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2《小数乘小数》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2《小数乘小数》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2-20 20: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
导学案课堂同步用书
1.学会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知道在确定积的位数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能够说出积与因数的关系。
3.培养迁移、类推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习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温习旧知
列竖式计算。
3.7×6=22.2     16×0.56=8.96
竖式略
  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斤两换算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 =0.0625,=0.125。这里的“隔位”和“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
预习新知
一、课前自主完成温习旧知,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中和同学合作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中和老师一起总结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任务驱动一
1.阅读教材例3,观察主题图,了解题目的相关信息。
2.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给宣传栏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该怎样计算呢?
(1)先尝试计算2.4×0.8。
这个式子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列竖式计算呢?能不能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呢?交流分享计算方法。
(2)分析各种算法的算理。
任务驱动二
学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计算:0.56×0.04=
1.感受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把两个因数扩大成整数后,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列出竖式。
2.小数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小组进行汇报。
任务驱动三
任何数×1=      ,猜测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或小于1的数,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列竖式计算。
2.5×1.2=   2.5×0.12=   4×1.2=   6×0.12=

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位;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一、根据28×52=1456,直接在括号里填数。(综合类作业)
2.8×5.2=( 14.56 ) 0.28×5.2=( 1.456 )
2.8×0.52=( 1.456 ) 0.28×0.52=( 0.1456 )
0.28×( 0.052 )=0.01456 ( 0.0028 )×5.2=0.01456
14.56
1.456
1.456
0.1456
0.052
0.0028
二、列竖式计算。
6.5×1.28=8.32  3.5×0.3=1.05  0.56×0.7=0.392
竖式略
8.32
1.05
0.392
三、妈妈从家步行到单位,每小时走3.05千米,0.4小时到达,家离单位有多远?
3.05×0.4=1.22(千米) 
答:家离单位1.22千米。
四、提取0.3克维生素C需要1千克西红柿。照这样计算,2.5千克西红柿可以提取多少克维生素C?1吨西红柿可以提取多少克维生素C?
0.3×2.5=0.75(克) 1吨=1000千克 0.3×1000=300(克)
答:2.5千克西红柿可以提取0.75克维生素C。1吨西红柿可以提取300克维生素C。

教学过程
用1-2分钟的时间对“温习旧知”的内容进行集体订正或让学生板演,再口答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探究新知
1.根据例3,完成任务驱动一,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1)根据题意,让学生准确地叙述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即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尝试计算2.4×0.8。组织学生共同研讨2.4×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可先让2~3名学生将自己的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并简述其中的算理。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①通过两名学生的对话“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可以把它们看作整数来计算吗?”引导学生在例2的基础上再一次想到用转化的方法,先将两个因数同时转化为整数,再进行计算。
②课件出示2.4×0.8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2.4和0.8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4和8,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100倍。由于积扩大到了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92缩小到它的,得1.92。
(4)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计算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可以列式为1.92×0.9,这个算式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可以让学生自主计算求出结果,然后教师板书订正。
(5)让学生计算“做一做”中的小数乘小数的算式,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悟出确定小数点位置的正确处理方法,为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6)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材P6的小数乘法小结,再指名小组或个人汇报。
小结: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根据例4,完成任务驱动二,学习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应该怎么点小数点。
(1)“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样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教材通过计算0.56×0.04的实例展示了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小数点应放的位置。
师:第一个因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因数有两位小数,则积一共有四位小数,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怎么点呢?
预设:数小数位数时,要从积的右边数起,一共要数出4位。
预设: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教学时,应提醒学生注意:①要数清楚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弄清楚应补上几个0;②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讨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照自己完成的“做一做”第1题,自主归纳或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组织全班交流,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序归纳:
①先做什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做什么(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根据因数一共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等的关系);
③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在前面用0补足)。
3.完成任务驱动三,探讨积和因数的关系。
(1)先计算下面各题,再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解决上面的问题时,先让学生自主计算、填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2)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二、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根据导学案的“知识超市”,小结本课重点内容。
三、练习拓展,内化新知
1.完成“课堂巩固”P7第一、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伴相互交流。
2.完成“课堂巩固”P7第三、四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基础作业
一、填空。
1.0.37×1.53的积是( 四 )位小数,0.85×0.24的积是( 三 )位小数。
2.两个因数的积为1.77,如果这两个因数同时除以10,那么积是( 0.0177 )。
3.根据3283×15=49245,写出32.83×1.5=( 49.245 ),3.283×0.15=( 0.49245 )。


0.0177
49.245
0.49245
5.43×1.2 > 5.43  8.2×0.98 < 8.2  0.99×0.88 < 0.88



4.在 内填上“>”、“<”或“=”。
二、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并改正。
2.4×0.8=19.2 0.47×0.03=0.141
         
改正:
改正:
×
×
拓展作业
三、解决问题。
1.蜗牛因爬行缓慢而出名,一只蜗牛平均每小时爬行8.5米,这只蜗牛0.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1.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8.5×0.6=5.1(米) 8.5×1.6=13.6(米)
答:这只蜗牛0.6小时能爬行5.1米,1.6小时能爬行13.6米。
2.如图,在一个大长方形中剪下一个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3.4+5.85)×2=18.5(m)
面积:5.85×3.4-1.2×0.8=18.93(m2)
答:阴影部分的周长是18.5 m,面积是18.93 m2。
感谢观看 下节课再会
导学案课堂同步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