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表格式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表格式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0 23: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传统节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形声字、熟字比较、语境识记、生活识记等方法,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通过自主读格、观察教师范写、描红等会写本课“团、闹”两个生字。 2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生活、借助图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传统、祭扫、乞巧”的意思。 4.通过看视频、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同桌合作,能够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重难点 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通过联系生活、借助图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传统、祭扫、乞巧”的意思。
教学准备 节日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前板书“节日”)你们了解节日吗?老师要和你们玩一个“看图猜节日”的游戏。睁大眼睛仔细看。 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出节日名称:春节、中秋节、端午节。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是我们每年都要过的。像这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作传统节日。(板书完整课题) 齐读。 2.识记:传统。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可以用加一加或组词的方法识记。 3.除了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传统的,代代相传的? 指名回答(相机提示:古诗、谚语等都是传统文化)。 过渡:除了春节我国还有什么传统节日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圈画节日。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并用横线画出来。 2.整体感知: (1)指名汇报文中有哪些传统节日? 教师点拨:课文一共介绍了七大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学生报名字,教师在课文中画节日名称并让学生读。 预设在“乞巧节”处有问题,可能会答“七月七”或者遗漏。
三、分享交流,随文识字 (一)美丽传说乞巧节,学习学法。 1.有一个节日跟大家捉迷藏,节日名称就藏在这个句子里。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 识记乞、巧:那你知道乞巧的意思了吗? “乞”就是乞求、乞讨,巧就是心灵手巧。 女子乞求织女,希望自己能像织女这样心灵手巧。这个节日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成为我们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这就是牛郎和织女。你能给“郎”组词吗?(新郎) 这个字在古代指的是男孩子,在座的男同学,可以称为——读书郎、少儿郎。 指导朗读: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七夕节的知识,相信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 (二)总结学法: 1.找出节日 2.了解习俗 3.朗读课文 过渡:通过学习第一句话,我们已经学会了学习文段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学习剩下的部分,用横线标出节日名称,用波浪线标出其习俗。 (三)出示课文,学生交流分享: 1.红红火火中国年。 (1)春节是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节日。齐读第一句。 (2)识记“贴”:春节除了贴窗花,还可以贴什么? (3)你家是怎么过春节的呢?请你像童谣这样说说看。预设:春节到,人欢笑,看春晚,发红包。 (4)指导朗读:读出春节热闹的景象。指导读好停顿。 2.热热闹闹元宵节。 (1)识记:“宵”。加一加,组词 (2)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先来了解一下这个节日。你会在这个节日做什么? (吃元宵,也就是汤圆;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放烟花……) 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都是过节的人们。 (3)识记“街、巷”, 图片理解“大街小巷”的意思。 (4)想象一下,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圆月高悬,花灯都挂起来了,大街小巷里都是人。你会用什么词形容这样的场景?(人山人海、人挤人) 课文中有个词——人如潮。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多得像潮水一样,走了一拨儿又来了一拨儿。 (6)指导朗读:让我们也加入到这个热闹的队伍中去,拍这首读一读,读出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 2.雨落纷纷清明节。 (1)学生介绍清明节以及对清明节的了解。 (2)认识“祭”:造字之初,月表示肉,右边字形像手,中间像祭祀用的桌子,表示一只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祭祀祖先。 教师点拨: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扫革命烈士墓。除此之外,还有踏青,即清明前后到郊外游玩。(3)指导朗读: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3.怀古颂贤端午节。 (1)学生分享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2)识记:艾。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上,传说可以辟邪。这种植物,我们通常叫它“艾草”。 (3)指导朗读 4.团团圆圆中秋节。 (1)学生介绍中秋节和习俗。 教师小结:十五圆月当空照,家家户户人团圆。 5.敬老爱老重阳节。 (1)学生交流重阳节习俗。 (2)教师补充资料:重阳节来历: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九”在个位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就是我们的“敬老节”,希望每位老人健康长寿。 (3)识记:赏、菊“。 (四)给节日排序 了解了这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吧! 1.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小结: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3.同桌合作给节日排序。
四、指导书写 在童谣里还有一句也是写春节的,找到了吗?(最后一句,出示,读) 出示半包围结构和全包围结构的生字,注意国字框和门字框要写得大而方正。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口”左右两边的竖画平行,“才”的竖钩压竖中线。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读格、观察教师范写、描红等会写本课“贴、街”等7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通过对照图片、拍手背能多种方式,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传统节日,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能够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3.通过自读语文主题丛书中《拍手歌》,与同桌交流自己又认会的字。 借助相关图书、网络资源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本课“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传统节日,能够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能够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 传统节日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回顾字词、课文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传统节日》的学习。 复习课文字词。
二、多种方式,背诵积累。 多种方式,背诵积累。 (1)游戏背诵,可以用开火车接读或问读的形式,如什么节,人欢笑?什么节,看花灯…… (2)指名背诵。 (3)男女生比赛背诵。
三、表达练习 学习了传统节日,你能按照时间顺序给下列节日排序吗? 请你选择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吧。
四、指导书写 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观察。 1.出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生字。 重点指导:转的笔顺、街的笔画穿插。 【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敬】右半部分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舒展。 【转】“车”的笔顺是横、横折、竖、提,“专”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部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一样高。 2.出示上下结构的两个生字 重点指导“热”的书写以及“横斜钩”。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的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丸”笔顺为撇、横斜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3.指导书写舟时,重点指导舟的笔顺: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5.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结构上的特点 6.仔细观察,学生互相提醒写字时值得注意的地方。
五、拓展阅读 《拍手歌》 出示要求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 (2)用横线标出文中的传统节日。 2.学生互相交流新认识的字。 3.多种形式朗读儿歌。
六、节日拓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吗?出示“泼水节”“火把节”“花山节”等节日图片。 教师做简单介绍,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并全班汇报展示。
布置作业 完成字帖 拓展阅读《拍手歌》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左右结构:贴、敬、转 左中右结构:街 上下结构:热、艾 独体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