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21: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古诗三首(精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会认“昼 、耘” 等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 供”,会写“昼、耘、桑、晓" 4个字 。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 园杂兴》(其三十一)。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活动一 单元导入 ,猜读诗题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1.明确单元任务——编写《童年记忆》作品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人们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 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 (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第 31首。 4.了解作者。
活动二 读古诗,赏韵味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 (1)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时表示“供给”,读四声时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昼夜 耘田 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 、耘 、桑”。(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字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诗句的大意,再把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自己学 、互相学”内容。 自己学: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互相学:四人组成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 、地点 、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指名学生说诗意)
活动三 明诗意,悟诗情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 (3)查阅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白天在田间除草,夜晚在家中把麻搓成线,村中男女各有各的劳动,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 和“ 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充满感情地读最后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 、充实,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 、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 民,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活动四 用方法,学古诗
1.师领着用借注释、想画面的方法学习《稚子弄冰》。 (1)上节课,我们在“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中体会到了古代儿童的勤劳,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古代儿童的生活。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教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 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3)运用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方法,理解诗意。 ①课件出示:“ 自己学 、互相学” 内容 自己学: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 互相学:四人组成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②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4)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①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②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③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 自由交流) (5)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①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②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③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6)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 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 教师小结: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 、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7)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情。 ①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 、穿 、敲) ②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组合作用方法,自学《村晚》 接下来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美丽风光。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3)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 、查阅工具书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小组交流讨论等。 (4)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古诗的意境 。 (5)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 ①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陂 ”和“ 漪”的读音。 ②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读古诗 。 ③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和人的描写。(板书景:草 、水 、山 、日;板 书 人:归 、横 、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6)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①指名学生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②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 。(池岸;水中的波纹) ③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④结合注释说一说“ 腔”“信口” 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随口) ⑤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师小结:这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古时候儿童生活的情景,只是写的事情不同,我们在以
后的习作中也要留心观察,捕捉某件事中的一个瞬间的情景,掌握由面到点的写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