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钦定宪法大纲》 C.《民法大全》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
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 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C.己所不欲勿施于 D.兼相爱交相利
5.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
A.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 B.摆脱了儒学束缚
C.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 D.受启蒙思想影响
7.“炀帝此举,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凿大运河 D.征伐高丽
8.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9.自1953年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是8:1;1995年变为4:1;2010年后变为1:1。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民主政治建设需要
C.各民族共同发展原则 D.国民素质普遍提高
10.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至40余万,仁宗时达到82.6万,加上厢军则达125.9万。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源于
A.中央集权加强 B.边疆战事不断 C.国家经济发展 D.政府养兵政策
11.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这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清朝政府的政策调整
1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是《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的部分内容,该决议案发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3.李贽并未绝对地否认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地位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主义学风
C.推动人们从正统儒学中解放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14.清政府自19世纪中叶进行教育改革以来,甲午战败后中央虽设有官学大臣,但其一方面要主持京师大学堂,一方面又要管辖全国学堂,职权混淆。这反映了
A.清政府教育改革徒有虚名 B.官学大臣未能发挥作用
C.社会性质决定了改革无效 D.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发展
15.元代,出现了"江东木棉(棉花)树,移向淮南去"的情景;西瓜起初在"北方种者甚乡",元统一后"南江、淮、闽、广、浙,间亦效种"。这反映了,元代
A.经济重心南移明显 B.区域性农业种植形成
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D.小农经济独立性增强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
-一林则徐《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二鸦片战争对国家带来巨大的屈辱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材料三美国学者本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林则徐是怎样认识鸦片输入问题的。(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7.辉煌中跌落
自远古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和自豪的文明。①这一文明在所有方面都是极为先进的:哲学、文化、艺术、社会管理技巧、技术发明和政治权力。中国人不能忘怀的是,②到公元前600年以前,中国一直在农业生产率、工业发明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同抚育了约七十五个国家的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不同的是,③中国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单一的国家。④在美国发表独立宣言之时,它已经拥有两亿多人口,而且还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大国。
中国从辉煌的地位上跌落下来,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是一种畸变,是对中国特性的亵渎,也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羞辱。这种屈辱必须洗雪,作恶者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主要作恶者是英国、日本、俄国和美国。它们的作恶程度不一: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事后还厚颜无耻地贬低中国际日本在过去漫长的一个世纪里发动了掠夺性的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日本对此仍无悔悟;俄国不断地侵吞中国北方领土,斯大林又颐指气使,完全无视中国人的自尊心;最后还有美国通过在亚洲的存在和对日本的支持,成为中国实现抱负的障碍。
——摘自【美】兹比格纽布杰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问题:
(1)在标注标号的四句话所反映的观点中,有一个并不严谨,你认为是哪一个?请说明你的理由。
(2)在中国“在过去150年中蒙受了种种屈辱”中,除文章列举的四个作恶者外,还有其他作恶者,请简述其所作的“恶”。
(3)对中国近代的衰落原因,文章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个问题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加强皇权,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校大规模的战争。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摘编自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根据材料,从中汲取一项国家治理的政治智慧,并予以说明。(要求: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下)2月月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D A C A A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D D C
题号 13 14 15
答案 C D C
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上传下达,故答案选C。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军机处是非法定机构,排除B;军机处的设立降低了大臣的地位和权限,排除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D项正确;1859年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都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AB两项错误;《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颁布的,不属于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C项错误。
3.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鲜卑贵族,当时鲜卑贵族代表传统保守势力,A正确;鲜卑平民并不是迁都最大的阻力,B错误;汉族地主与孝文帝迁都无关,C错误;中原农民与孝文帝迁都没有联系,D错误。故选A。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与人交往应该注意的内容,到现在也适用,选项C正确;A选项是对个人而言,并没有对和谐社会建设有影响;B选项强调的是君臣关系,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君臣关系,故排除;D选项是墨子的思想,排除。
5.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可知是淞沪会战。故A正确。
6.材料“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新思想对专制制度进行批判,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A项正确;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仍然属于传统儒学范畴,排除B项;材料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无关,排除C项;此时启蒙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7.据材料“炀帝此举,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隋文帝建立隋朝,排除A项;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排除B项;征伐高丽是隋炀帝暴政表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太平天国运动已开展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担负起本不属于他的历史任务,所以说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故A项符合题意。B C D三项与上述含义不符。
9.城市和农村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由8:1到1:1,体现的是城市与农村之间日渐平等,农村地位不断提升,这种变化符合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选举全国人民代表,与各民族共同发展无关,也不能说明国民素质普遍提高,排除CD项。
10.联系所学,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材料讲到中央的禁军人数从20万至82.6万的变化,仁宗时“加上厢军则达125.9万”正是源于这种养募兵政策,D项正确;中央集权加强与材料中军队人数增加无关,排除A项;根据前述,边疆战事不断不是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经济发展与军队人数增加无因果联系,事实上军费的恶性膨胀,在宋朝成为财政支出的大宗,无助于国家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11.根据材料中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高潮的时间“1895-191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迅速发展,D项正确;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排除A项;外国资本不会大力援助中国民族工业,排除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2.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可知,这时应为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C项正确;中共一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排除A项;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经纲领,排除B项;八七会议时国共合作已破裂,排除D项。故选C项。
13.据题意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孔子的权威,将人们从正统儒学中解放出来,C项正确;李贽的思想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地位,排除A项;B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项。
14.由材料来看,清末一直缺乏完备的教育行政管理机制,教育管理体制尚待完善,D项正确;资料来自《近代中国教育史资料·清末篇》,清政府教育改革有一定成效,并非徒有虚名,A项错误;官学大臣主持京师大学堂和管理全国学堂,B项错误;同一社会性质下,改革有成功有失败,C项错误。故选D。
15.据题意可知,元朝统一后原本种植于北方的农作物开始向南方普及,这说明南北经济联系加强,C项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南移,排除A项;北方农作物向南方普及不能说明区域性农业种植形成和小农的独立性增强,排除B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16.(1)林则徐认为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对国家而言,损失兵力和钱财
(2)材料二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3)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潮开始出现等。
17.(1)②,因为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工业,只有手工业,中国的各种发明都是为农业文明服务的发明。
(2)法国,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中法战争),在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德国:强占势力范围和划分势力范围。
除四国外的八国联军。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九国公约》的其他国家。
参与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的其他国家。
(3)要求从两个角度去分析:
第一个角度是,中国的衰落除外因(即作恶者的侵略)外,还有自己内在的原因,还有西方国家发展更快的原因。
第二个角度是,内外原因中都有政治制度、经济方式、文化特质、军事战略等各个层面因素。
18.示例:
智慧:审时度势,改革创新。
说明:汉武帝即位时,侯国势力仍然较强,他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面对北方匈奴的侵扰,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到河西走廊地区;政治上,汉武帝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负责巡视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经济上,为缓解财政压力,汉武帝下令铸造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官管盐铁,由政府垄断盐铁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主导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财政收入;颁布算缗令、告缗令,向商人征收财产税;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