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古人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降水明显增加使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的春末称为谷雨;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的时期称作芒种……由此可知节气的划分源于( )
A.农业水利工程不断完善 B.劳动人民实践经验总结
C.统治者劝课农桑的政策 D.民众对娱乐生活的需求
2.如表是《唐以后河北、浙江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格所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唐 北宋 明 清
河北 13 1 2 3
浙江 3 3 20 20
A.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 B.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
C.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
3.学者石声汉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国人心态保守封闭 B.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兼收并蓄
C.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4.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全国商贸颇为繁盛
5.“东晋南朝时期,人们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不包括( )
A.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
6.宋朝僧人道潜在诗中描述北宋草市情景(见如下图)。该诗歌可用来说明宋代( )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豚。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归宗道中》
A.乡镇集市贸易以日常商品为主 B.瓦子具有商业功能
C.交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D.商帮拥有雄厚资本
7.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以上叙述表明宋朝( )
A.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具备发展海外贸易的技术条件
C.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D.财政收入中外贸所得占比增加
8.下侧柱状图可以用于研究两宋时期( )
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变化图(部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重文轻武的政策
C.娱乐生活的丰富 D.经济重心的南移
9.“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 ‘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交子出现在四川地区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0.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是( )
①“瓦子”里有人在说书《西游记》
②城里有景德镇精美的瓷器出售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进行购物
④海外贸易繁荣,有专门的机构加以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图片资料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历史变迁,从图1到图3的发展变化可用来说明( )
图1汉代经济分布 图2唐后期经济分布 图3宋代经济分布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 B.政治中心转移影响经济发展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趋势 D.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12.下表是两宋时期市舶司收入。这说明两宋时期( )
时间 977年 1053年 1076年
收入 32万缗 55万缗 60万缗
A.海外贸易的发展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商标广告的出现
13.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是( )
A.商周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朝前期 D.南宋时期
14.海关是国家进出口管理机关。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朝廷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了类似于海关的机构,它是( )
A.十三行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市坊制度
15.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超过了唐朝。由此可见( )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的开元盛世是虚假繁荣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16.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哪一地区( )
A.山东 B.新疆 C.河北 D.四川
17.下图为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木船,有13个水密隔舱。它的出土证实了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技术记载的真实性。这说明( )
A.考古发现是实证历史记载的有力手段
B.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C.没有被考古证实的文献记载都不可信
D.考古发现只能用于证实历史记载是否真实
18.图一、图二显示了有关唐、宋不同时期人口占比的数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C.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 D.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
19.“小钱币里有大历史”。下图物品的出现可以印证北宋时期( )
A.商业贸易繁荣 B.制币水平高超 C.经济重心南移 D.服饰发生变化
20.下表为唐朝至南宋南北方农户数目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农户数目变化这一历史现象可以解释下面哪一个结论( )
南方 北方
朝代(时间)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唐朝742年 405 45 495 55
南宋1187年 1238 64.6 679 35.4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商品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加强
二、综合题
2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颅)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1)概括材料一中A、B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两则史料各自以什么角度(方面)进行阐述的?
材料二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用官方法 现象
九品中正制 各州郡中正官推荐 按门第高低授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
____________ 中央通过考试选拔 按才学高低授官 朝为田舍郎,幕登天子堂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表格中______处的制度名称及其确立的朝代。
材料三 北宋初,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以致宋朝从一建国就面临着货币供给不足,及地区间货币流通被分割的局面。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此外,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宋元纸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写出两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交子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
22.2023年9月,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出土于妇好墓的象牙杯成为最火明星文物。有幸成为首批参观者的小明同学在感叹先人精湛工艺之余,也对妇好象牙杯的研究价值及中国大象的分布变迁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卡二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以群居为主。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生活在没有陡坡的温暖湿润的环境。亚洲象体重可达5吨,每天会消耗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食物主要是树叶、野香蕉和嫩竹叶,每日食量30到60千克,寿命约70年。
(1)写出妇好墓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墓中出土象牙杯等文物可以用来研究哪个朝代的社会生活状况?
(2)描述中国野生亚洲象分布区域变迁的总趋势。综合上述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23.下图中不同朝代经济分布的变化说明( )
A.统一市场形成 B.中央集权强化 C.国家版图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
24.余秋雨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这些纸币用同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压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材料四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杜绝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稳固政权,北宋采取了什么基本国策?
(2)材料二说明两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材料可知,古人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降水明显增加使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的春末称为谷雨;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的时期称作芒种。据此可知,节气的划分源于人们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水利工程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节气的划分,未体现统治者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节气的划分是强调农时,与民众娱乐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据“河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可知,该表涉及的数值是状元人数的变化,分析图表可知,从唐到清,河南的状元人数逐渐减少,江苏则逐渐增多,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至南宋最后完成,此后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这说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故选B项;题干主要说明江南经济发展促进文教兴盛,不能说明科举的影响力遍及中国南北,排除A项;北方地区经济地位急剧衰退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政治重心往南转移趋势明显说法错误,因为唐朝、北宋、明朝、清朝的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排除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不同时期从不同的地区引入各种农作物,体现了中国经济兼收并蓄的特点,B项正确;“胡、海、番、洋”等字概括了引入植物的路径及年代,不能简单认为是心态封闭保守,排除A项;引入物种不代表农业科技领先,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经济交流,不是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商业活动在相国寺附近较为繁盛,这意味着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市坊界限,A项正确;题干中的是城市中的集市而非草市,排除B项;商帮在明清时期出现,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全国商贸,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东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超过北方,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得到大规模开发,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由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后期,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由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北宋草市”和“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豚。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乡镇集市贸易,贸易的主要商品以日常商品为主,A项正确;瓦子是宋代城市里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北宋草市”没有,排除B项;交子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清朝前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可知,题干体现了宋代造船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进步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B项正确;题干仅描述的是造船技术的进步,没有涉及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仅描述的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与文教事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仅描述的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体现不出海外贸易收入的地位和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北方和南方人口户数变化图(部分)”可知,南方人口数量在唐代以后逐渐上升并超越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人口逐渐超过北方,D项正确;南北人口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重文轻武政策出现在宋朝,与南北人口的变化无关,排除B项;南北人口的变化与娱乐生活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表现了宋代商业的发达,B项正确;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体现了宋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宋朝时期土地利用率提高,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体现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不能充分体现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体现了宋朝城市的发展,不是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为贸易交流和携带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设有专门的机构市舶司加以管理,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西游记》是明代时期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在南宋看不到,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代经济多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唐朝后期经济已经向南方分布,宋代经济已经遍布南北方,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题干材料从图1到图2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过程,D项正确;A项与“经济分布”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显示“政治中心转移”,排除B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各民族文化的有机一体,与“经济分布”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市舶司收入”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纸币的大量发行与市舶司收入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C项;商标广告的出现体现的是宋代商业的发展,不能反映市舶司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这使得南方的经济发展迅猛,超越了北方,D项正确;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不在南方,排除A项;魏晋时期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唐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B项正确;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排除A项;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地区,排除C项;坊市制度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分析题干的“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可知,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全国总人口和粮食亩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反映出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A项正确;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的说法错误,唐宋的经济部门还包括手工业、商业,排除B项;唐朝的开元盛世是虚假繁荣表述不正确,排除C项;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正确;综上所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四川地区,山东、 新疆、 河北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下图为1974年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木船,有13个水密隔舱。它的出土证实了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技术记载的真实性”可知,1974年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印证我国古代文献对此技术的记载,说明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A项正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是并不一定是完全真实可信的,本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没有被考古证实的文献记载都不可信,本项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考古发现只能用于证实历史记载是否真实”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观察图一、图二可知,唐朝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人口占比较大,到北宋初期,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口占比较大,且超过北方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地区的经济和人口逐渐超过北方。材料中的人口变化反映了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不同地区人口占比的变化,土地兼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南方总人口数超过北方这是图二所体现的,属于现象,不属于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北方人口占比多于南方这是图一所体现的,与题意不符,不属于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图片反映的是北宋纸币“交子”,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繁荣。随着商业的发展,铁钱笨重不便于携带,不利于商品流通和商品贸易,为此四川地区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题干不能反映制币水平高超,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题干所述“北宋时期”不符,排除C项;题干和服饰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A
【详解】据表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内容反映出唐朝到南宋,大量北方人口迁往南方,造成我国南方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南北方的户口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重心的南移。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表格中人口的变化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侧重考查经济重心南移,未涉及政治统治开明、商品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加强等相关知识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1)信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角度:从内容看,A材料从政治(军事)角度、B材料侧重宗教(文化)角度。从原因看,A侧重联系大月氏,攻打匈奴;B强调前往大夏国问金佛名称。从史料呈现看,A属于文献史料,B属于图像(绘画)史料。
(2)制度:科举制;朝代:隋朝。
(3)背景:商贸的繁荣;货币短缺;铁钱使用不便;巨富豪商的信用基础;印刷术的进步。地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详解】(1)信息:根据材料A“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和材料B“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可知,该内容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是张骞出使西域。角度:从内容看:由材料“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可知,A材料侧重政治(军事)角度;由材料“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可知,B材料侧重宗教(文化)角度;从原因看:A侧重联系大月氏,攻打匈奴;B强调前往大夏国问金佛名称;从史料看:由“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可知,A属于文献史料;由“初唐·莫高窟壁画”可知,B属于图像(绘画)史料。
(2)制度:根据材料“中央通过考试选拔”“按才学高低授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采取考试选拔的方式,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所以制度为科举制;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确立于隋朝。
(3)背景:根据材料“商品贸易活动日益繁荣,市场对钱币的需求量骤增”可知,商贸的繁荣;货币短缺;根据材料“铁钱既笨重难携以致远,又因私铸多而流通受阻”可知,铁钱使用不便;根据材料“当地一些既有信用、又有大量财富的巨富豪商,为交子在成都的最初发行提供了信用基础”可知,巨富豪商的信用基础;根据材料“先进的印刷术也为交子的印刷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可知,印刷术的进步。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2.(1)简称:豫。
朝代:商朝。
(2)总趋势:自商周到现代呈现向南向西迁移,不断由华北向西南迁移;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最后到云南西双版纳。
原因:亚洲象迁移的原因有气候的变化原因;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人类为获得象牙等大量猎杀亚洲象;农业文明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如春秋战国时期推广铁犁牛耕,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北民南迁等。
【详解】(1)简称:据材料“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共有三件……”可知,妇好墓出土于殷墟,是商王朝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地区,河南简称为“豫”。
朝代:据材料“1976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共有三件……”可知,妇好墓出土于殷墟,是商王朝遗址,可用于研究商朝的社会生活状况。
(2)总趋势:据材料“中国不同时期野生亚洲象分布及分布变迁图”可知,自商周到现代呈现向南向西迁移,不断由华北向西南迁移;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珠江流域,最后到云南西双版纳。
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气候的变化;人类的活动,人类为获得象牙等大量猎杀亚洲象;农业文明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如春秋战国时期推广铁犁牛耕,推动了土地的开发;北民南迁等方面回答。
23.D
【详解】从地图中经济的分布可以看出,从汉到宋,经济分布区域逐步南移,这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并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经济分布,不能体现统一市场,也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B项;经济分布不能代表国家版图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4.(1)赵匡胤;崇文抑武。
(2)经济重心南移。
(3)交子;四川地区。
(4)商品经济繁荣、有优良的商港、政府政策支持。
【详解】(1)建立者:根据材料“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可知,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杜绝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稳固政权,北宋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2)变化:根据材料“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以归纳为经济重心南移,
(3)纸币:根据材料“北宋纸币铜版拓片”,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地区:结合所学可知,交子最早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四川。
(4)原因:根据材料“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可以归纳为有优良的商港、根据材料“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可以归纳为政府政策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