“催生了”,宗教改革前英国国王也有世俗统治权,只不过权力较小而已,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后的美国。据本题材料“但美国并不特别在意国际社会对其种族问题的批评”“除非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否则会重创美国的国家形象”可知,美国在三十年代并不在意国际社会对其种族问题的批评,但是到了战后,美国人认为种族歧视和隔离会导致美国国家形象受到重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权法的规定,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强调的是美国在种族歧视问题上国际社会的看法,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美国与亚非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专门总结商业运作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商书广为刊刻,商书把经商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为理论,得出商业经营专业化程度加深的结论;A项史实错误,明清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史实错误,明清时期印刷术没有明显进步,依然以雕版为主;D项无中生有,商书广为刊刻和经商理论总结不能得出商人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的结论。
19.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湘地区科举试题涉及到对民权内容的考查,当时民族危机加深,各阶级探索救亡之路,倡导民权是救亡道路之一,得出挽救危机时代诉求的结论;A项史实错误,科举考试试题从未以西学为主;C项无中生有,材料与新式教育无关;D项概念混淆,是民主意识的提高。
20.答案:A
解析:A项正确,根据材料都督总领军民,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得出中央政府威权下降的结论;B项史实错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政局趋向稳定;C项无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国人捍卫共和政体的斗争;D项无中生有,材料未提及政治转型的内容。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封建领主把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允许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得出封建农奴制的加速瓦解的结论,D项正确;13、14世纪欧洲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排除A项;题干材料内容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封建领主放松对农奴的控制是庄园制的逐渐瓦解不是崩溃,排除C项。
22.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根据材料由于捏练机及机械压力机的技术革新,通心粉在那不勒斯降级为一种普通的食物,“最精致的海味”牡蛎由贵族餐中食料变成为无产阶级口中之食,得出食品技术进步淡化了食物的象征意义的结论;A项夸大影响,通心粉和牡蛎成为平民食品冲击不了社会秩序;C项无中生有,材料没有涉及人们的饮食观念改变的内容;D项概念混淆,技术革新增加了食物产量,不是增加了食物的种类。
23.答案:B
解析: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委内瑞拉等国单一货物的出口占货物出口比例过高,这种单一经济结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A项夸大影响,单一货物的出口未能使拉美国家实现经济腾飞;C项无中生有,题干材料未涉及拉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内容;D项概念混淆,拉美部分国家用资源优势发展外贸经济。
24.答案:C
解析:C项正确,根据材料发达国家与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2%的经济增长率,快速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较慢或缓慢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50%以上,得出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全球化参与度正相关的结论;A项无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参与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然选择;B项无中生有,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方向;D项史实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5.答案:C
解析: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铁器官营后,南方各地不设铁官,因此,西汉中后期,铁器数量渐少,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具体的铁器锻造技术,无法得出汉代兵器制造水平提高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这一时期广州铁器的出土情况,没有南北方的总体对比,故无法得出国家统治倚重于北方经济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岭南地区,无法得出D项结论,故排除。
26.答案:论题:中国共产党的赋税制度改革呈现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时代进步的特征。阐述: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赋税改革,减轻了农民和工商业者的经济负担,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时期,企业税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农业税的废止,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的赋税改革代表了民心民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近代和当代中国。材料列举了中国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可选取古代中国或中国共产党的赋税制度,结合其发展改革过程,论述其发展趋势和规律。如选取中国共产党的赋税制度,可以“中国共产党的赋税制度改革呈现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时代进步的特征”为论题,分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初期、21世纪初等几个阶段,分别从背景、赋税制度改革的内容、影响等方面论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赋税改革,减轻了农民和工商业者的经济负担,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税制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进入21世纪,农业税的废止,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综合信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赋税改革代表了民心民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
27.答案:不同之处:英国:强调争取妇女自身的权益。中国: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论证:英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妇女参加工作,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社会教育的发展,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识觉醒: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自身权益;因而英国的妇女达动关注的是女性争取选举权等围绕自身权益的问题。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反帝反封建是社会的主要任务。同时,20世纪上半叶,受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等的影响,妇女的救国意识不断高涨;新文化运动等促进妇女思想解放;因而,中国的妇女运动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综上,时代背景和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中英两国妇女运动的不同。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依据材料,找出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女性就业问题,男女两性机会应该均等。(三)女性应不应该避孕,应不应该以抚育子女为主要事业一仅以家庭为一生的舞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强调争取妇女自身的权益;根据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分别确立了妇女运动方针,妇女运动被纳入了国民革命的轨道。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妇女运动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其次,依据中国近代与英国近代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从中国与英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英国角度,根据材料一“20世纪上半叶,英国妇女运动主要围绕三个关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两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妇女参加工作,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社会教育的发展,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自我意识觉醒: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有利于妇女争取自身权益;因而英国的妇女达动关注的是女性争取选举权等围绕自身权益的问题。从中国角度看,根据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妇女联合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妇女团体,这些团体担当了在广大农村组织妇女参加抗战的重任,也是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的巨大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反帝反封建是社会的主要任务。同时,20世纪上半叶,受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等的影响,妇女的救国意识不断高涨;新文化运动等促进妇女思想解放;因而,中国的妇女运动始终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紧密相连。最后,总结归纳,升华中心。综上,时代背景和国情的不同导致了中英两国妇女运动的不同。
28.答案:(1)核心内容: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主要措施: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特点: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体系。评价:有利于欧美各国走出“滞胀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催生了新的经济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
解析:(1)第一小问核心内容:根据材料“凯恩斯提倡的依靠政府力量实现国家干预经济的需求管理政策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带来重要贡献”可知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刺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主要措施: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可知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主张绝对自由化、完全私有化、彻底市场化,强调自由市场、自由经营,在他看来,任何形式的经济计划、国家干预始终与效率无缘;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可知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根据材料“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之所以青睐新自由主义,是因为新自由主义的主张适应了美英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需要”可知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体系。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新自由主义出台的背景、实质和影响可知有利于欧美各国走出“滞胀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催生了新的经济危机,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等。
29.答案:(1)背景:北京政府的政治压迫;国民党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设人才不足;收回领事裁判权谈判的需要;“司法独立”和“司法不党”理念的影响。
(2)影响:有利于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促进了南方地区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为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司法官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出现“反党”现象。
解析:(1)如下表所示:
材料 结论
奉系张作霖势力控制北京政府推行高压政治有关 北京政府的政治压迫
国民党虽几经改组,但其思想分歧、组织散漫、人员庞杂、党力低下可谓痼疾 国民党的缺少司法班底,建设人才严重不足
在撤销领事裁判权的外部压力下 收回领事裁判权谈判的需要
“司法独立”思想;“司法不党”理念 “司法独立”和“司法不党”理念的影响。
(2)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学知识 结论
有利于承续北京政府司法基础,实现国家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 有利于司法运转的平稳过渡
结合所学 促进了南方地区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结合所学 为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反党”现象频发;以北京政府司法官员为班底的南京政府司法系统,无法成为国民党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司法官对国民党理念与统治方式未必认同,出现“反党”现象。
30.答案:(1)原因:日本政府及国民缺乏责任担当;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培植日本成为其在亚洲的反共、反苏基地;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日本生产战争物资;国民政府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2)影响:损害亚洲人民的利益;为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创造条件;扩大了日本的海外市场;为日本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创造社会条件;日本逃避了战后惩罚,未能真正反思历史,留下隐患;不利于亚太地区的长期稳定。
解析:(1)如下表所示:
材料 结论
日本政府却与索赔国讨价还价,甚至拒绝赔偿,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 日本政府及国民缺乏责任担当
这与日本在战败后被美军单独占领,把日本纳入美国的东亚战略不无关系。美国开始把其远东重点转向日本,美国计划把日本培植成为其在亚洲新的反共、反苏基地。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培植日本成为其在亚洲的反共、反苏基地
所学知识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利用日本生产战争物资
美国希望台湾和日本能够尽早就和约问题达成一致,赔偿问题并不在和约的考虑范围之内 国民政府放弃对日战争索赔
(2)如下表所示:
材料及所学知识 结论
日本战后对亚洲国家所付出的战争赔偿与缅、菲、越、印尼、韩等国索赔额相比,差之甚远。 损害亚洲人民的利益
1954年至1959年,以赔偿为契机,日本把大量产品和成套设备作为赔偿输入东南亚,为日本产品打开了销路。 为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创造条件
扩大了日本的海外市场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潮卷土重来的社会条件 为日本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创造社会条件
所学知识 不利于亚太地区的长期稳定
日本逃避战争赔偿责任的做法,使日本至今对战争责任、历史认识等问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日本逃避了战后惩罚,未能真正反思历史,留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