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动静皆宜,归于生命的礼赞
——《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不同于《古诗词三首》和《四季之美》中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描写,本文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并最终归结于对于生命之美的礼赞。文中记叙了作者和友人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一次是“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次的相遇是由远及近,先是远远看见“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但没看到主干,作者在此巧妙地安插了两位朋友的讨论,引着读者想要随着这条小船一起一探究竟。果然,下一自然段,作者发出感慨“真是一株大树”!越靠近榕树越能清楚地感觉榕树的大与生机勃勃,这真是美丽的南国树。可是作者很明显在这次相遇里是有遗憾的——“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一次作者所见到的是“鸟的天堂”的静态美。第二次与榕树相遇是在“阳光照耀在水面”的早晨,这一次作者看到了鸟的身影,听到了热闹非凡的鸟声,这是“鸟的天堂”的动态美。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把欢乐的鸟儿嬉闹的场景映入读者的眼帘,如果这篇文章是一首歌,那这两个自然段毫无疑问就是这首歌的高潮部分。作者与榕树在两次不同时间遇见,所见之景也是完全不同。作者在第一次与榕树相遇时的那份遗憾,我想不仅是作者有遗憾,即使是读者读到此处也会感到有些美中不足,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鸟的天堂里,重点是“鸟”还是“榕树”?正如作者最后的那句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充满生命力、快乐的鸟儿的相得益彰,有鸟的榕树才有了生机,有了榕树的滋养才有了鸟的“天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虽是只有九个字却为我们描绘出树、鸟、人美好和谐的画面。《鸟的天堂》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学生通过对《古诗词三首》的学习,想象古诗中的画面,初步感受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紧接着通过对《四季之美》的学习,已经明白清少纳言通过细致的观察,选取了四季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对细微变化进行描述,对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继续带领学生行走在字里行间,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读出动静描写的不同,进一步感悟“四季景物皆成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边阅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练习运用文中描写方法写一处场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做了预习,在预习单上看,有 同学不可计数注音出现了问题,在这里“数”是动词,我们要读 3 声,它还有个近义词:数不胜数。
2.大家再来读一读 (不可计数)。文中这样写到: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看,这就是不可计数的枝干,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三、抓关键词句,体会动静之美
1.鸟的天堂是巴金一篇经典的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我们一起乘坐巴金爷爷的木船,去看看那鸟的天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这样说。(出示 PPT)生说--板书:榕树鸟。
2. 同一株榕树,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作者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写了不同的美丽。让我们先走进傍晚时间的大榕树。
(一)感受静态之美
请同学们默读 5-8 自然段,你感受到这是一棵( )的大榕树。
生 1,茂盛,你在哪里感受到的呢?读第 5 自然段。这是你的理解。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补充?
生 2,读第 7 自然段,这里一个字用的极妙。“卧”好在哪里?表现出了树大,而且榕树的静态美在这里流淌了出来。请你读出这份安静。第 7 自然段,你朗读的节奏这么舒缓,是担心打破这里的安静吧。
3. 师:这棵大榕树除了茂盛,还给你什么感受?
生 3:绿、生命力......这是巨大、这是茂盛、这是翠绿、这是一棵生机盎然、生机勃勃、勃勃生机的榕树,(板书:生机勃勃)
作者是如何把榕树这种旺盛的生命力描写出来的呢?请你把第 8 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读的很流畅。
4. 作者抓住榕树的哪里写出他的生命力?
预设:叶子
5. 作者写出了叶子的两个特点,一个是:生答 多 一个是:生答 绿
6.作者是这样写叶子的多和绿的:一起读:这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
7.你喜欢这里的哪个词语?
生 1:堆 ,看出叶子很多。是啊,榕树的叶子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请你强调“堆”字读一读这句话。生读,这真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 2:翠绿 ,叶子很绿。 这种颜色给我们活力与希望,请你带着你的喜欢读一读。生读,这真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生 3:照耀 颤动
8.这颤动的不仅仅是绿叶,颤动的还有作者的心啊,所以作者不禁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再发自内心地赞美一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9.你的语气中充满着赞美之情。老师也想读一读,我来读第一句,剩下的交给你们了,(配乐师生接读)
10.通过大家舒缓的节奏、赞美的语气,让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展现眼前。同学们,这种对景物或者人物在静止状态下的描写,我们称之为静态描写。(板书:静态)
(二)体会动态之美
过渡语:.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我们早晨再去看看。
1. 请他们接读 12、13 自然段,作者这次描写的情景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2. 生接读,这次看到了很多鸟,给了我很热闹的感觉。是啊,这么多鸟在一起,这真是(板书:百鸟欢腾)
3. 可作者是让鸟儿一下子就热闹起来的吗?
4.不是,起初,后来,我们把手一拍,接着,我们继续拍掌。(PPT 出示:静寂的——一只鸟——百鸟——一只鸟)看来这热闹也是有变化的。
5. 请你像刚才一样抓住一两个词语来谈一谈。
生 1(到处 到处)这儿的鸟儿不仅多,而且动作快。
生 2(大的......)这么鸟的品种真多啊!请你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哎呀,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生 3(有的......)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象还有的鸟儿做什么?你看那边的枝头上鸟妈妈在干什么?喂宝宝吃虫子你看叶子后面的那只小鸟在干什么?唱歌你看那只鸟儿在干什么?这里的鸟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么自由,多么快活!
6. 请你带着这种喜悦、快活读一读这一段。
生 1我听出了你的喜悦,谁还能再高兴点,节奏再快一点。
生 2我们一起化作树上的鸟啊,读一读。
7.如果说傍晚的“鸟的天堂”是副静态图,那现在的“鸟的天堂”就是副动态图。这种描写事物活动及变化的写法叫做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8.鸟和树幸福相依,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ppt 出示这句话) 换句话说:那( )的大榕树的确是鸟的( )啊!
四、总结拓展
1.同学们,我们通过抓起关键词、想象画面,“鸟的天堂”那一静一动流淌在文中。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学习单上的《锡林郭勒大草原》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画外后试着用不用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静态描写是哪个自然段?
生 1 第二自然段,你想用什么语气节奏来朗读呢?找一句写静态之美的句子读一读。那动态描写我们用什么语气和节奏?请你找一句读一读?
生 2
2.(配乐)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在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中,我们还能体会到字里行间那浓浓的深情——“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土里去。生命,无处不生命——老舍” 同学们,这深情是什么?
(预设:热爱、喜欢、赞美、衷心的热情等等。)
3.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对,热爱。让我们握住时光的手,用爱寻找身边的动静之美。下课。
附导学单
攀登准备
一、这篇课文我已经读了_____遍,我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水平。
二、我能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自主学习:
白茫茫()三支桨()规律()榕树()缝隙()照耀()应接不暇()抛在后面()灿烂()不可计数()静寂()兴奋()
我认为本课难写的字是__________;
我认为难理解的词是__________。
2.合作学习:
(1)将以上所有的词语和同桌互读一遍。
(2)理解不了的词请教组内成员。
3.汇报交流小组所有成员汇报展示:
第一步:小组成员轮流带读。
第二步:提醒容易读错的词和容易写错的字。
第三步:可以向同学请教你们组内都理解不了的词语,也可以让同学向你们组请教。
4.通过阅读,我知道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我知道作者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分别是在____和_____时候,每次经过的时候,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__________。
攀登进程
(1)自主学习:边读边批注。
(2)合作学习:组长组织每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句子,重复的不说。
(3)汇报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其他同学可随意举手进行评价。
一)、学习课文的 1-9段:找出课文中描写榕树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榕树怎样的特点?
二)、阅读课文 10-14段,思考:找出文章中描写鸟的句子,观看“群鸟纷飞”场面,体会动态美。
三)、小练笔白天,湖水__________。晚上的西湖又是另一派景象,喷泉开了,__________。
动静皆宜,归于生命的礼赞——《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 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 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课有很多的遗憾,虽然阅读形式多样,但是阅读效果不佳,主要原因还是我没有指导到位。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