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0 21: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清朝前期重视农业发展的帝王不包括(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祖父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垦田 D.改进生产工具
4、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  )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贸易的兴盛
D.商帮的活动
5、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商业很发达,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
A.首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6、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
C. 招募农民屯田 D. 改进生产工具
7、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
A.3亿亩 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8、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
A.北京 B.江宁
C.扬州 D.吴江县盛泽镇
9、清朝前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这些机户生活在( )
A.北京 B.江宁 C.长安 D.洛阳
10、山西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和日本。对此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
A.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 B.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
C.晋商经商范围广泛,远至海外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1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 交通拥堵问题
12、清朝前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 )
A. 扬州 B. 苏州 C. 景德镇 D. 松江
1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
14、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周明清时期遇见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 )
A. 苏商粤商 B. 晋商微商 C. 浙商苏商 D. 苏商微商
15、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 )
A. 发展海外贸易 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 D. 改进生产工具
1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
17、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 )
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
18、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19、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这一繁盛的景致出现在清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0、下列作物中哪一个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 )
A. 玉米 B. 甘薯 C. 水稻 D. 马铃薯
21、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22、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2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清朝前期出现了(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
24、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25、清朝时期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是在( )
A.康熙时 B.雍正时 C.乾隆时 D.咸丰时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材料二:苏州城里有几千没有固定工作的机工,每天清晨聚集在一些桥头巷口等待雇佣。每座桥头还有介绍工作的“经纪人”。机工工作条件差,工作时间长。他们一天没活干,就得挨饿,过着“得业者生,失业者死”的贫困生活。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机户”指的是什么?“机工”指的是什么?
“机户”与“机工”是一种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3)材料二中机工“得业者生,失业者死”说明了什么?
27、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记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明确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允许河南地区“将义社仓积谷借与垦荒之民,免其息”;康熙三十二年(1693),令陕西布政使给予西安等处复业流民“每户给牛一头并犁具、谷种、雇觅人工之资”;康熙五十三年(1714),将甘肃境内无人耕种荒地,拨予无地耕种之人,“并动库银资给牛种”
材料中体现了清朝推行哪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推行有何重大作用?
材料二:明清十大商帮分布图
(2)图中A与B商帮经营的商业活动有何不同?他们的商业活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感悟?
答案
1-5ACBAA 6-10BADBC 11-15ABBBB 16-20DADDC 21-25BCCDA
26、(1)机户是指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指早期的工人
(2)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3)机工一无所有,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27、(1)垦荒政策。使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徽商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3)国家政策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