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借助形声字、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能够通过观察教师范写、描红等方法会写“锋、昨、暖”等9个字。 2.能够通过利用字形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等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这四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能够通过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读出问答的语气。 4.能够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利用字形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词等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晶莹、寻觅”这四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能够通过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读出问答的语气。 3.能够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雷锋事迹。 (1)课件出示雷锋的图片,学生分享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到的雷锋资料。 2.板书课题——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过渡: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可是他在哪里呢?就让我们走进《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诗中找找吧! 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二、初读诗歌,识记字词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一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再多读几遍。 (3)数一数:诗歌一共有多少节?给每一节标上序号。 2.检查朗读情况,随文识字。 (1)指名认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分享交流识字方法。 ①“曾、蒙、泞、荆、莹”是后鼻音,“曾”字要注意读平舌音。“瓣、献”是前鼻音,“顺”字要注意读翘舌音。 ②归类识记,“蒙、莹”都是草字头;区别形近字“莹”和“萤”;“迈、需、献”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迈开、需要、献出”。 (4)认读短语: 课件出示: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晶莹的露珠 年迈的大娘 温暖的春风 教师范读,提示:“的”字要读得轻而短。 ②学生练读。 ③指名读。 (5)说一说,诗歌一共有多少个小节?(5小节)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再读诗歌,发现有问有答的特点。 (1)过渡:接下来就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首诗歌。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1、3小节,学生读2、4小节。 (3)引导学生思考:观察1、3小节后面的问号和2、4小节后面的句号,说说第1、2小节和3、4小节之间的关系。(问答关系) (4)引导学生明确,问句要读出探寻语气,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 评价: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2.指导朗读,读好反复句。 课件出示两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1)把握疑问的语气,反映寻找之意。 (2)感受语速语调的变化: 第一个“你在哪里”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 第3小节中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较第1小节,语气加强,语速略快,更显急切。 读好1—4小节,再次感受问答句的不同语气。 男女生合作朗读诗歌。男生读1、3小节,女生读2、4小节。 4.配乐朗读。
四、书写提示 1.出示本课会写字“锋、昨、洒、温、暖”。 2.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 【锋】左窄右宽,右下部“丰”的三横不要写错,第二横稍短,第三横略长。学生书空。 【昨】“日”字要写得瘦窄一些,“乍”的第三笔应写在第二笔“一”的起笔往右一点的位置。 【洒】字,提醒学生注意与“酒”区别开。 【温】字,强调右边部分的“日”要写得稍窄,下面的“皿”要写得宽而扁。 【暖】字右边是“爰”不是“爱”,“爰”要写得稍大;长撇伸展,支撑“日”的右下角;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冒】“冒”字上边“ ”写得宽扁,两横不与左右两边相连;下边的“目”字写得窄长。 【留】“留”上边写得宽,下边的“田”写得略小一些,“留”字第三笔是“丶”。 【弯】注意三个点画的朝向,第二个点画和第三个点画应该呈八字形相对,“弓”字最后一笔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微大【背】字下边的“”字要注意撇在这里变成竖。 一点儿,让整个字显得稳重。
第二课时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排火车读一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二、精读课文,想象画面,情感升华 过渡: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1.学习方法。 过渡:让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找找雷锋的足迹吧!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1)默读第1、2小节,想一想:雷锋叔叔遇到的困难。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用横线画出来。 做的事情: 学生交流,总结雷锋叔叔做的事情:抱着迷路的孩子,把他送回家。 联系生活经验说说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孩子的。(紧紧地抱着、用自己的外套裹着孩子……) 过渡:雷锋就这样紧紧地抱着孩子,生怕孩子被雨水淋着。前行的路上充满了困难。 遇到的困难: 画出“冒着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 猜一猜“泥泞”的意思,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猜到的。出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 2.用法自学。 过渡:我们读诗句,抓住了雷锋叔叔做的事情、遇到的困难这两个问题;利用学过的方法猜词语意思;借助课文内容想象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方法自读第4小节。 (1)用横线画出描写雷锋叔叔沿着弯弯的小路做的事情,用波浪线画出雷锋叔叔遇到的困难。 ①背着年迈的大娘。 ②踏着路上的荆棘。 (2)猜测词语的意思。 ①“年迈”:通过联想近义词的方法猜测“年迈”就是“年老”的意思。 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踏着路上的荆棘”可以看出他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a.课件出示“荆棘”的图片。 b.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的画面。 ④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 a.通过字形结构猜测:“晶”有三个“日”字,可知“晶莹”的物体是亮闪闪的。 过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3)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出示: 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 ①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师生评价。 3.学习第5小节,猜测词语意思,指导朗读。 过渡: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我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过渡:可能在公园里,或是在马路上,甚至就在校园里,到处都有雷锋助人的身影。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说一说雷锋叔叔是个怎样的人。(乐于助人、有爱心……) (3)谈一谈你身边的雷锋。 (4)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重点关注“啊”和两个“哪里”。 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结: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雷锋的足迹,哪里需要,雷锋就在哪里。如果我们人人争当雷锋,社会就会变得更温暖。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歌吧! (4)配乐,全班朗诵诗歌。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主题丛书p40《小溪流》 1.自主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加点词语,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 出示加点词语:挺起胸、露笑脸
布置作业 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字帖前五个字认真写完。
2.预习《千人糕》,课文读3遍。
板书设计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