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一)
【学习内容】
教材:《朝花夕拾》
【学习目标】
1.阅读《小引》,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心境。
2.阅读目录,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初步了解内容。
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制订阅读计划。
【建议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趣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读读其他散文,找找更多趣事,感受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温馨与批判。
二、了解常识,初识名著
1.阅读《朝花夕拾》的序言,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导读任务单任务一——建立鲁迅先生人生小档案。
提示:个人档案是一个人人生经历的缩写。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原名、性别、籍贯、身份、生卒年月、创作经历、主要著作、作家名言、历史评价、后世纪念等。
档案内容 有关信息
姓名、原名、性别
籍贯、身份、生卒年月
创作经历
主要著作
作家名言
历史评价
后世纪念
2.阅读《小引》,关注重点语段,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及鲁迅创作时的心境。
三、理清思路,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根据10篇文章的题目,猜想文章内容。尝试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文章目录分类。
人物:《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书籍:《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民俗:《五猖会》《无常》
动物:《狗·猫·鼠》
学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2.《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大致回忆的是鲁迅哪个阶段的生活呢?你有什么发现?
四、制订计划,阅读启航
1.请翻看名著目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制订阅读计划书,完成下表中的导读任务单任务二。
阅读时间 文章题目 任务
月 日 《狗·猫·鼠》 鲁迅认为自己仇猫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请你说一说他为什么仇猫。
月 日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对于阿长的情感态度是不断变化的,请你画出他情感态度变化的折线图。
月 日 《二十四孝图》 在本文中,鲁迅对封建孝道持怎样的态度?请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月 日 《五猖会》 如何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月 日 《无常》 鲁迅笔下的无常是富有人情味的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地方体现出无常的人情味。
月 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鲁迅在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请你说一说百草园之“乐”体现在哪儿。 (2)请你用一个词概括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月 日 《父亲的病》 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月 日 《琐记》 本篇提到了衍太太的哪几件事?你觉得衍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
月 日 《藤野先生》 为什么鲁迅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鲁迅怀念藤野先生有哪些具体的行为?
月 日 《范爱农》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这是范爱农和鲁迅共同的经历,但两人回国后面对黑暗现实的选择却截然不同,结合你对二人的了解,说说你的领悟。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共同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选择或拟定自己喜欢的专题。完成《朝花夕拾》的阅读,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体会。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乐与忧
专题二:鲁迅的成长之路
专题三:鲁迅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
专题四:……
五、课堂小结
北京大学教授王瑶曾评论:“《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的艺术成就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请同学们认真耐心地阅读这本书,不仅要读出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中的童年记趣,还要读出其中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二)
【学习内容】
教材:《朝花夕拾》
【学习目标】
1.通过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阅读文段,理解鲁迅先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
【建议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朝花夕拾》是一本充满童趣的书,里面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有装扮“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的迎神赛会,有“美女蛇”“老鼠迎亲”的故事,还有成长过程中对鲁迅有着重要影响的人。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鲜活的人物。
二、说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阅读《朝花夕拾》中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文章,并选取其中一位人物,参考示例,以时间为线索,梳理鲁迅与他/她之间的故事。
任务一:梳理鲁迅与他/她之间的故事。
人物 文章题目 时间 事件
范爱农 《范爱农》 1902年或1903年 范爱农赴日留学。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应邀前往横滨迎接新来留学的同乡,官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帮师母带的绣花的弓鞋,鲁迅看到后嗤之以鼻,摇了摇头,被范爱农看到,范爱农从此对鲁迅不满。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鲁迅又看不过去,摇了摇头。
1907年 同乡会上,范爱农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专门跟鲁迅作对。
革命的前一年 再次相遇,两人熟识了,范爱农解释了当年为何与鲁迅作对,鲁迅表示歉意,两人冰释前嫌成为好友。
绍兴光复后 鲁迅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做监学,他工作认真勤奋,两人友谊笃定。
报馆案风波后 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范爱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他落水而亡。
三、品读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1.按照鲁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请将这些人分成两大类,说一说他敬爱的是哪些人,憎恨的又是哪些人。
2.同学们对此分类有无意见?鲁迅对这些人的情感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吗?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举出例子。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对阿长起初不大佩服、不耐烦,憎恨过阿长,因为她踩死了他最爱的隐鼠,但后来阿长给他买了《山海经》,他对阿长由此转变为尊敬和感激。
《五猖会》:当父亲要求鲁迅背完书之后才能去看五猖会时,鲁迅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有点不满甚至憎恨的;但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又说“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鲁迅是深爱他的父亲的。
《范爱农》:范爱农和鲁迅第一次相遇彼此就都看不顺眼,但后来却成了很好的朋友。
四、回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逐渐长大,而这些点滴的往事泛上心头。鲁迅重拾昔日花儿,内心感触颇多。请你以鲁迅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书写与这些“花儿”的别样情感。
任务二:抒发对他/她的别样情感。
要求:
1.选择一位人物,思考:在“我”的眼中,他/她最像哪一种花呢?
2.从“怀念”“感激”“同情”“悲痛”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所选的人物与花朵,写写“我”的情感,完成微写作,200字左右。
选择人物:( )
花朵:( )
关键词:( )
五、课堂小结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爽直、富有童心、有人情味儿的鲁迅,也跟随着他的文字认识了一个个性格各异、形象饱满的人物,他们也仿佛活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爱与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
附:《朝花夕拾》通关检测题
1.请将下列人物语言与人物名称一一对应。(填字母)
(1)“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2)“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3)“去拿你的书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
A.长妈妈B.藤野先生C.父亲
2.根据以下提示,选择对应的人物名称。(填字母)
(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
(3)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
A.寿镜吾先生 B.藤野先生 C.范爱农
3.下列对《朝花夕拾》里的相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仙台学习,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
B.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C.鲁迅离开家乡绍兴外出求学,只是因为想要寻求别样的人生。
D.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虽然不如百草园自由快乐,但却为鲁迅奠定了一生的文学基础。
4.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请根据文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A.这段文字出自《藤野先生》。
B.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C.令鲁迅“无法可想”是因为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以及看到了国人的麻木。
D.当时的鲁迅正在南京求学,因为南京的学校无需学费。
5.《朝花夕拾》是新课标推荐中学生阅读的名著。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了两幅插图,分别是《捕鸟》《吹嘟嘟》。根据插图名称,写出与这两幅图画相关的文章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结合你阅读《朝花夕拾》的心得,给本书设计一个精美封面,写一段话介绍你的设计和设计意图。(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B(2)A(3)C
2.(1)C(2)A(3)B
3.C鲁迅离开家乡外出求学的原因是: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所以决定学医。
4.D《藤野先生》写的主要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
6.我为《朝花夕拾》设计的封面,上半部分背景是中国传统烫金花纹,寓意是曾经缤纷的朝花,主体是白色花瓶,上面用楷书书写着书名和作者,寓意是把夕拾的朝花收藏。下半部分纯白,写上推荐语:童年趣事,世态人情,真挚感人,清新隽永。两部分衔接处是鲁迅的黑白相片,喻示伟大的人,经典的书,真挚的情,永恒。(共23张PPT)
《朝花夕拾》
(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课
-学习内容-
教材:《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丛书:《朝花夕拾》
-学习目标-
1.阅读《小引》,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心境。
2.阅读目录,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初步了解内容。
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制订阅读计划。
一、了解常识,初识名著
1.阅读《朝花夕拾》的序言,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导读任务单任务一——建立鲁迅先生人生小档案。
提示:个人档案是一个人人生经历的缩写。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原名、性别、籍贯、身份、生卒年月、创作经历、主要著作、作家名言、历史评价、后世纪念等。
鲁迅先生人生小档案
档案内容 有关信息
姓名、原名、性别
籍贯、身份、生卒年月
主要著作
作家名言
历史评价
后世纪念
鲁迅、周树人、男
浙江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2.阅读《小引》,关注重点语段,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及鲁迅创作时的心境。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儿时的人、事、物,“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朝花夕拾 小引》
二、理清思路,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根据 10 篇文章的题目,猜想文章内容。尝试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文章目录分类。
【参考示例】
人物:《阿长与〈山海经〉》《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书籍:《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
民俗:《五猖会》《无常》
动物:《狗·猫·鼠》
学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
2.《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大致回忆的是鲁迅哪个阶段的生活呢?你有什么发现?
【参考示例】
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我还发现:整本书地篇目是按照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进行排序的。 十篇中前七篇反映的是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熟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则是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三、制订计划,阅读启航
1.请翻看名著目录,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制订阅读计划书,完成下表中的导读任务单任务二。
阅读时间 文章题目 任务
月 日 《狗·猫·鼠》 鲁迅认为自己仇猫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请你说一说他为什么仇猫。
月 日 《阿长与<山海 经>》 鲁迅对于阿长的情感态度是不断变化的,请你画出他情感态度变化的折 线图。
月 日 《二十四孝图》 在本文中,鲁迅对封建孝道持怎样的态度?请谈谈你对“孝”的认识。
月 日 《五猖会》 如何理解“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 书”?
月 日 《无常》 鲁迅笔下的无常是富有人情味的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哪些地方体 现出无常的人情味。
月 日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 (1)鲁迅在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我的乐园”。请你说一说百草园之“乐”体现在哪儿。
(2)请你用一个词概括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计划用两周的时间共同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选择或拟定自己喜欢的专题。完成《朝花夕拾》的阅读,与同学分享读书心得体会。
示例:
专题一:鲁迅的童年乐与忧
专题二:鲁迅的成长之路
专题三:鲁迅笔下那些鲜活的人物
专题四:……
北京大学教授王瑶曾评论:“《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的艺术成就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请同学们认真耐心地阅读这本书,不仅要读出鲁迅先生深情回忆中的童年记趣,还要读出其中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朝花夕拾》
(二)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概括典型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阅读文段,理解鲁迅先生对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
一、说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阅读《朝花夕拾》中与这些人物相关的文章,并选取其中一位人物,参考示例,以时间为线索,梳理鲁迅与他/她之间的故事。
人物 文章 时间 事件
参考示例:
人物 文章 时间 事件
范爱农 《范爱农》 1905年冬 范爱农随徐锡麟夫妇赴日留学。当时正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应邀前往迎接,官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绣花的弓鞋,看到后嗤之以鼻,摇了摇头,被范爱农看到,范爱农从此对鲁迅不满。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又看不过去,摇了摇头。
1907年 举办同乡会时,范爱农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回国的想法,专门跟鲁迅作对。
革命的前一年 再次相遇,两人熟识了,范爱农解释了为何当年与鲁迅作对,鲁迅表示歉意,两人冰释前嫌成为好友。
绍兴光复后 鲁迅当了师范学校的校长。范爱农当监学,他工作认真勤奋,两人友谊笃定。
报馆案风波后 鲁迅去了南京,范爱农失去了工作。范爱农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他落水致命。
二、品读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1.按照鲁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请将这些人分成两大类,说一说他敬爱的是哪些人,憎恨的又是哪些人。
参考示例:
敬爱的是: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
憎恨的是:衍太太、庸医等。
2.同学们对此分类有无意见?鲁迅对这些人的情感态度是一成不变的吗?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举出例子。
参考示例:
不是。
阿长:他对阿长起初不大佩服、不耐烦,憎恨过阿长,因为她踩死了他最爱的小隐鼠,但后来阿长给他买了《山海经》,他对阿长有一个由恨到爱的过程。
父亲:当父亲要求“我”背完书之后才能去看五猖会时,鲁迅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有点不满甚至憎恨的;但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又说“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鲁迅是深爱他的父亲的。
三、回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逐渐长大,而这些点滴的往事泛上心头。鲁迅重拾昔日花儿,内心感触颇多。请你以鲁迅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书写与这些“花儿”的别样情感。
要求:
1. 选择一位人物,思考:在“我”的眼中,他 / 她最像哪一种花呢?
2. 从“怀念”“感激”“同情”“悲痛”中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所选的人物与花朵, 写写“我”的情感,完成微写作,200 字左右。
【参考示例】
选择人物:范爱农
花 朵:刺 梅
关 键 词:悲 痛
题目:刺梅范爱农
【题解】范爱农是我不打不相识的朋友,他像带刺的梅花,傲岸耿直、憎恶分明、坦荡率真。
【点滴回顾】我与他在日本初识,却因为初次见面时的误会,总是矛盾重重。后与他在故乡重逢,闲谈说起当年旧事,冰释前嫌。绍兴光复后的那段时间,我当师范学校的校长,爱农当监学,那段时光令我念念不忘。然而由于报馆风波案,在我远离故乡后,爱农陷于穷困之中。当我得知他由于外出看戏落水致命的消息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情感与反思】他的逝去让我陷入无限的孤独与悲痛之中。我悲痛于自己对好友的困境无能为力,感到痛苦与悲凉。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爱国知识分子;他倔强耿直,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他对朋友真诚、正直;他对革命充满无限期待,但收获的却是生活的窘迫和社会的迫害。这悲痛将化为我的力量,我想真正的勇士应该用坚韧去迎战黑暗的社会。
阅读《朝花夕拾》,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爽直、富有童心、有人情味儿的鲁迅,也跟随着他的文字认识了一个个性格各异、形象饱满的人物,他们也仿佛活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深入体会鲁迅先生的爱与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丰富人生感受和体验。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言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