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 历史(Ⅲ)必修课程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6个单元。本模块可按7个专题思考学习。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其理论成果
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6.近代以来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足迹?
7.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国史世界史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要善于分析说明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曲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孔子故里。
西方学者将孔子与耶稣、释迦牟尼齐称为“世界三圣”,以赞扬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而孔子故乡曲阜便被誉为“东方圣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则是最聪明的一页。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学说(一)孔子其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二)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3、教育思想(三)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后经发展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1、子曰:“仁者爱人。”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1、孔子的政治思想(1)核心:“仁”和“礼”,“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2)“为政以德”。2、孔子的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存在。3、孔子的教育思想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1)教育原则:有教无类;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学习方法:实事求是;温故知新;持之以恒;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何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自我测评2)(1)孔子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其“仁”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并且兴办私学。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3)孔子“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实事求是、“温故而知新”等教育观念,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孔子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
(4)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影响深远,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
2、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乐》(佚失) 3、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孔子对文化教育的贡献:孔子的思想为什么在当时不会受到太多重视?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A、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B、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宗地位。
C、儒家思想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在能够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D、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儒家学派后来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P5题) 孔子的文化教育思想早已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
目前中国“汉办”(对外汉语办公室)已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以传播汉语及中华文明。据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孔子崇拜者也日益增多。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200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8日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隆重举行。已成功举办了20届,一直重视对儒家文化的弘扬和发掘,及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如果说世界历史上有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影响了人类社会,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今的世界,那么这位思想家非孔子莫属。两千多年前,中华文化就开始影响着它的外部世界。韩国尊儒最甚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韩国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三教同源在越南
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势。越南儒、佛、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孔子参见老子图二、老聃与《道德经》(一)老子其人及其著作 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楚国苦县人,周朝的皇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著作《道德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有一座老子的石刻雕像,因为老子叫李耳,他的耳朵特别大。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来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东汉时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唐朝皇帝以道教尊奉的教主老子李耳的后代自居,道教在当时有特殊地位。1、哲学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二)思想主张2、政治思想:1、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无为而治”(三)影响是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无为而治”的主张有消极影响。《老子》中的名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_。?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_。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家思想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仁”学、“礼”学、“为政以德”“无为而治”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优先考虑实际问题“道”和辩证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及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列表比较孔子和老子的思想1.德庆孔庙是广东孔子文化的重要基地,今天我们如果想要去参观德庆孔庙,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 A.《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道德经》 2.下列属于孔子思想的内容是①“仁者爱人”②“无为而冶”③“为政以德”④“克己复礼”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3.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A.爱人 B.忠恕 C.仁政 D.克己复礼 4.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礼器 C.法律 D.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5.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性的是 A.克己复礼 B.忠恕 C. 未知生,焉知死 D.有教无类 6.下列对孔子“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必要尊敬老师 B.对老师不要客气 C.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必谦让于老师 7. 孔子的教育成就对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独立思考 D.学思结合 9.打破了“学在官府”垄断局面的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0.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11.《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 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思想D 以柔克刚的思想12.关于老子及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反对天命论 B 其哲学思想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C. 将 “道” 具体化 D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索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13.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4.老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15.老子主张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在当时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富裕商人的要求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D.手工业者的要求练习:单项选择题
1、“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对“仁”的学说的解释,不包括
A.仁者爱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恭、宽、信、敏、惠
D.民贵君轻?BD3、下列对孔子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B.孔子要求恢复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其思想具有保守性 C.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兴办私学,只招收贵族子弟 D.孔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坚持不同于老师的意见4、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 ?“克已复礼” ?“敬鬼神而远之” ?“守静” A.?? B. ??? C. ??? D.???? CA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 法家
6、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A7、下列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8、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 A.黄帝 B.孔子 C.老子 D.周公BC知识联系《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尊重他人,求同存异。②适度忍让,体谅别人。③与他人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仁”和“礼”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你知道孔子把握两者之间关系的方法是什么吗?关系: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方法:中庸思想 “中庸” 的本意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也就是去除偏激,选择正确的道路。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至少我们可以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偏激教训中,体会到孔子这一思想的深刻性。 你知道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怎么样的思想吗?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作用:应该说中庸思想倡导的崇尚和平,讲究信义,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群体的和谐,是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对调适、化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使社会不至于在无谓的利益冲突中频繁动乱乃至消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孔子的名言子曰:“克己复礼为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儒学的生命力所在:第一,儒学毕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体,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民族心理渊源,作为文化传统,它并不是死亡了的东西,而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活在国人的心中,形成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二,儒学的大一统思想和关于文化中国的观念,曾经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得以传存和凝聚的思想武器,对于今日中华民族的再生、崛起和凝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儒学作为一种道德哲学和伦理规范,对于今人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等各种复杂的关系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发展伦理学对这一点尤其关注。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受到世界的瞩目。第四,儒家的忧患意识和经世传统决定了儒家对社会和时代有其不断调适的一面,而这正是儒家历二千年而不绝的活力所在。面对新的现代化语境,儒学的转型是儒学生存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