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湖北武汉专用)03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图1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稻谷(玉蟾岩遗址出土) 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 石磨盘和石磨棒(裴李岗遗址出土)
图1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
C.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2.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克盂”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封克做匽(燕)地的诸侯,管理羌族、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4.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5.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 (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6.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7.《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他认为( )
A.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革命需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8.“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变法图强 B.三民主义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亡
9.电影《长津湖》生动塑造了抗美援朝时期鲜为人知的英雄群像,创造了中国战争影片的新标杆,电影上映半月票房即达到45亿元。该影片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深刻阐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B.反映当代人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期待
C.充分显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D.表达国人认识现代战争的理性情感
10.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安全风险急剧上升。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中国侨民抵达吉达港
A.中国军队是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强后盾 B.改革开放后中外人员的流动不断增强
C.人民海军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D.人民解放军已经建立起联合作战体系
1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图示中“?”处对应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启蒙思想的传播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人权宣言》的发表
13.“从自然界的战争中,从饥饿和死亡里,产生了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高等动物……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这段话评述的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D.诺贝尔发明的现代炸药
14.“曼哈顿工程”一开始圈定的31名科学家名单中,爱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是联邦调查局却以“爱因斯坦有共产主义倾向”为由,圈掉了他的名字。……在1948年7月1日的一次晚宴中,爱因斯坦对波兰驻美国大使说:“我想你现在应该意识到,美国再也不是一个自由国家了。”爱因斯坦被排挤的国际背景是( )
A.美国参加了同盟国 B.苏联疯狂扩军备战
C.美国推进“冷战”政策 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2分)
15.(12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发展,在冲突中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秦朝北方边境地图(局部)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26页
材料三:汉代纺织技术先进,丝织品质量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远销各地,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图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耕画像砖(西北人民扬场的劳作场面)
——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图2:北魏陶俑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对秦朝北方边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是哪一民族?秦朝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条“通道”的名称。它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发现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制作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请你参与进来,完成该图的填充。(3分)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材料二: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讲 图二 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图三 华约和北约
(2)材料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7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他在中国近代历史留下了这样的烙印:中国共产党成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抗日战争——中共七大——解放战争……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D B A B D C A
11 12 13 14
D C B 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2分)
15.(12分)【答案】
(1)特点:多民族融合而成、多元一体(任答一点2分)。
(2)民族:匈奴;(1分)措施:派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2分)
(3)“通道”名称:丝绸之路;(1分)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4)现象:北方地区民族交融。(2分)
(5)特点:各族人民交往方式多种多样,有战有和;在长期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发展,在冲突中交融。(任意一点2分)
16.(10分)【答案】
(1)A:凡尔赛——华盛顿(1分)B:两极(1分)C:多极化趋势。(1分)(注意:错别字不得分)
(2)主题:冷战(1分)(或美苏争霸)
表现:图一:“杜鲁门主义”出台;(2分)
图二:推行“马歇尔计划”(2分)(或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图三:形成北约与华约对峙的局面。(2分)
17.(10分)【答案】
论点:伟人毛泽东在中华民族面临抉择时做出卓越贡献。(2分)
论述:毛泽东进行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中国学习苏俄革命经验失败后,毛泽东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长征途中,面对王明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动员全民族抗战,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适当的让步,最终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人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取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动员领导中国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分)
综上所述,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中华民族面临抉择时做出卓越的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