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从沂水春风看儒家之“志”
——品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曾宣言:如果人类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物简介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熹《朱子语类》
著作简介
“论”,编纂;“语”,语言。“论语”就是语言的编纂。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共20篇,言简意丰,在记言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全称为“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宋宰相赵普
子路、
曾皙、
侍 坐
(仲由)
(点)
(求)
(赤)
在尊长近旁陪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由题入志
冉有、
公西华
由题入志
1.首先,一眼看去,四个人。再看“侍坐”,完整的标题应该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孔子)坐”,由此可知,原来是五人在场。
2.其次,标题中对四人的称呼用“字”,文中老师对四位弟子的称呼用“名”,古人称呼别人一般用字,以表敬意;孔子称呼弟子用名,传递的是日常的亲切和自在的谈话氛围。
3.再次,对四弟子的称呼按照年龄排列,体现了儒家长幼有序的原则。
根据资料可知:??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60岁;??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51岁;??
曾晳:姓曾,名点,字皙,39岁;??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31岁;??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18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标题虽是从开篇截取,但仍值得关注。
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读完后说说我更喜欢( )的表达,因为他的志……他的语言……
朗读辨志
何为“志”?“志”者,藏也,志者,心之所向。??
陈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班超说:“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陶渊明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王勃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尔,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之后,相当于“然”。
摄:夹。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
加:加于,加到……上。
师旅:侵略的军队。 因:接续。
饥馑:泛指饥荒。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
为:治理。 比及:等到。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哂:微笑。
翻译: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并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子路对自己的老师忠心耿耿,孔子非常倚重子路,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论语·公治长》),他说“野哉,由也”(《论语·子路》),认为子路偏鲁莽。子路不是很爱做学问,孔子认为子路在学问上“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提醒他:“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子路曾对孔子很无礼,孔子对他启发诱导,设礼以教,子路接受孔子的劝导,请为弟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政绩突出,辖域大治。鲁哀公15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子路
子路之“志”是“可使有勇”,侧重于治国安邦,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这样的子路,体现的是自信、有抱负、敢担当。这样的子路,会冲动地第一个举手,他鲁莽、轻率,然而又鲁莽得可爱,这便是一种直率。
不断做加法的子路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方:计算面积用语,多用于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or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如:连词,或者。
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足。
如:连词,至于。 俟:等待。
翻译:“冉求,你怎么样啊?”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待三年,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冉有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
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4年率军抵抗入侵齐军,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孟子》对此事有过记载:“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冉求是孔子的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冉有是第二个发言的人,在四个发言人中不为最先,不是最后。
发言时,他应该观察到夫子对子路的“哂之”,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朗的笑。于是,与子路不同,冉有的发言到处都是减法:从六七十到五六十,从仅仅“足民”而不谈礼乐。冉有的话是谦虚的,但谦虚中也有藏不住的野心——不过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孔子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最后点评时说:“唯求则非邦也与?”如果我们关注冉有“言志”的态度就会发现,子路是肆意张扬的,冉有是不动声色的、是低调的。
不断做减法的冉有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焉。”
能:胜任、能做到。
如:连词,或者。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在这里都作动词用。
翻译:“公西赤,你怎么样啊?”公西赤回答说:“不是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事,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替国君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公西华
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今河南濮阳人,鲁国学者、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玄宗尊之为“邵伯”,宋真宗加封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公西子”。
公西赤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经向孔子问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西赤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
公西华之“志”是“愿为小相”,侧重于礼治秩序。对待公西华的志向,应该放到18岁的少年身上去审视,18岁的高中生会憧憬什么?公西华的理想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时,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这个理想不但让公西华看起来有点少年老成,而且“非曰能之,愿学焉”的态度也是谦虚的、内敛的、沉稳的。
少年老成的公西华
子路:
侧重强国
冉有:
侧重富民
公西华:
侧重以礼治邦
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 都是参加政治。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表顺承)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 ,风乎舞雩yú ,咏而(表修饰)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希:同“稀”,稀疏。 尔:助词,在拟声词之后。 舍:放下。
作:起身,站起来。 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亦:只是,不过。 莫:同“暮”。 既:已经。
乎:相当于“于”,可译为“在”。风:动词,吹风。
咏:唱歌。 喟然:叹息的样子。 与:赞成。
翻译:“曾点,你怎么样啊?”这时曾点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接着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同。”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只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一起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啊。”
曾皙
“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礼。《周礼》有记:“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这幅画面中的人物当是曾皙和他的学生。
曾点,字皙,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经自言志向,孔子颇为赞赏。
子曾参参与编制了《论语》《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被尊称为“曾子”。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
曾皙之“志”是“歌兮舞兮”,侧重于以乐化人。在三个人言志的铺垫下,曾皙的出场是优雅的、诗意的——“鼓瑟希,舍瑟而作”,这是个课堂上看似不专心的学生,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春风骀荡,春寒褪尽,阳光正暖,万物蓬勃生长。脱去厚重的冬衣,迎着温暖的春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起去沂河里沐浴,洗去一个冬天的尘垢和沉重,在髙台上吹风,风吹起长发,吹动衣袂,唱着歌归来。这有点像我们现代人一次潇洒肆意的春游。
优雅诗意的曾皙
由志识人子路:直率自信“率尔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谦虚谨慎“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谦退“非曰能之,愿学焉”,“愿为小相焉”曾点:从容有礼“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异乎三人之撰”。孔子:从容亲切,循循善诱逐一启发诱导,“夫子哂之”,“何伤乎”,“夫子喟然叹曰”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公西华,还是鲁莽直率的子路;无论是谨小慎微的冉有,还是潇洒出尘的曾皙,他们怀揣的都是一颗滚烫的救世之心,怀揣着重构人间秩序的理想,他们永远热情洋溢,并随时准备启程去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他们胸怀天下,希望强国富民,天下大治。他们的理想,不是一己之显达,不是一己之安稳。正是他们,开启了中国读书人兼济天下的追寻之路
孔子的教导是让弟子把黎民疾苦、社会道义放在第一位,不以成就自我作为人生目标。孔子在面对礼乐崩坏的社会时显得有点“迂”,有点“惶惶”。孔子深知:哪怕是邦国无道,自己也无法做到隐藏智慧,袖手置之。因为,黎民之苦皆入我心,家国之痛皆在我怀。孔子之“仁”使他不能“守拙”,只能一边说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边如别人所鄙弃的那样,如丧家之犬奔走于茫茫天地之间,留下的只是孤独的背影。
胸怀天下的弟子
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先师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后:走在后头。方位名词作动词。 夫:指示代词,那。
也已矣:罢了。 让:谦让。
翻译: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自己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因此我笑他。”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邦:国。
安:疑问代词,怎么。 见:见得。 之:指诸侯。
翻译:
“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
“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的事呢?”
“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宗庙祭祀、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评子路:哂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自相矛盾
评冉有:安见
谦让,也是“为国”
评公西华:孰能
深谙礼仪,堪任大相
比照评志
为何与点?
①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民德归厚,天下归仁;这与孔子的仁政、礼乐治国思想契合。
②曾皙把话说得雍容从容。
③孔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曾皙的话语中有不求仕进之意,这与孔子的心境相合。
④曾皙的话既切中夫子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暗合他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
孔子与曾点者,以点之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也。
——杨树达《论语疏证》
??
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而时不我与,方与二三子私相讲授于寂寞之滨,乃忽闻曾皙浴沂归咏之言,若有得其浮海居夷之意,故不觉喟然而叹,盖其所感者深矣。
——南宋黄震《黄氏曰钞》
任务:孔子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儒家之“志”,“志”不仅是情感、态度、主张、抱负,更是我们一生的道路与命运。请你说说自己的“志”,你又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志”呢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子曰:“觚不觚(gū),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志载于道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一)一词多义
如果
至于
或者
或者
1、如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鼓瑟希,铿尔
(4)尔何如
2、尔
你们
…的样子,相当于“然”。
…的样子,相当于“然”。
你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5)何伤乎
3、乎
比
在
和、跟
到、在
语气词 表反问“呢”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加之以师旅
(5)以俟君子
4、以
介词 因为
动词 认为
动词 做、用
介词 用
连词 而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1、名词活用为动词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弹奏
走在后面
吹风,乘凉
(二)词类活用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正道,是非标准。译成“为人的道理”。
小的事情,大的事情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子路率尔而对曰
(2)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回答
使……富足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则何以哉
(4)何伤乎
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三)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2、状语后置句
(1)浴乎沂,风乎舞雩。
(2)为国以礼
(4)异乎三子者之撰。
译文: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以吾一日长乎尔
译文:用军队来请略它,接下来有饥荒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
(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译文:可以使(他们)都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3、省略句
(2)毋吾以也。
译文:(你们)不要认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